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栏No.078】聂光玲:相顾不相识

每天记录|聂光玲

  王绩的《野望》是我们共同学习的第5首诗。

  女儿之前没有按顺序抄写,而是绕过了这首,应该是初看去字数多篇幅稍长一点。

  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帮她抄写在小黑板上。并且自己先熟悉全诗,看了注释,一句一句翻译成现代文,这时眼前会出现一幅山野秋景的画面,根据这些,慢慢就能记住全诗了。

  照着这个思路,告诉了女儿,让她也试试。然后在我的现代文描绘画面景致的提醒中,她果真很快能记起每一句诗。还夸我“妈妈你真厉害。”

  下午她上学我上班的路上,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了诗中的那个画面,也慢慢地记住全诗了。

  希望女儿能把这小方法用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依靠。
  落晖:落日的余晖。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和采薇而食的隐士伯夷、叔齐。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