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中医——疫痿

每天学中医

 疫  痿 

疫痿是外感疫毒时邪所致的急性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起病较急。初起见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外感症状,而渐出现肢体弛缓乏力,后期热退,肢体痿软不用为主要特征。西医的脊髓灰质炎等与本病颇为相似,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疫痿的诊断要点

病发于夏秋季节,当地有类同病例发生或流行。

发病较急。初起多见发热,咽痛,肌肉酸痛重着,头痛,项背强直疼痛等证候表现。

常见一侧下肢肌肉痿软或废用,且出现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也消失,而患肢废痿加重,甚者终将软瘫。

疫痿的辨证分析  

疫痿多因风、湿、热疫毒对邪由口鼻侵袭肺胃,浸淫筋脉,耗气伤津,劫烁肝肾阴精,终致筋肉废痿。故病变主要涉及肺、胃、肝、肾等脏腑。

疫毒时邪从口鼻初犯肺胃二经,可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肢体酸痛等。此时若正气盛,毒邪较轻,正能胜邪,则病变由此而解,数日获愈。若正不胜邪,疫毒留恋于里,湿热蕴结,内客经脉,则可再次出现发热、汗出、头身痛重;湿热浸淫筋脉,阻滞经络,气血失调,而致筋弛缓、肌肉痿软;湿热疫毒久羁,郁而化热化燥,可致肺热叶焦,百脉失于濡养滋润,或致肝肾阴精耗伤,导致筋骨失养,终可出现筋枯脉痿,肢体渐废痿变形、单侧偏枯软瘫。

疫痿的治疗原则,早期应予清胃宣肺、解毒透表或清热解毒、化浊逐邪,中、后期宜养阴清热,或滋补肝肾。

疫痿的辨证论治    

毒侵肺胃型

【证见】 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倦怠,骨节酸痛,咽痛,咳嗽,纳呆,脘痞恶心,大便溏,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泄肺胃,疏风利湿。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合三仁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黄连9克,黄芩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栀子12克,杏仁10克,蔻仁9克,薏苡仁20克,法半夏9克,厚朴6克,滑石20克,葛根18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头痛、骨节肌肉酸痛甚者,加苍耳子8克,秦艽10克。呕吐者,加藿香9克,生姜6克。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20克,岗梅根20克。

2.中成药

(1)抗病毒口服液,每次服1—2支,每日3~4次。

(2)清开灵注射液,用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滴注,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古欢室湿温初起方加减(钟嘉熙《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手册》)

处方:藿香9克,佩兰9克,苍术皮8克,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茯苓皮15克,陈皮8克,淡豆豉8克,木瓜12克,生薏苡仁20克,蚕砂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湿热滞络型

【证见】 低热不退,汗出较多,肢体烦痛,行走无力,或热退后又复发热,烦躁不宁,一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舌质红暗,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略数。

【治法】 清热化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味

处方:黄柏12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防己12克,秦艽10克,地龙15克,赤芍15克,鸡血藤18克,石菖蒲9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痿软无力甚者,加牛大力20克,千斤拔20克,五指毛桃18克。肢体烦痛甚者,加羌活8克,独活9克。

2.中成药 四妙丸,每次口服6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甘露消毒丹加减(沈庆法《中医外感热病学》)

处方:藿香9克,蔻仁9克,滑石20克,黄芩12克,忍冬藤25克,连翘12克,晚蚕砂10克,丝瓜络1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肺胃津伤型

【证见】 发热已退,但干咳,口渴,知饥不食,肢体麻痹,痿软无力,行走障碍,甚者一侧肢体软瘫,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方药】

1.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

处方:太子参30克,石膏20克,麦冬15克,阿胶9克(烊化),杏仁10克,火麻仁10克,冬桑叶10克,桑枝18克,牛膝12克,赤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气短、汗多、面白无华者,加北芪30克,桂枝8克。面色萎黄、肢体痹痛者,加当归9克,川芎8克,地龙10克。

2.中成药

(1)还精煎,每次1~2支口服,每日2—3次。

(2)复方阿胶浆,每次1~2支口服,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增损甘露饮(赖天松《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熟地黄15克,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枇杷叶12克,石斛18克,玄参18克,茵陈18克,枳壳6克,甘草6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肝胃阴伤型

【证见】 肢体痿蹙日久,局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功能废用;神疲懒言,口干,少气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

1.主方七宝美髯丹(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何首乌20克,茯苓25克,牛膝1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补骨脂10克,五爪龙18克,千斤拔18克,鸡血藤20克,五指毛桃18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口干渴、大便秘结者,加玄参25克,生地黄25克,麦冬15克。肢体痹痛、麻木者,加僵蚕10克,木瓜15克,马钱子5克。纳呆、口淡、腹胀、苔腻者,加干姜6克,陈皮6克,黄芪18克。

2.中成药虎潜丸,每次3克开水送服,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强制健力饮(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当归lO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6克,五爪龙20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疫痿的其他疗法  

1.药物穴位注射疗法 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O.5~l毫升,从患肢循经取穴,每次3-4个穴位,每周注射2—3次。

2.汤药外洗 对患侧肢体,可用木瓜15克,穿山甲9克,红花9克,桂枝5克,牛膝15克,透骨草20克,当归15克,乌头12克,加水煎汤外洗,每日1—2次。

3.电针治疗 选择患肢有关穴位进行配对,然后进针,通电治疗。每次通电约半分钟,重复通电3~4次。穴位配对可取:环跳与秩边,后阳陵与足三里,外阳廉与廉下,委中与落地。每日电针治疗1次。

4.患侧肢体按摩 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可做3—4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中医“经典名方”?

    什么是中医"经典名方"? 2018-11-04 小金药师说药事 <中医药法>出台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监局,制定了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的简化审批注册流程. &l ...

  • 吴鞠通增液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配方组成]玄参一两麦冬八钱连心细生地八钱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作用与功效]滋阴增液. [主治]阳明温病,数日不 ...

  • 李东垣效方集锦——清胃散

    <兰室秘藏>. [组成]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夏月倍之),升麻9g.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 ...

  • 中药漫谈|知母虽能滋阴润燥,但苦寒之品,只宜实热证,不可误用

    临床视角解读中药系列,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知母一味,中药学教材谓其"苦,甘,寒",而<神农本草经>只谓"苦.寒",并无一"甘"字, ...

  • 中医抗疫让无数人“黑转粉”,高考学子喊话:只想学中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这次中医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救治,让国人再一次热切关注起国粹中医.无数老百姓或黑转粉,或路转粉. 据羊城派报道:广州中医队伍驰援武汉的过程中,有一些患者会怀疑中医药的疗效,但 ...

  • “我要学中医,一定要学下去”,中医抗“疫”疗效刷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前,收到一则网友留言: " "我要学中医,一定学下去,学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和我的老师学下去,我不能离开中医,它是我的向往,我的追求,我的愿望." 另有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