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诗坛杂忆(5)韦瑞霖在昭平的诗作

八桂诗坛杂忆(5)

韦瑞霖在昭平的诗作

岑路

我与韦瑞霖相交,虽属忘年之交,但和他在一起,总是坦诚相见,推心倾谈。

作者(右)与韦瑞霖在一起

1993年底,我与广西民族出版社办公室主任韦家武到他家作客。闲叙间,他从书橱中取出一部厚厚的、用毛笔缮写好的《后半生诗稿》给我们看。我大致浏览了一遍后,即建议他从这批诗稿(约1300多首)中精选一部分交出版社出版。

他十分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花了近2个月时间,从诗稿中选取70余首,分别用正楷、行书、草书、隶书书写,并附上他创作的国画10幅,取书名为《韦瑞霖诗书画选集》。这期间,我和韦家武积极与他配合,协助整理,直至出版成集。韦瑞霖为了表达对我和韦家武的感激之情,特意在书的《自叙》中将我们协助他出书的经过专以带上一笔,同时,还将我曾发表在《广西政协报》的一篇介绍他诗作的文章《笔底长留天地春》也收进书中。此外,还特意请我作该书的特邀编辑。

委托作者为特邀编辑的《韦瑞霖诗书画选集》。由程思远题写书名。

纵览韦瑞霖缮抄本《后半生诗稿》,倘从艺术角度看,我倒觉得他在抗战期间任昭平县长时留下的20余首诗,在他的整部诗稿中,应属上乘之作。这些诗,当地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数十年后还能背诵。

韦瑞霖是1943年任昭平县长的。昭平县是个山区,田地不多,这里民众主要靠种山货销往广东为生。1938年广州沦陷,昭平山货运不出去,民众生活异常困苦,且有饿死人现象发生。韦到任后,即向省财政厅借谷70000斤,赊给民众,以解燃眉之急。继而,又发动民众到藤县购买木茹种,两年共种80000亩,以补粮食之不足。韦到任后一个半月,走遍了全县22个乡,且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期间,他写下的那首《东岸遇雨》诗,便记下了这段下乡历程。其诗云:

三台山麓桂江东,行笠轻装一渡通。

夹道人欢新令尹,芒鞋我惯旧家风。

风烟陡降千峰雨,问俗深虞百业空。

谈聚不辞衣裤湿,相期总在太平中。

有一次,韦在下乡途中不慎害病,曾写下《木格病起》诗一首:

连年荒旱满荆榛,篆接崇朝扶病巡。

边远虑多冤枉事,微躯何惜宰官身。

萑符漫道循良戢,草木应知化育仁。

买犊卖力勤稼穑,同心争取太平春。

这首诗,是韦瑞霖抱病到木格乡而作的。当时,木格乡与古袍乡民众因附近古袍金矿放水流入农田,危害禾苗生长而发生械斗。乡民们冲进矿区,拿取了一些东西。前任县长将此案作“抢劫案”处理,并关押了20多人,迫得不少民众避居山中。韦到昭平后,洞察案情,最后把“抢劫案”改为“械斗案”,并将关押的民众释放,取消了通辑令,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韦瑞霖诗书《登梧州白鹤山》

1944年秋,日寇人侵,梧州、桂林、柳州、南宁相继沦陷,一大批文化人士如何香凝、梁漱溟、陈劭先、欧阳予倩、莫乃群、吕集义以及共产党员张锡昌、周匡仁等纷纷疏散到昭平。韦瑞霖一方面除了解决好安置问题外,另一方面则加紧组织两个抗日自卫大队,积极抗战,抵御盘踞蒙山之日寇。为了进一步唤起民众的抗日决心,他与前来昭平的文化人士共同组成“嘤鸣诗社”,以诗会友,宣传抗战,推昭平前清秀才、留日学生、同盟会员严端为社长。这期间,何香凝、梁漱溟、莫乃群、吕集义、万仲文等均吟下诗句,韦瑞霖也有诗云:

昼夜传来战鼓声,共将孤愤聚山城。

十年寇扰天昏黑,此日嘤鸣句俊新。

漓水有情秋碧绿,昭州敌忾气纵横。

恨当痛饮倭凶血,不斩楼兰不罢兵。

后来,吕集义离开昭平往苍梧与李济深联络,韦瑞霖特意画墨梅一幅送行,并在画上题诗曰:

萍水相逢气味亲,攀嵇几见岁华新。

客中赠别无珍物,笔下长留天地春。

吕集义看罢,高兴不已,也题下一诗,其中有“写得梅花送我行,使君心迹与花清”句,以示感激之情。

韦瑞霖的国画《红梅双喜图》

1945年底,韦瑞霖调离昭平,各界人士热情欢送。韦曾有《留别诗》四首,其中一首云:

力薄翻充乱世官,抗倭惟仗此心丹。

时艰岂作身家计,寇急偏逢人事难。

三载宦情谙苦辣,几番血战历辛酸。

而今又载风尘去,百感萦回绕笔端。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

  • 唐朝最低调的诗人,徐凝十首诗作,牡丹诗登峰造极,绝句堪称高手

    他是唐朝非常低调的诗人,由于不愿意太过炫耀自己的才华,又不愿意拜谒达官显贵之人,所以他在我国诗坛史上并不出名,在唐朝群星璀璨的诗人之中,也很不起眼.但是,他写牡丹无人能比,七言绝句均是经典之作,就连白 ...

