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糕唐点、宋味清酥
秦糕唐点、宋味清酥
文字发酵:杜德春博士
苏东坡:
小糕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李清照:
知否
知否
应是
绿肥红瘦.
秦糕.味
《吕氏春秋本味篇》:第68篇、第89篇饕餮饵味.
汉糕.茶食
齐民要术:轻高浮起,炊之为饼.
米糕,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食品之一,拥有很悠久的历史。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来蒸成的糕,加工制作方便,耐贮藏,食用方法多样,所以很受大众欢迎。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的扬雄在《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唐糕雅点.知味
唐朝的饼很多,仅韦巨源招待唐中宗的《烧尾宴》中记载下来的五十八道菜中,有人说有十五种饼,更有人说有二十种饼。
有些很明显是饼,如八方寒食饼,双破双伴饼,油浴饼,贵妃红等。
《全唐诗》九百卷,收了唐朝2529个诗人的42863首诗。其中就有白居易与胡麻饼、卢延让与红绫饼的内容。
白居易写过一首赞胡麻饼的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胡麻饼是张骞出使西域从中亚、西亚传过来的,叫胡饼。胡饼沾上胡麻,就是芝麻就叫胡麻饼。白居易爱吃。
杨贵妃与唐玄宗也爱吃。安史之乱,杨唐二人逃出长安,到了咸阳,中午饿了还让杨国忠买胡麻饼吃。
宋词味道.茶糕醉
宋 、燕文贵《七夕夜市图》:糕点兴盛 ,琳琅满目.
宋代浦江地方食谱《吴氏中馈录》中的古方复原的,是宋代皇帝御用的糕点.
宋高宗迁都南宋,不仅使得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转向杭州,同时也将北方人爱吃面食的习惯带往了杭州。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宋王朝因战争迁都,赋予了杭州中原的味道。”
南宋时期,杭州的糕点饮料集南北风味之大成,融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门类众多,品种多样,可说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南宋时临安的面点糕饼,品种繁多,这一时期的糕点制作精细,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面食店和糕饼作坊,制作出售糕饼的铺子,称饼店,规模小者“每案用三五人擀剂桌花入炉”,大者有工匠近百人。
面制食品不仅充作正膳主食,也普遍作为点心。尤其是面条品种多样,上面浇有各种配料,如猪羊生面、鸡丝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笋泼肉面、子料浇虾燥面、三鲜棋子面、虾燥棋子面等。
南宋糕点食品,也是我国南北食品技术大交流、大融合的产物。
宫廷糕点制作精细,讲究选料,品种不少,如:糕类有玉灌肺糕、广寒糕、五香糕等;饼类有玉延饼、神仙富贵饼、月饼等;馒头包子类有太学馒头、蟹肉包子;还有九子粽、山药圆子、金橘团、野鸡馄饨、二十四节气馄饨等数十种之多。这些糕点的制作,大多融合了南北技术,同时又多吸取了民间精华加以改进而成。
市食点心迅速发展,具有取食方便、价廉物美的优点,尤受小商小贩欢迎。其面点糕饼,品种有八大类,一百多种,不仅有各式面、粥、馄饨、馒头、糕饼、血羹,还有各种粽子、麻团、糕糍等。
元曲有糕.蒙古味道
《元秘史.扁食》:果条与饽饽、蒙古族主食.
明点明糕.与酒问青天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卷八《俗谶》载:“锡邑呼中字如粽音,凡大试则亲友赠笔及定胜糕、米粽各一盒,祝曰笔定糕粽。”这是说,无锡地区亲友们对参加“大试”的考生赠送毛笔、定胜糕和米粽,祝愿考生“必定高中”。
万三糕起源于巨商沈万三的厨房间,而流传至现在早就衍生出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多种系列糕点。
糕片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成为游客们来周庄的首选旅游佳品。
元代;忽思慧;面饼;制作方法;营养;原料;黑子儿烧饼;牛奶子烧饼 摘要:营养学家、医学家忽思慧在元代宫廷里担任饮膳...
