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暗香
文字里的暗香
“过往,看到月季在枝头高昂,却不曾想到这里也有隐蔽的暗香。”确实,倚窗听雨的文字就像乡野的花一样,清新,明丽,质朴,典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散发着缕缕清香。
她的散文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如她写花,写“事”,写“情”,都是乡野之花、身边之事、民间之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心灵,贴近情感。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是泥土和空气的味道”。
“淡极始知花更艳”。倚窗听雨的文字,语言凝练,清新淡雅,行文如涓涓流水,娓娓而谈。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无病呻吟”的佯装。她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质朴简洁,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如“那是一盆四季梅。我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很喜欢。清雅的花朵,粉嫩粉嫩的,五瓣花拼成一个五边形,紧紧围在一起,绽放在枝头。椭圆形的叶子绿得发亮,叶瓣上纹理清晰工整,像是人工刻意打造。”“可怜我的花,被一箱子啤酒砸了,我以为它性命难保。”“掀开压在它身上的箱子,只见零星的花朵早已凋落,它就像骨折了的病人,耷拉着脑袋,痛苦地呻吟着。我鼻子一酸,把它搬回家……等着重生”。
读着这样的文字,如临其景,如历其事,如感其情。
现代散文大家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倚窗听雨善于从身边不起眼的物事中,捕捉其美,寄托其情。在她的笔下,一树柿子,一串拐枣,一株受伤的花,一杯淡淡的茶,都能蕴育出一份人间的情和爱。寓情于物,寓事于理。她在《今夜,我在茶香里寻你》中写道:“今夜,我把一些枝枝末末的细碎片段在岁月的瓷杯里浸泡,然后伴同着心底的一池春水,冲开这壶悠悠的茶,独自品味,清苦、甘甜、大气、优雅、思念,一并漫来,舞动在我思维的舌尖,舞出一段别样的文字茶宴。想,以一轮明月为信物,邀请你,可否在茶盏里共醉?”浓情淡雅,意蕴悠长。
她写花,力求把“眼见之花”化为“心中之花”,继而化为“笔下之花”。如“每年四月底到五月初是槐花芬芳的日子,一簇簇纯白无染的槐花像极了清丽的女子,一个个嘟着小嘴,含羞待放,像是闺阁女子等待媒人和好的八字,把那份羞涩在半遮半掩中呈现出来。”又如她在《蔷薇,你且香着》一文中,“我喜欢绝美的东西,最好是蚀骨的,能把人魂魄勾走的那种美。蔷薇就是。你看它开的时候,一副不要命的样子,有多艳丽就多艳丽,有多奔放就多奔放,整个枝头繁密一片。哪有花开成这样,分明就是争夏的怀抱,特像民国时候几个女人争一个男人似的”。真可谓“捻笔思花,落字生香”。
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于朴实中见华美,淡墨中见真情。她在《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缘》中这样写道:“坐在腊月的窗口,拉开浅蓝色的窗帘,灰白的色调一如既往的在窗外弥漫,似乎寻觅不到任何斑斓。办公室门前,不知是谁洒下几滴水,瞬息间变成了小薄冰。这样的气候,自然是干冷的找不到温暖的源头。而我便把心事轻落于这一纸素笺上,在文字的清香里为自己添几许暖,增几份色,好越过这透着入骨寒意的冬日”。她写情,忧而不伤,叹而不怨。“淡淡的笔墨,处处为你蘸满文字的馨香,无论是一盏茶香,还是一份普雅花的执着,亦或是一缕春色的邀请,都有雨声深处的倾诉。你在时光的彼岸轻轻驻足,便把一份懂得洒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如果说相遇是写进流年的一份暖,那么文字皆因一个人而缕缕飘香”。“有时候,也会因为你的话,而狡辩半天或者故意装出一副不懂的傻样。其实,心里是甜的,就如上学的时候领奖,总好像是受了批评一样的低着头前去。或许骨子里对你还有种女孩子的羞涩,尽管已经是大人了”。苏童说,真诚的情感融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懂欣赏才会欣赏,会欣赏才懂欣赏”。读着倚窗听雨的文字,就像闻到了她笔下的花香、草香、茶香和胭脂香,氤氲着幽幽的女子情怀,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有着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和文字的幽香。你若接近她,就像品一杯茶中名品,入口清淡,回味绵长,舌内生津,唇齿余香。
我们希望倚窗听雨,更加努力,勤耕墨耘,为广大读者酿造出更多文字的琼浆玉液,馨香致远。
——end——
欢迎关注听雨公众号【暗香小记】:ycty0622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