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高山猫-回忆我家的马以及和马有关的生活

【买马】
       在我八岁的时候(1990年),父亲就已经有了买马喂马的想法了,于是在一有机会就到池坝、马营的牛马市场去相马,打听骒马驹的价钱行情,产生了不少消费冲动,然而却在三年时间内都没有买到一匹马。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帮助父亲相马的亲戚朋友们,提出了很多参考建议,讲述了很多喂马的艰难故事(比如交鞍马驹、马得病等)极力反对这笔风险投资;二是由于父亲没有喂马的经验,加上当时我和妹妹都还小,母亲一个人做庄稼,家里还有一个疾病缠身的奶奶需要照顾,喂马的条件不允许,力不从心;三是家里经营的土地很少,加上生活条件紧张,担心喂马的草料满足不了需要,也害怕眼光出了问题,买来一匹烈马难以驯服,给生活带来很多烦恼。

       1991年我的奶奶不幸去世,1992年我十岁的那年,父亲终于分析清楚,为什么连续三年买马未能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做事太武断,瞻前顾后,自己没有决心和主张,思想保守犹豫,总受亲戚朋友们的建议干扰,担心投资风险过高。鉴于此,父亲一反常态,下定了龙潭虎穴也要亲自试试,即便赌输也无怨无悔的决定,最终在马营以325元的价格买来一匹枣红色的马驹,也没有再请亲朋们参考借鉴,也没有事先告诉母亲和她商量,在外婆家圈里观察了一天,发现没什么异常,第二天就制作马笼头,直接牵回孙家磨老家。
        当时已经在池坝中心小学读四年级了,记得那是秋天掏洋芋的季节,秋叶飘落,总是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毛毛雨,路上湿滑,地里寒冷,恶劣的生活环境赶上抢收庄稼的季节,马的运输作用明显非常明显,像我们这些没有喂马的农民家庭,要想把洋芋运输回家,主要靠背篼背,我放学回家也会在第一时间到地里背破烂洋芋。
        那天,父亲把小马驹牵到地里,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当我手撕嫩草第一次喂养小马驹的时候,我便觉得今后的生活离不开马了。指望它尽快长大,替我们分担体力,也希望它能够多生骡子,为家致富。
        然而,当我们一家人正以满腔热忱,怀揣着很多生活憧憬,努力喂养小马驹的时候,村里人已经有人偷偷议论父亲了,说父亲买来的马是“三眼齐”,不但难以驯服,而且还会给家里带来很多麻烦或者倒霉的事。当议论的话传到我耳朵的时候,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对这匹称为“三眼齐”的烈马,产生了很多疑问。

【驯马】
       驯马是一项极考验耐心和人力的活,也是养马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
       驯马又叫交马驹,也是一匹马能够承载劳动的重要标志,小马驹喂到两岁半的时候就要交鞍,父母请来村里做鞍鞯做的最好的老人,煮上腊肉,供上烟酒绳子,花费了一天的时间,用旧衣服、麻袋之类的东西给小马驹做了鞍鞯,便开始尝试让马驮运东西了。
        起初,马驹肯定不会那么听话,连跳带咬,折腾的人气喘吁吁,才会按照人的意愿驮运东西。在这期间就会用到驯马的几个工具和技巧,比如上裂皮,皮鞭,安装岔子、夹嘴,或者直接骑在马身上让其颠簸,以制服它的野性为止。整个驯马的过程不亚于对人的成才教育,也是养成教育的过程,习惯成自然,马的性格就会发生变化,会听从人的驾驭和召唤,成为一家人合格的劳动支柱。
        除了驯服马驹驮运东西,有时候还要驯服它们从事碾场、拉车、耕地、耙地的本领。可以说高山农民的生活离不开马,驯马是每个男人必备的生存技巧,也关系到马的命运。还好,我们家喂的那匹马虽然有点眼生,但是驯服的还比较好,在劳动过程中很少出差错事情。

