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刁难,其实就是最后的体面

读史悟道

敖让的净化号,无广告,更悟道!
1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九年 公元204年

初,袁尚遣从事安平牵招至上党督军粮,未还,尚走中山,招说高幹以并州迎尚,并力观变,幹不从。招乃东诣曹操,操复以为冀州从事。

【译文】当初,袁尚派冀州从事、安平国人牵招到并州上党郡督运军粮,未回,袁尚已兵败逃往中山,牵招劝并州刺史高干迎袁尚入并州,合力观局势变化,高干不同意。牵招于是往东投奔曹操,曹操仍任命他为冀州从事。

【解析】一、关于牵招

《孙楚牵招碑》:

君(牵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

孙楚是西晋冯翊太守,爷爷是曹魏骠骑将军孙资,孙资与牵招同朝为官,且并无利益纠纷,孙楚说的话还是很可信的。

所以说,刘备的好兄弟,不只有关羽、张飞,还有牵招。

只是牵招与刘备并没有走到一起,蜀汉建国以后,刘备成了昭烈帝,关羽成了前将军,张飞成了车骑将军,皆封侯。

而牵招则先后效力于袁绍、袁尚、曹操,最后成了护鲜卑校尉兼领雁门太守,远离政治漩涡。

牵昭一个河北人,被调到雁门关当守夜人,从此春风不度玉门关,终身和轲比能这类鲜卑首领打交道,陈寿以为是大材小用了的:

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

然牵招为什么不能一展政治抱负?我以为主要还是刘备的原因,牵招后面还会写。

以牵招之才,我以为可以和钟繇相类比,在外可以独当一面,在内可以位居公卿。

但因为刘备在蜀汉称昭烈帝,牵招又和刘备是刎颈之交,所以在曹魏阵营的仕途就受到了影响。

在外,曹魏统治者不放心把整个大区交给牵招管理,怕他有其他想法;在内,曹魏统治者不想让他在内,怕他透露政治机密给刘备。

因此,曹魏政权对于牵招的使用,由于怕他出问题,主要还是以限制使用为主。

因此将牵招“发配”到了和刘备不搭噶的并州,成了抵御异族的守夜人,从此牵招成了守护北境的异乡人,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保卫边疆的伟大事业。

其实这也算是好事,对于曹魏统治者来说,放心;对于牵招来说,省心;

其实牵招如果想寻求晋身之道很简单,发公告和刘备绝交,痛骂刘备为乱臣贼子,然后申请以偏将身份参与汉中之战,狠击刘备即可。

但牵招没有,他宁愿在并州的长城上日夜守望,也不愿意为了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违背初心摧眉折腰侍权贵,最终成了威震塞外的戍边将军。

那么,当初牵招为什么不一直跟着刘备走南闯北呢?如果牵招跟着刘备入了益州,关羽坐镇汉中,牵招坐镇荆州,则复兴汉室的王业或终有所成。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家族的羁绊,关羽张飞小门小户,世界那么大,说走就走,随心所欲。

然牵招不一样,牵招家是安平郡大族,如同陈登一样,他有家族与土地的羁绊,可以想象,以刘备颠沛流离的境遇,若是牵招一直跟着刘备,则家族成员都在敌占区,会被怎样对待?

就如同赵云,赵云为什么在蜀汉不被大用?是因为赵云无才吗?我以为不是,而是赵云在常山郡家族颇大,若加以重用,必被胁迫,这无异于将当事人陷入忠孝难两全的境地。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诸葛亮也是大族出身,但琅琊诸葛氏在魏国有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这类大佬罩着,谁敢上门找事?

诸葛诞的女儿是琅琊王司马伷的老婆,诸葛家族在琅琊郡的势力,有资格跟皇室联姻,可以想象琅琊诸葛氏之盛。

世事就是这样,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家族大到多核运作的程度,家族内成员就具有了只有选择去就的权力。

最难受的还是牵招、赵云家这类,家族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单核运行,家主跟刘备跑了,家族在当地就无法立足。

所以说牵招虽与刘备少长河朔,为刎颈之交,然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惜别鲍叔而保父母家族,忠义孝悌而择其后,不亦人之常情乎?

张飞关羽情形相类,小门小户说走就走;赵云牵招情形相似,选择却相反,赵云选择了追寻理想与信念,跟刘备颠沛流离最后入蜀;而牵招选择了保全父母家族,从此远离争霸中原的号角,在抵御外族方面追寻自身价值。

