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股票投资的永续增值能力
在前一篇文章里我提到一句话 “2018年的时候我股票市值已经稳超100w了,不可能再跌下去了。” 后来有朋友对这句话有兴趣,他的兴趣不是我如何从100多增长到200,他的兴趣是,我为什么敢说市值已经稳了,不会再跌破100。
其实这个问题是投资股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今天把它称作永续增值能力。
如果你炒股多年,没有赚到有效的金额,大部分时间是亏亏赚赚,那么你想一下这些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没有获得有效的资本增值。接下来我可能有点啰嗦,如果你是一直没有赚到钱,可以跟着我一起回忆一下过往。
我先来假设一个场景,是很多股民的真实情况,包括老股民。这些股民一直在试图研究出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可能是某种技术指标,也可能是某种基本面选股方法。他研究这些方法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一次交易中,赚到一笔钱。
以我个人来举例吧,在2007年入市第一年里,我通过观察,发现股票走势非常有规律,它们大部分时间会涨几天,然后开始横盘,等待一下均线,当均线上来股价碰到均线就会重新开始上涨。大概是这样子:
当我找到这个规律后,我就开始翻看所有的股票,找到符合条件的就买入。后来结果是2008年熊市里,这些规律都失效,在极端的情绪体验里精神崩溃,然后自我否定,进入下一轮规律的寻找中。
后来技术,趋势,都被我逐一否定后,我看到了价值投资,当时的感觉就是找到了最后一个救命稻草。时间大概是在2010年附近吧。当时的市场氛围就和现在类似,到处都是在分析大消费。片仔癀,云南白药,等等,当时大概叫做喝酒吃药行情。
之前我也有篇文章提到,当时我买入了片仔癀,我的理由当然就是看了很多当时的分析,认为只有这些高ROE的消费股可以赚大钱。结果是当时片仔癀是一个阶段顶部,后来腰斩,我中途割肉亏损出局。
这些经历,今天来看,没赚钱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比如技术分析运用时不能总是全仓,再比如价值投资也不是每年都赚钱,好股票要一直持有。等等如此吧。但是我觉得这些原因都没有真正的挖掘到本质。
根本的原因我认为就是今天的题目,我这些亏钱的操作,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每一次都把赚一笔钱作为我的目标。我错误的认为炒股,就是赚一笔钱,再赚一笔钱。
这样的想法,就造成我每一次新操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比如我有10w元,我今天用这10w去买一个符合均线系统的股票,这次操作我赚了10%,下次操作我亏了10%,因为每次都是新的挑战,所以赚赚亏亏,都是无根之木。
我不知道下一次会在哪个股上跌倒,可能一直赚了100w,直到2015年股灾,就会重新亏完。
还有片仔癀的操作,我认为我学会了用某种基本面指标来选股,可能我今天选了片仔癀赚了50%,但总有一天我选到了康美药业,然后亏完。也就是说,我之前不管是赚了2倍,还是5倍,或者10倍,再下一次操作中,都面临着腰斩,脚踝斩的可能性。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把股票赚钱当成了一个,做一笔再做一笔的生意。而忽略了永续增值的能力。我们应该放弃那些看似能赚一笔但无法持续经营的模式,转而去追求那些可以持续经营的模式,哪怕它的预期收益率只有10%每年。
讲到这里,我想到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科创指数的图:
大概意思是说,科创指数跌到60日线(图上绿色的线),可以短线参与一次赚10个点。
实际上今天科创并没有因为60线而反弹,而是继续跌破60线。
如果我们不能清楚的认识到做股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就会要求自己每次,每年都赚钱。
永续增值能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2点:
第一:有一个连续的策略。比如我在2018年经历了1年的熊市后,我全年亏损13%后,我认为我的持股组合已经非常低估,是在整个A股的系统性熊市里的创造出来的。这个组合不会出现正常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发生致命的下跌。除非A股整体重创。
第二:信仰式的坚持策略。
巴菲特在1967——1974的几年里收益率是1.69倍。
施洛斯在1967——1974年间的收益率是0.97倍。
7,8年的时间这样的收益率可以说是非常的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差。我们很多股民的投资生涯都没有8年那么久。我认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策略,并且平庸的度过了8年低收益率时间。
而股市的众生,大部分是在市场最黑暗的时候,人性里的恐惧被释放出来,成功的倒在黎明前。
此文送给还把赚一笔作为目标的新股民,也送给还在三傻里坚守的老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