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好事近
作者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注释
诚斋,杨万里的书房名,也是他的号。取的是“正心诚意”的意思。
万花川谷,是杨万里隐居时花园的名子。
赏析
这首词初看起来感觉没有什么味,但细品起来,那种带点清高、带点幽默、带点自得的情绪就跃然纸上。
杨万里是要写月亮的,开头一句却说月光未到诚斋,这样的起句,就显得精巧,接着又一句,“先到万花川谷”,就含着些调皮的元素了。然后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又变得郑重了。在古诗词中,明月象征高洁,修竹象征节操。(关于竹子,晋代名士王子猷酷爱竹,他对着竹子感慨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苏东坡也曾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明月不到诚斋,是因为竹子挡着,这是自然之理,但结合上下文,这里就含着郑重的意味了。像这样修竹掩映的地方,不是轻易地就接受月光的,必然是要待到月光最好的时候才接待月光,这是郑重,是高洁,是操行。
下片就是对当时月亮以及十五十六月亮的欣赏与赞美,含着一种期待,含着悠然自得欣赏态度,写月光,也隐隐含着对自己人格修养的期许。
无论诗词还是文章,于平淡中见真味最难。杨万里曾用“饴”(糖的一种,现在还有叫高粱饴的糖)与“茶”比喻诗,他说,糖初吃起来甜,吃一会儿就有酸味,而茶初喝是苦,苦后的香却久久不散,诗应该像茶。茶,淡却味永。杨万里这阕词就像茶。
写月光,只短短几句,又是极通俗、极平淡的语句,写出这样复杂的情感来,关键在于杨万里心的柔嫩,可以感知到世界的美。这首词让我想起苏东坡一篇很短的散文,抄在下面: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这里的闲,不是懒汉不干活的闲,而是心闲,所谓心闲,就是能够真切地体会外在事物、体会内在情感,不为物役,不为人执。杨万里不满权相韩侘胄,毅然隐居,也慨叹时事,但更多地是不怨天尤人,而是悠然自得生活,这阕词这就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写照。
附: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是中兴四诗人之一,先学江西诗派,后来觉得江西诗派不好玩,开始学唐人诗歌,随后自成一种构思新颖、通俗活泼的“诚斋体”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