  • 诗坛污秽泛滥,长江蒙羞悲鸣

    一 近日,读诗坛新秀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在读博士.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出版于<长江文艺>的冠古绝今的新诗,感慨万千.于是,根据诗中意境,步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 大荔诗词协会诗作精选

    大荔县诗词协会在老年大学校长聂郝礼.副校长党忠全.老龄委主任李萍等领导的关怀下 即将正式成立,今把部分学员的贺诗予以发表 其他的随后发表. 贺大荔诗协成立 张小红 红梅抱雪添姿婥, 大荔诗协落户开. ...

  • 他的诗没能受到正确对待,欣赏江总十首诗作,句句能体现时代美感

    南北朝时期的诗坛,是隋唐时期过渡阶段,虽然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太大的威望,但也不乏像谢灵运这样的名家,他们让南北朝时期的诗坛多姿多彩.在梁.陈时期,诗人江总是必须要提及的,他的诗艺术纯熟, ...

  • 我是怎样看待伪诗人的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我是怎样看待伪诗人的 文/弯圆 今天,我想来向大家谈一谈这样一个话题:关于伪诗人!伪诗人这个称谓在我的印象中,诗坛没有提到过,他们只提到过诗歌抄袭者.诗歌抄 ...

  • 八桂诗坛杂忆(4)韦瑞霖的钦州行

    八桂诗坛杂忆(4) 韦瑞霖的钦州行 岑路 在我接触的长者中,我觉得韦瑞霖是一位很谦和之人.尽管他于1998年4月辞世,然我对他毕生难忘. 余初识韦瑞霖,是1993年初.当时,我的诗集<九思堂诗草 ...

  • 八桂诗坛杂忆(1)高天飞的生死恋情

    八桂诗坛杂忆(1) 高天飞的生死恋情 高天飞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他诗才横溢,然命途多舛.数十年来,曾经历过战场上的拼杀,铁窗里的磨难.而他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恋情,更是催人泪下. 高天飞原名张步尧.1914 ...

  • 八桂诗坛杂忆(2)高天飞与回文诗

    八桂诗坛杂忆(2) 高天飞与回文诗 作者:岑路 1999 年10 月12 日,我应邀参加了在蒙山县召开的湘.桂.粤三省(区)毗邻县(市.区)政协工作联系协作会第21 次会议.会议期间,蒙山县政协秘书长 ...

  • 八桂诗坛杂忆(3)王祝光及其梧州留吟

    八桂诗坛杂忆(3) 王祝光及其梧州留吟  岑路 50年代末60年代初,王祝光曾任梧州地委(后改贺州市) 书记.那时我还带红领巾,只是在地委召开的一些大型群众集会上见过他.后来,他又调任自治区农委主任. ...

  • 八桂诗坛杂忆(7)萧瑶与《逍遥山庄三集》

    八桂诗坛杂忆(7) 萧瑶与<逍遥山庄三集> 岑路 屈指算来,我与萧瑶兄相交不觉数载,虽同居南宁,鸡犬之声相闻,然却极少往来.非我寡情,实为稻粱之忙也! 1999年8月间,他突然发来一函,说 ...

  • 八桂诗坛杂忆(6)并不“逍遥”的萧瑶

    八桂诗坛杂忆(6) 并不"逍遥"的萧瑶 岑路 诗坛有以"逍遥"自诩者,萧瑶也! 萧瑶本名余樟法,因向往"逍遥",故取其谐音更名萧瑶,甚至将其 ...

  • 八桂诗坛杂忆(9)封家骞的“知青吟”

    八桂诗坛杂忆(9) 封家骞的"知青吟" 岑路 1993年9月间,我到南宁市<广播电视信息>报陈克处过访,偶发现他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油印小册子.这是一本由原南宁一中初631 ...

  • 八桂诗坛杂忆(8)丁小玲重访插队故地

    八桂诗坛杂忆(8) 丁小玲重访插队故地 岑路 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数百万知识青年在一场急风暴雨中,驱向黄土地,在贫瘠苍凉的厚土上感受着人生的艰辛. 这一代人,确实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后来, ...

  • 八桂诗坛杂忆(10)邢籁重访桂林

    邢籁在桂林 八桂诗坛杂忆(10) 邢籁重访桂林 文 | 岑路 1994年12月,正是桂子飘香时节,我有幸随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视察团到广西各地视察,而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视察中结识了一同参加视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