二、牵招的体面
材料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当时袁尚正准备撤销平原之围前往邺城救援被曹操包围的审配,之前毛城方向的守将被曹操击败,并州粮草无法运送给袁尚,于是袁尚就临时派牵招去冀州督运军粮。
结果好家伙,牵招还没回来,袁尚就被曹操击败,逃往中山国,于是牵招就劝袁绍的外甥高干引袁尚入并州,高干予以拒绝,很干脆,牵招更干脆,直接就去邺城投奔曹操了。
这里面有个矛盾,牵招投奔曹操如此干脆,那又为何要劝高迎袁尚入并州呢?既然牵招建议高干迎袁尚入并州,看起来是为袁尚打算,怎么转眼就投了曹操呢?前后变化为何如此之快?
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家族的羁绊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牵招最喜欢的还是刘备,可由于出身问题,他并不能像关羽张飞一样抛下冀州的一切去追随刘备。
可见,牵招这个人,在政治上的立足点,首要还会保持冀州的家族存量,通过参与冀州强权势力,保证家族的安全以及在当地的政治话语权。
为了家族,牵招连刎颈之交刘备都没有跟,情愿远离政治中心,在北境当守夜人以保全家族存在的价值。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击败袁尚,难道他会为了袁尚牺牲家族利益吗?别天真了,牵招的策略其实就是谁占领冀州他投靠谁。
当初袁绍控制冀州他投靠袁绍,袁尚控制冀州他投靠袁尚,现在曹操控制冀州他必然得投靠曹操,这是牵招投靠曹操如此干脆的底层逻辑,牵招身上担负着家族兴亡重任,已经被羁绊成了县长夫人。
2.形势的判断
既然牵招获悉袁尚兵败的消息,决心投曹,那为何又要建议高干迎袁尚入并州呢?
这就是牵招聪明的地方了,他建议高干迎接袁尚入冀州,其实就是一种试探,如果高干同意牵招的建议。
那么说明袁家势力还有希望,冀州的形势可能还会有反复,自己还可以再观望下,毕竟未来要是曹操又被袁家势力联合赶出冀州,袁尚收复冀州,那自己提前跳车,就惨了。
而当高干拒绝迎袁尚入并州,这说明什么?说明高干忌讳袁尚,怕他来并州夺了自己的权力,高干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对于牵招的建议予以拒绝。
而高干的拒绝,恰恰就让牵招做出了袁家要完彻底完蛋了的形势判断。
曹操大军已经进入冀州,袁谭和袁尚打得不可开交,并州的高干又心怀鬼胎,袁尚又被曹操赶出冀州。
通过高干的反应,牵招因此断定,袁家快完了,不会有反复,所以决定逃顶,果断梭哈做空,高干干脆的拒绝迎袁尚入并州,牵招也干脆的去邺城投靠曹操了。
3.契机的创造
还有一个问题,从政治清白上来说,这个时候牵招是效力于袁氏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牵招要想投奔曹操,总不能师出无名。
这就好比你想跟前女友分手,总不能说我玩腻了,又或是我觉得你没啥前途了,配不上我了,以后传到现女友耳朵里,这样不就成了渣男?
牵招同理,他要想投奔曹操,也得师出有名,不能说是觉得袁家不行了我要跳车,而得说什么?袁家容不下我,我被逼来投。
所以说,牵招建议高干迎袁尚入并州的目的就在于此,牵招要想投曹操,首先他就得跟高干撕破脸,当高干拒绝了迎袁尚入并州,这个时候牵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正好以理念不合离开高干。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是怎么说的:
建安九年,太祖围邺。尚遣招至上党,督致军粮。未还,尚破走,到中山。
时尚外兄高干为并州刺史,招以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带甲五万,北阻强胡,劝干迎尚,并力观变。
干既不能,而阴欲害招。招闻之,间行而去,道隔不得追尚,遂东诣太祖。太祖领冀州,辟为从事。
高干不仅不听牵招的建议,还阴欲害牵招,所以牵招被迫逃出并州,但袁尚在中山,道路不通,牵招无法投效袁尚,所以只能前往邺城投效曹操。
这就有意思起来了,什么叫高干阴欲害招?阴欲害,其实就是还没有害嘛,这个说法就很主观了,但高干和牵招起矛盾了是真的。
这正是牵招为了离开并州投奔曹操制造的契机,如果高干不阴欲害招,不和牵招起矛盾,牵招有什么理由离开并州投奔曹操呢。
再有就是道隔不得追尚,解释解释什么叫做道隔不得追尚?牵招的意思是投奔袁尚太远了,道路又不通,高干又要害自己,所以袁家把自己抛弃了,不得不前来投效曹丞相。
路远心不远嘛,有动力漂洋过海去找心爱的女孩不会嫌远,没动力下楼拿个外卖都会嫌远。
牵招要是真想去找袁尚,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会虽千万人吾往矣,怎么能还没出门就嫌弃路远呢?
退一万步讲,牵招如果真有心去找袁尚,真的道路不通,那第一选择也不是投效曹操,而是先在民间潜伏下来,见机行事,牵招的这一声路太远,就如同水太凉,托词耳。
所以我说,牵招向高干提出迎袁尚入并州的事情,其实就是故意找高干的茬,为难高干,然后升级矛盾,借机为投效曹操创造出师之名,因为不跟高干搞僵,没有体面的理由和高干分手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