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李清滨——河边,那弯弯的柳树
李清滨,辽宁省大连人。做过高中教师、公务员、记者,曾任《俄罗斯龙报》总编,现为职业经理。偏爱文墨,偶写情怀,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篇(首),并有作品获省市级奖项。
1、拾贝者
利用大海的喘息之机
在另一波涨潮到来之前
这里的沙滩就是你的土地
开始你的又一次辛劳
诺大的沙滩
你蹲成一尊雕塑
那把小小的铁钩一次次
带着希望抬起落下
把一个个微笑
装进不大的框里
把一滴滴汗水
种在沙滩里
长出彩色的扇贝
鼓溜溜的蚬子、黑色的海红
点缀在沙滩的海星
是常开不败的花儿
剪下一抹天空的蔚蓝
是飘在头上的云
太阳用光线为你描绘
酡红成为面部的主色调
涨潮了
大海抹平了你的足迹
你却以你的执著
把脚印镌刻在沙滩上
2、海边童话
是大海遗落的记忆
被沙滩拾取
成为孩子的领地
用沙子堆砌城堡
可以住进咸咸的海风
允许涛声自由地穿行
孩子如此大度
笑容和汗珠挂在脸上
还要修一条护城河
把海水引进来
鱼儿成为城堡的客人
把有关大海的故事带给孩子
大海被太阳燃烧
过度的热情漫过城堡
孩子把城堡搬进画册里
读自己写下的童话
3、下班后,家里飞出来琴声
爸爸下班了
我俩的工作开始了
爸爸坐在沙发上
我坐在矮凳上
他拿着一把琴
我拿着一把琴
我的琴声追着爸爸的琴声
爸爸的音符领着我的音符
就象我在蹒跚学步
总是摇摇晃晃
爸爸频频轻轻点头
目光里流露出微笑
那也是一种搀扶
让琴声流淌在节拍上
有种时间错位的感觉
挂在树梢上的不是月亮
而是太阳
我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
4、念故乡
思念藏在这里
也漂泊到了远方
尽管岁月有些苍老
故乡并不曾遗忘
浓浓的乡音
是不会丢失的印章
袅袅炊烟总会从梦里飘起
习习晚风送来小米饭的清香
躺在熟悉的土炕上
记忆也变得滚烫
高一声低一声的鼾声
唤醒了儿时的时光
一次次笑醒
嘴角舍不得合上
把情感种成了文字
长成绿色的诗行
割了一茬又一茬
反而越来越旺
看似贫瘠的土地
却有挖不尽的宝藏
5、山村冬夜
仅有的一轮月亮是山村的路灯
为那里的夜晚照明
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
渲染着山村的宁静
过年了
家家门前挂起红灯笼
桔红色的灯光
照亮农家的喜庆
更多的时候
交给了飞雪和呼啸的北风
清晨第一行脚印
留给了正在读书的学生
6、故乡的老房子
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
老房子停留在旧时光里
一道蓝色的门尽管有些斑驳
可还是那么耀眼
已经好久不曾来过
往事落满了灰尘
打开那扇门
就会走进从前
打开那扇门
就会走进温暖
那里装着活蹦乱跳的童年
装着顶破天的笑声
装着小米饭的清香
装着农家菜的味道
门前的草垛藏着顽皮
结冰的小河冻不住欢乐
爸爸妈妈的一次次呼唤
我们才和暮色一起回家
老房子越来越老了
老槐树老榆树是永远的陪伴
燕子归来的时候还住在这里
它们把春色带进小院
7、橡树林中的雨
下雨了
橡树挥动着厚厚的手掌
我欣喜地走近
不是避雨
是听橡树的诉说
只有此时此刻
他才会一改往日的沉默
他的悠远的经历
便一一展现
突然发现有的故事与我有关
出现我的爷爷奶奶
大爷大娘二大爷老叔的身影
他们上山下田劳作
时常在这里歇息
有时候很开心
有时候留下一地叹息
有些情节语焉不详
有的历历在目
我把在外漂泊
被雨淋湿的故事讲给他听
这时我就是一棵橡树
橡树是另一个自己
我们交流着
讲述光阴的故事
8、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处
满山的杏花
报告春的消息
山下散落着稀稀落落的房舍
我不是访客
我是归人
尽管很多人不认识
未改的乡音是最好的通行证
不知杏花是否有断骨的疼痛
曾经折取数枝
插在玻璃瓶中
把春色搬进家里
尚不知聊寄江南的诗意与浪漫
那时的江南
已经花腿残红
绿叶中藏着小小的青杏
每每读书时
看到杏花的图片
就会想起家乡满山的杏花
看到梅花也是
梅花距我们很远
那杏花就是开在小村中的梅花
杏花开时有时候下雪
落满雪花的杏花就是傲雪的梅花
9、村头,那棵老榆树
那棵老榆树
春来就绿了
秋来就老了
那棵老榆树
担着风
顶着雨
藏着鸟鸣和孩子们的笑声
记录着一村的故事
那棵老榆树
牢牢地矗立村头
日日夜夜坚守在那里
目送着一个个人走远
又高兴地一个个回归
那棵老榆树
没有流泪
长亭更短亭是江南的风景
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口钟一座庙
以前乡亲们管这儿叫小庙子
那棵老榆树
比父亲母亲老
比爷爷奶奶老
在古诗古画里能看到它
我的后人也能看到它
那棵老榆树
春来它就绿了
秋来它就老了
10、河边,那弯弯的柳树
河边
站着弯弯的柳树
不是垂柳
弯曲是它们的共性
河里很少有水
鹅卵石成为凝固的浪花
只有下大雨时
才有洪水奔流而下
春天来时
柳枝是软软的
柳叶也是绿绿的
可腰还是直不起来
有小鸟在柳枝上跳来跳去
却不会找到杨柳依依的情节
这样的树往往不会成才
所以很少遭到砍伐
偶尔有干活累的人
来到树下休息
腰也是弯弯的
彼此依靠着
他们都累了
谁也不说话
风丝儿也没有
宛如有了几分禅意
11、一个人的旅程
拾级而上,
一层层,
登到第七层,
就是大雁塔的塔顶,
可以尽情俯瞰古老的长安城-大唐的都城,
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慕名而来。
却看到你身披袈裟,
手持禅杖,
从谏如流的唐太宗没有让你拿到一纸圣旨,
你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踏上了一个人的旅程。
一个个关口,
并不友好,
板着黑色的面孔,
拒绝你的进入。
大漠,狂风,酷暑,飞雪
是你的陪伴。
那时吴承恩还没有给你找好徒弟,
时不我待。
倒下的骆驼,
裸露在荒野的枯骨,
就是路标。
多少意志退缩了、倒下了。
而你却站着,
执著地一如既往地跋涉,
一步步丈量遥远的路途。
以前没有谁,
以后也不会有人,
这样走过。
走进了圣城,
圣城的人向你朝圣。
五万里,十七年,
用双足写下的经书,
不用翻译,谁都能读懂。
而今你在大雁塔弘扬佛法,
世界都在恭敬地聆听。
声明:原创作品,报刊采用和网站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诗歌报,并请与作者联系。该作品已同步到中国诗歌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中国诗歌报新浪博客、中国诗歌报专栏。
(本栏主持:刘心莲 江海婵)
本栏电子邮箱:zgsgb3@126.com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微信号zgsgb88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
主编:诗花
执行主编:赵海洋
副主编:孟飞 江海婵 刘心莲
编辑:艾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