清糕.茶点
一:满蒙饽饽:
奶卷—奶皮中卷蜜糕及芝麻盐
乌塔饽饽—蒙古食品
萨其马—满族食物,现在仍然很流行.
二:南果(即南方风味的精细面点):
梅花蛋糕、鲜藤萝花饼、龙凤喜饼、重阳花糕、太师饼、椒盐三角酥、杏仁酥、猪油夹沙蛋糕、方蛋糕、卷蛋糕.
三:清真糕点
主要用香油制作,如:蜜三刀、羊角蜜、山楂条、蜜制蜂糕、白麻糕.
明清定胜糕.状元探花糕
古代的定胜糕也有蒸制的,清末马如飞改编的《珍珠塔·初见姑》弹词中说“赛过一蒸定榫糕”,量词用“蒸”,自是蒸制无疑。
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五《乡试》中记载说,明代乡试结束后,政府要设宴款待参与考试的官员,“每宴上席八席,下马宴加一席,共一十七席,小看席各一,饼锭十二个,四头明糖八个,胶枣一碟,红枣一碟,栗子一碟,核桃一碟,猪肉一方,羊肉一方,牛肉一方,腌鱼一尾,汤鸡一只,高顶花一座,定胜插花五枝,馒头插花一枝。”
定胜糕上可以插花作装饰,这糕应该是松软的,想来是蒸制的。
古代另有以酥脆为特点的定胜糕,称为“酥”“香酥定胜”,大约是烤制的,蒸制的糕点一般不会酥脆。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卷十四《面食品类》中列举的明代面食有:“拖炉锭胜,麞皮索饼。”“拖炉”当是指炉上烘烤。
民国糕饼.稻香村
南稻与北稻糕饼.
民国.知味江南糕饼
店中所作糕点可分五类:
糕类:火炙糕、 状元糕 、绿豆糕、 鸡子糕、 松子糕 、连环糕 、双喜糕 、百果糕、条头糕、 桔红糕、 薄荷糕 、芙蓉糕 、百子糕、 回回糕。
饼类:月饼、 广东饼、 太史饼、 立夏饼。
酥类:琴酥、 擦酥、 桃酥、 川心酥、 洋蔴酥。
糖类:麻酥糖、 寸金糖、 糖枣(京枣,兰花根)、 豇豆糖、 玉条(白麻条)。
片类:云片、 胡桃片、 椒盐片 、玉兰片、 麻片(黑芝麻片)。
糕点制作方式也有几类:
上印糕点
琴酥、擦酥、松子糕,是荤糕点; 连环糕、双喜糕,是素糕点。
上盆糕点—制作薄荷糕要上盆,特制木盆,置木板上作底,木框边有刻度。原料搓熟过筛后,锹进盒摊匀夯实溜光,用糕刀切成糕,打上刻“市荷” 两字红色印出盆,叠在糕板上柜台。
荤回回糕,其原料同琴酥,也是上盆制作,再上敷以红淀粉。琴酥料加入一点松子,用松子糕印模,可作出松子糕。薄荷糕、连环糕同料,上着红色就成双喜糕了。
着多种色,用百子糕印模,印出烘干就成百子糕。在云片糕中,以云片作为基础,加胡桃,就是胡桃片,加椒盐就是椒盐片。
细观寸金糖和葱棍糖制法相似,只粗细不同。玉条麻片,老百姓过年时也会切,不过粗,精有别,这类普通糖食,经糕点房精制一番,就成糕点。
上蒸糕点
上蒸糕点--绿豆糕,是精品糕点。端午将临,绿豆上市时,糕房蒸制绿豆糕。
其原料是:绿豆、猪油、白糖、麦粉。辅料:芝蔴,豆沙。使用同原料,因制法不同,就有“印绿”和“板绿”之分,“印绿”的制作类似印板糕点,不再重复。
“板绿”却是独竖一帜的,工具也特别,特制一木板方框。
