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 || 田小惠:饺子宴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童年的追怀…
饺子宴
文 | 图 田小惠(陕西商州)
俗话说:“送行的饺子,迎客的面”。
自从嫁到老公家,只要我们有人出远门,婆婆准会张罗着包一些肉馅饺子,让吃的饱饱的出门。用她老人家的话说:“出门吃饺子,处处遇好事”,老公却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包饺子的日子屈指可数,那个年代,饺子像饕餮盛宴一样是一餐奢侈的饭。
但是每年冬至那天。她却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我们吃上饺子。说是这天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
长大了,我终于在书上看到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原来是“神医”张仲景在一年冬天,从外地行医回来,一路上看见那些穷苦百姓因为缺少棉衣,身上脸上特别是耳朵都被冻坏了。有的人甚至耳朵变黑,溃烂了。
一到家,他马上和他的弟子们,在空地上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里面放了一些羊肉、辣椒和姜、胡椒、茴香等一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熬好后捞出来打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张仲景管它叫“祛寒娇耳汤”。
冬至那天,棚子周围挤满了人。张仲景和他的弟子们,给每人一碗祛寒汤,两个娇耳。说来也怪,人们喝了祛寒汤,吃了娇耳后,觉得双耳发热全身暖哄哄的。不到半个月耳朵就全好了。
后来每到冬至这天,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包饺子吃。说是吃了冬至的饺子就不会冻耳朵了。
当然,那只是流传。
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母亲才会大方的用头等面粉揉一大团面。馅当然是以自家地窖里的红白萝卜为主,配上少的可怜的肉,加上生姜,葱花等,做成馅。包饺子时是最热闹的时候,父亲会生一盆木炭火,农村的案板四五十公分高,案板足足有不到两平方米的面积。擀的擀,包的包。一会就放满一簸箕。我也是在那时学会包饺子的。包饺子时母亲总会洗几个硬币包进饺子里。激动人心的是吃饺子时看谁吃得到包有硬币的饺子,谁就有福气。奇怪的是我们姊妹总会先后吃到,母亲却从来吃不到有钱币的饺子。事隔好多年,回家和母亲聊天时才知道其中的秘密。
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饺子已不再是奢侈的饭。只要想吃,不用等到过年过节,随时可吃。而且馅大都以肉类为主,就是素饺子的馅也少不了鸡蛋、木耳、香菇。饺子皮已很少有人自己做了,外面的鲜面店每天都有机压的饺子皮,发懒的人,馅也不用拌了。超市里肉类区有拌好的馅,回家就包。不一会儿饺子就出锅了。但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香味。
今年国庆假日,一直淅淅沥沥下着雨,不好出门。我就寻思着在家包顿纯手工的饺子。面粉当然是上好的特粉,肉是我在菜市场挑选的黑猪五花肉。韭菜和葱是露台上自己种的纯天然无公害蔬菜。虽不肥胖,但却香嫩。一大早把割来的韭菜洗干净放在阳台让水份晾干。抽空用淡盐水揉好面团,用盆子盖起来,让面饧着。
洗干净猪肉,用清水泡一会,捞起剁成肉末,加少许凉白开搅拌。这时韭菜外表的水份已风干。拿回切碎,和跺好的肉末混在一起,顺时针搅拌。等油锁住韭菜里面的水份后,加入适量五香粉、生姜、葱末、当然两个鸡蛋是少不得的,最后加入适量食盐。依然顺时针搅拌,不一会儿,香味儿已经出来。馅看起来油光水润,湿度用筷子挑起,不会脱落为易。
常言道:“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
面揉好的最佳状况是达到“三光政策”,手光,面光,盆光。面团经过这么一两个时间的饧,已不再那么倔强。揉了一会,就如乖巧的小媳妇,绵软柔顺。这时忍疼割爱切下一块,揉搓成二公分粗细的圆柱面条。或用刀切,或用手掐,喜欢吃大个儿的切大点,喜欢一口一个的掐小点。我一般选用手掐,少时,满案板的面疙瘩。取少量面粉,均匀洒于其上,用手掌顺时针轻揉,不一会儿,一个个雪白浑圆类似汤圆的小面团做好了。要把它滚圆,是为了擀出的皮圆满。擀饺皮可是一项技巧活,通常我会把小面团用手掌压扁,用左手拇指轻按着面团中心,然后右手拿小擀仗擀面皮的外沿,左手不停的顺时针旋转一圈。直到小擀仗擀出一张中间厚,边沿薄的圆形皮,这个饺皮才堪称完美。
包饺子也是一项技术活,有的人包出来的饺子外表干净,如一个个挺着肚皮的将军,威风凛凛。有的人包出的饺子肚子瘪瘪的,像直不起腰的老妪。初学包饺子的女儿不但自己身上,鼻子上沾满面粉,就连包出的饺子也是个花脸猫,外面沾满韭菜。但却乐此不疲,直言自己的最好。
到了这时,这餐饺子宴才快要大功告成。根据各人口味调好佐料碗。备好一小碟香菜。等锅里的水开满花时,饺子入锅。数煎后,入盘,开吃。
公公婆婆和常年在西安的大哥、大嫂、小姑子、都对这餐饺子宴赞不绝口,直言一个“香”字。
我却深知,香的是绿色原生态的韭菜;香的是自制面皮里没有鲜面店里的防腐剂;香的是一道道细致入微的工序;香的是整个亲力亲为的制作过程;香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气气;做饭时,我把厨房当成修行的道场,用心做这餐饺子,把对家人的爱融入了馅里,饺子怎能不香?
田小惠,女,70后,陕西商洛人,商洛市作协会员。热爱生活,闲暇之余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抒发自己的情怀。作品散见于报纸,网络平台。现就职于商洛文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启 事
〈嘉年华时光〉“我的扶贫故事”和“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全国有奖征文大赛9月22日已经截稿,优秀稿件于9月30日前择优刊出,10月中旬会公布评奖结果、邮寄奖品和证书。
温馨提示:请各位作者对自己的原创作品再三修改完善以后,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微信号)等投到指定邮箱。切记,请不要一稿多投!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