八桂诗坛杂忆(5)韦瑞霖在昭平的诗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八桂诗坛杂忆(5)
韦瑞霖在昭平的诗作
岑路
我与韦瑞霖相交,虽属忘年之交,但和他在一起,总是坦诚相见,推心倾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右)与韦瑞霖在一起
1993年底,我与广西民族出版社办公室主任韦家武到他家作客。闲叙间,他从书橱中取出一部厚厚的、用毛笔缮写好的《后半生诗稿》给我们看。我大致浏览了一遍后,即建议他从这批诗稿(约1300多首)中精选一部分交出版社出版。
他十分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花了近2个月时间,从诗稿中选取70余首,分别用正楷、行书、草书、隶书书写,并附上他创作的国画10幅,取书名为《韦瑞霖诗书画选集》。这期间,我和韦家武积极与他配合,协助整理,直至出版成集。韦瑞霖为了表达对我和韦家武的感激之情,特意在书的《自叙》中将我们协助他出书的经过专以带上一笔,同时,还将我曾发表在《广西政协报》的一篇介绍他诗作的文章《笔底长留天地春》也收进书中。此外,还特意请我作该书的特邀编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委托作者为特邀编辑的《韦瑞霖诗书画选集》。由程思远题写书名。
纵览韦瑞霖缮抄本《后半生诗稿》,倘从艺术角度看,我倒觉得他在抗战期间任昭平县长时留下的20余首诗,在他的整部诗稿中,应属上乘之作。这些诗,当地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数十年后还能背诵。
韦瑞霖是1943年任昭平县长的。昭平县是个山区,田地不多,这里民众主要靠种山货销往广东为生。1938年广州沦陷,昭平山货运不出去,民众生活异常困苦,且有饿死人现象发生。韦到任后,即向省财政厅借谷70000斤,赊给民众,以解燃眉之急。继而,又发动民众到藤县购买木茹种,两年共种80000亩,以补粮食之不足。韦到任后一个半月,走遍了全县22个乡,且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期间,他写下的那首《东岸遇雨》诗,便记下了这段下乡历程。其诗云:
三台山麓桂江东,行笠轻装一渡通。
夹道人欢新令尹,芒鞋我惯旧家风。
风烟陡降千峰雨,问俗深虞百业空。
谈聚不辞衣裤湿,相期总在太平中。
有一次,韦在下乡途中不慎害病,曾写下《木格病起》诗一首:
连年荒旱满荆榛,篆接崇朝扶病巡。
边远虑多冤枉事,微躯何惜宰官身。
萑符漫道循良戢,草木应知化育仁。
买犊卖力勤稼穑,同心争取太平春。
这首诗,是韦瑞霖抱病到木格乡而作的。当时,木格乡与古袍乡民众因附近古袍金矿放水流入农田,危害禾苗生长而发生械斗。乡民们冲进矿区,拿取了一些东西。前任县长将此案作“抢劫案”处理,并关押了20多人,迫得不少民众避居山中。韦到昭平后,洞察案情,最后把“抢劫案”改为“械斗案”,并将关押的民众释放,取消了通辑令,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韦瑞霖诗书《登梧州白鹤山》
1944年秋,日寇人侵,梧州、桂林、柳州、南宁相继沦陷,一大批文化人士如何香凝、梁漱溟、陈劭先、欧阳予倩、莫乃群、吕集义以及共产党员张锡昌、周匡仁等纷纷疏散到昭平。韦瑞霖一方面除了解决好安置问题外,另一方面则加紧组织两个抗日自卫大队,积极抗战,抵御盘踞蒙山之日寇。为了进一步唤起民众的抗日决心,他与前来昭平的文化人士共同组成“嘤鸣诗社”,以诗会友,宣传抗战,推昭平前清秀才、留日学生、同盟会员严端为社长。这期间,何香凝、梁漱溟、莫乃群、吕集义、万仲文等均吟下诗句,韦瑞霖也有诗云:
昼夜传来战鼓声,共将孤愤聚山城。
十年寇扰天昏黑,此日嘤鸣句俊新。
漓水有情秋碧绿,昭州敌忾气纵横。
恨当痛饮倭凶血,不斩楼兰不罢兵。
后来,吕集义离开昭平往苍梧与李济深联络,韦瑞霖特意画墨梅一幅送行,并在画上题诗曰:
萍水相逢气味亲,攀嵇几见岁华新。
客中赠别无珍物,笔下长留天地春。
吕集义看罢,高兴不已,也题下一诗,其中有“写得梅花送我行,使君心迹与花清”句,以示感激之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韦瑞霖的国画《红梅双喜图》
1945年底,韦瑞霖调离昭平,各界人士热情欢送。韦曾有《留别诗》四首,其中一首云:
力薄翻充乱世官,抗倭惟仗此心丹。
时艰岂作身家计,寇急偏逢人事难。
三载宦情谙苦辣,几番血战历辛酸。
而今又载风尘去,百感萦回绕笔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