边上有十等分刻度,框内有隔。搁一薄木板,上敷油纸。
工序如下:垫底:用粗筛箩将拌匀擦熟的料筛入框。点芯:将蔴砂(或豆沙)捣搓成条捏成粒,按框边暗格布上糕芯。
铺面:用中筛箩将料蓬松筛到框平。划块:用铜片刀和直尺按框边暗格将糕胚划成小方块。
上架:将薄板从框底托出,摆于蒸架上,将小木板搁于档上。
上蒸:蒸架置锅中放水,加外罩篾编圆筒,筒顶覆尖顶篾帽。出笼时,水雾气直竖,绿豆清香四溢。
出架待凉,用薄铜片铲起出,叠于糕板上,上柜台出售。
上炉糕点--鸡子糕、桃酥、川心酥、月饼等。
鸡子糕制法:鸡蛋逐一敲开,分蛋清、蛋黄分别倒入缸中,用竹制搅拌器,将缸内的蛋清打成泡沫状。蛋黄缸内倒入白糖、麦粉拌匀,再将打泡沫状的蛋清倒入拌匀。
然后上炉,砖泥砌成的大灶,上有一把大秤,三条铁链系着大秤盘,秤纽用铁索挂在横梁上,秤盘里有白炭火,称“上火”。 “下火”是炉膛里白炭火。膛上置一熬盘(大铁锅平底),盘中央有一筐框,内置许多铜质小盒,师傅上料前,在盒框内淋一些油,用匙将料舀入盒中。
上下秤盘相合,糕熟后,开盖移盘出炉。
月饼用皮包酥工艺,麦粉调水成皮,麦粉调猪油成酥,月饼的馅芯用麦粉、糖、芝麻(豆沙,果脯)拌擦成料,刀切成一小块。用芝麻和糖称麻沙芯,纯用白糖加红绿丝称水晶芯。
月饼制作:取一小块皮,覆手一按,右手塞进馅芯。包捏成小球,留有一小孔。放入小铁箍内一按,脱出成型,贴上“屁股纸”,盖印成了月饼胚。其他糕点没有“屁股纸”,唯独月饼有些特别,传说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
我仔细观察月饼,露点屁股,再贴上纸,这样上炉烤时免焦,烤熟后看屁股也可知道里面是什么馅,这是糕点师傅的聪明技巧。
中秋、端午这两节,月饼独当炉,生意特好,白天、晚上接着做叫“连炉”。糕房有“连炉小夥”这个规矩,即老板拿出一些钱来慰劳大家。
“连炉小夥”是不分师傅、徒弟、学徒,人人有份,一律平均大家都有。
上炉糕点还有桃酥、川心酥。这两酥原料相同,只是荤素有别。桃酥,用麦粉、白糖、猪油、水拌擦成料,模印成胚上炉。川心酥,用麦粉、红糖、菜油、水拌擦成料,模印成胚上炉。
糖作糕点
寸金糖作法:发芽大麦与熟糯米拌合糖化,榨汁煎熬成饴糖。 将白糖、饴糖按一定比例混合煎熬,倒入平底熬锅,待冷却即上架拉扯,即打糖。
在木柱子上安置木叉,师傅将糖块套上木叉,不断拉扯,糖块由红棕色变成雪白。打糖结束,放在作板上,做成凹窝状,副手将用白糖、蔴粉、麦粉、辅料红绿丝擦成的料倒入收口,揉成一个大汤圆状。
师傅捏出糖汤圆一头,一手拉出,副手转动汤圆,越拉越细,最后拉到筷子般粗细。徒弟剪短糖条,切成寸金坯。将胚置铁丝筛箩内,放蒸汽上几番转翻,倒入炒熟的芝蔴内,胚就全粘上芝蔴,这是硬寸糖。把硬寸糖放在篾列上炉烘,烘烤成“泽寸”,酥松可口。
玉条就是蔴条,芝蔴分黑白,用白芝蔴做糕点,要水漂过,就是去壳。芝蔴炒熟待用,先熬糖,倒入芝蔴米搅和,揉成块倒入大木框内,放在作板上,上盖麻袋,一人上去用脚踏实去框,师傅开刀成大条,然后师傅、半作、徒弟、学徒齐动手,迅速把条切片,片切成细条。
