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文/张垣)
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张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至理名言,试想,没有剧作家煞费苦心创作的高质量剧本,哪有舞台上精彩的戏文?我爱看舞台上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也尊重辛勤笔耕的剧作家,还得到了剧作家们对我的支持。
薛允璜是最早支持我的越剧剧作家。事情得从上海文艺出版社创办的《小舞台》说起,这是文革前深受业余文艺爱好者喜欢的杂志,文革中停刊了,上世纪70年代末,我写了一封呼吁恢复《小舞台》的读者来信,居然被《文汇报》录用,1982年《小舞台》复刊。那年我写了一篇《试谈一字韵戏曲唱段》的随笔,试投《小舞台》,编辑认为题材不错,但分量不够,于是为我牵线请上海越剧院剧作家薛允璜为我补充实例,在当年年底出的《小舞台》亮相,文后加了编者按告知读者,此文有薛允璜提供的资料,但他不要署名,也不要稿酬。由此可见辅导业余作者的真诚之一斑。
傅骏先生也是资深的越剧剧作家,早在建国之初《婚姻法》颁布后,18岁的傅骏创作了越剧开篇《婚姻曲》,由长他4岁的戚雅仙演唱,还灌注了唱片,流行全国。后来《婚姻曲》为媒,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夫编妻唱,成为越坛佳话。
有些人对阿拉上海人有点成见,说上海人爱搭架子,我想爱搭架子的上海人固然有,但有真才实学的上海人是谦虚的。薛允璜、傅骏如此,女剧作家吴兆芬亦然。记得她在90年代创作的《孟丽君》,被王文娟演活了,《孟丽君效学木兰须眉扮》、《劝皇儿》等几段经典唱段接轨语文教材,我欲刊载由我主编的《补天戏苑》,因此写信给素昧平生的吴兆芬求索两段唱词,吴老师理解我为中学生普及戏曲的心情,接信后就邮来她的剧作选《毋忘曲》。此书收录了《孟丽君》等5个剧本,满足了我的转载唱词的要求,也为我们补天戏曲社的戏友们打开了一扇亮丽的越剧之窗。
越剧剧作家热心,豫剧剧作家心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作现代戏《朝阳沟》的杨兰春先生。早在1964年我在读高二时就看过了他的杰作《朝阳沟》电影,以后又购得根据电影拍摄的《朝阳沟》连环画,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受到莫大鼓舞,一直想要与此大剧作家联系。皇天不负有心人,1990年5月,我代表补天戏曲社赴扬州观摩全国现代戏展演,恰在剧场见到了也来观摩的杨兰春先生,向他倾诉了爱看《朝阳沟》受教育的心情,向他呈上由我主编的油印《补天戏苑》报,他啧啧赞叹这份小报如战争年代的《挺进报》一样,是向青少年普及戏曲知识的轻骑兵,要我努力做好这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为了传递朝阳沟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精神,他还向我赠送了《朝阳沟》碟片,如数九寒天的一把火,温暖了我补戏人的心。
剧作家创作剧本传递满满正能量,关心我支持我为戏补天,传友情,送温暖,给力量,我没齿难忘!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