黑芝蔴不漂洗,炒熟即可切片即芝麻片。浇切:芝蔴米加入骨子较嫩的熬糖中拌匀,在作板上碾薄,切片即成。
开油糕点
夏日,糕房师傅制做豇豆糖。麦粉拌和豆腐揉捏成块,以粗竹杠压轧,再用手捏成长条,取一长木棍反复压捏卷揉,不断撒上番薯淀粉免粘,再用刀切成豇豆状,两薄片中空如豆荚。
将豆荚倒入沸油中,扁豆夹随即发成泡豆荚。豇豆糖分甜,咸两种,咸的称角酥,在和面时加入盐和芝麻,打成荚,上油锅煎出就可上柜台。
甜豇豆糖叫角糖,白胚油炸后,还须粘上糖,然后上柜台。
下半年,制做芙蓉糕。糯米粉和水揉团,上蒸笼待冷,用箍桶刨,刨成薄片成坯。胚入油锅,发成松胚。在木框内板上洒上红绿丝和细白糖作糕面,再倒入粘上糖的松胚,压实作芯。最后上底料再压实,用刀切成型起出。糖枣正名京枣,土名兰花根。
糯米粉和水揉捏成片,再切成小方条成胚,倒入沸油中。小方条炸成如兰花根一样的圆段,内松外黄,即倒入细白糖内,黏上白糖,雪白如枣,如兰花根。
骨子糕点
麻酥糖是唯一的骨子糕点, 它由两部分构成:
料粉和骨子。料粉为糖加芝麻粉拌和烘烤,研细成酥糖粉。骨子用饴糖煎熬加粉制成,切成均匀小块,学徒包装成型。曾有一位顾客,来买一包酥糖,学徒随手拿出一包摔于柜台上,顾客要换一包,再摔再换,学徒有点不耐烦了。
这时帐桌上的先生也站起来,轻轻拿出一包完好的酥糖放在顾客面前。这时那位顾客才慢慢吞吞地说:现在寒冬腊月,你随便一摔,里面的骨子全碎了,撮不起来了,不信解开看看。学徒一看摔过的几包都成细粉,不能手撮了。后得知这顾客原也是糕点师傅。
切片糕点
云片糕是切片糕点的代表品种,其制作却能考验一个师傅手艺的高低。最高境界—人物云片则成为店家的招牌糕点。
商家在商标纸上印出 “自运南北杂货”,还特别注明“人物云片”作为招牌。
云片的原料:糕粉、白糖加水。先将料拌和擦熟,再放入锡盆中铺匀,用木缶夯实,连盆放锅里蒸煮,煮熟取出待冷,覆出切成条块。置于糕粉里吸水分,软条变成硬条时再切。
切片刀像肉斧平口,锋利无比。切片是上手师傅的行当,每一片都是不歪不斜,从头到尾一样薄,用白纸包了送上柜台。
人物云片,抗战前老牌糕饼店的柜台上有售,在薄薄的云片刀口截面上有“天官赐福”的人物,像是嵌在片里,高超技艺。
胡桃片,原料与云片差不多,加了点芝麻,碎胡桃之类,切片后还要一片片分开,正反两面点一下粉。
其他糕点
橘红糕, 制作简单,糕粉加糖和水拌和,搓细切粒即成。
百子糕, 糕粉、糖拌和,加红黄绿丝等,分别擦料,模印敲出加烘,再混和一块 ,各色都有。
玉兰片, 馅如月饼,皮如广饼。在框板内压馅,切成条,在炉上烤,再切片。
条头糕, 其他糕点的杂碎、下脚料拌和糖粉,制作如云片,切成条加烘。
洋蔴酥, 即彩色酥,原料如回回糕,在框板内用铜圈制出图案。
杜德春:
中国糕饼工匠;8岁学徒;传承创新了京派、苏派、粤派糕饼精华灵魂;问鼎中国31个省、市、直辖市;且问鼎地球村糕饼文化之饕餮审美。
中国糕饼、糕点、焙烤食品、面点面食工艺饕餮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