【喂马】
      草料和水源是喂马的必备条件,家里种的蚕豆、燕麦、洋芋,这些农作物绝大多数都喂了马和猪了。每家每户都有一两间专门放置草料的房子,为了确保冬天马的草料足够,到了农历七、八月间,父亲要拉着马到十几里山路以外的宕昌狮子乡以及礼县草坪乡去捡菜籽壳。骑马到了种菜子的地里,翻山越岭到处找被人丢弃在地里的菜籽壳,遇到了大堆子,一会儿功夫就可以装两麻袋,有时候运气差,碰到的全是菜籽壳烧过的灰,只能失望地回来。说客气点叫捡菜籽壳,说难听点就是讨要,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人员流动往来不太频繁,到了宕昌狮子和礼县草坪以后,人生地不熟的,在捡菜籽壳的过程中难免要发生很多故事,有时候人家主人家不愿意给,只能离开,眼看着菜籽壳被点着冒烟,觉得可惜又能咋的呢。还好父亲出门对人真诚友善,知道要人家菜籽壳是看眼势的活,遇到人家正在抖菜籽的人,装烟说好话,还要帮忙干农活,主人家也会被父亲的真诚打动,最后把菜籽壳给他,还帮他捎垛子。我曾经跟随父亲到礼县草坪和宕昌狮子一带捡过多次菜籽壳,路上的所见所闻,接受的教育,留下的记忆都非常深刻,深感一个高山农民生活的不容易。
        一匹马一次能驮五包菜籽壳,也具体没有计算过喂一匹马一年到头需要多少草料,反正除了我们自家种植的蚕豆草全部用来喂马,还要捡两三次菜籽壳掺杂在一起才能从一年的农历九月坚持到来年四月。

       从四月到九月份,马平时会被赶上草原,然后解开缰绳,任其自由觅食,只需要到地堎坎或者坡里割一背篼青草,到了晚上,把那从草原上哄住,再次戴上马笼头,牵回家哩,把青草倒在圈里就可以了。
       割草是高山农民必须从小掌握的劳动技能,既要保证使用镰刀的安全,还要认清楚那些草是马喜欢吃的,那些是牛可以吃马吃不了的,那些是有毒带刺的,那些是人也可以吃的野菜。我对这些劳动技能的掌握,都是父母的口传身手,还有同伴们的教导和合作。
        喂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给马饮水,高山老家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从小我记得就比较缺水,尤其是冬天,吃水问题尤为突出。青壮年劳动力,在冬天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背水或者驮水。除了满足人生活日常用水,还要保证马和猪的吃水问题。一匹成年的马和一头猪,一天的用水量差不多就是五十斤装的塑料桶一桶。水大多数都是我们用背篼在水源上背回来的,有些水源地距离村子两三公里路,冬天路上还有积雪,由于人多用水量大,经常需要在晚上打着手电筒去背水,经常听到有人在夜路上摔烂水桶,或者水桶漏水弄湿衣服的事,甚至有的还为背水摔跤而受伤。为了照顾孤寡老人,村里仅有的几个水泉,通常会留给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牵着马,背着背篼去背水的,那种生活现在想想都觉得心酸。

【哄马和拌马】
       哄马和拌马是喂马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两种技巧。笼头和缰绳是管理和束缚马的重要工具,然而一年到头总不能一直让马戴着笼头,有时候需要将它们赶上草原,任其自由觅食,整个冬天也通常会放任它们适应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顺利将溜缰的马再次牵住,再次戴上笼头是需要长期的训练的。
        每次和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会训练马听人声召唤,或者食物召唤的能力。手机拿上青草或者是蚕豆,嘴里喊着“嘟嘟嘟嘟…”,小心翼翼地向马走去,马听到了召唤声,看到了美食自然会向你走来,先让它吃一点美食,打消安全顾虑,再尽情享用你给它的美食的时候,迅速抓住马头前面的综毛,再将笼头套在头上,绑上绳子固定牢靠,它便可以听从你指挥了。这样经过多年的训练,马对人声召唤和食物诱惑产生条件反射,当你把蚕豆抬在手上,口里喊着“嘟嘟嘟…”靠近马嘴的时候,马的口水就会瞬间流淌在你手心。能够在声音和食物的诱惑之下,让一匹马流口水并禁不住食物诱惑,乖乖地让你为它戴上笼头,那才算哄马成功。
         一旦形成条件反射,马会辨别人声,也会认识主人,在哄马的过程中,只要认识到主人就能够很快被牵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例如马溜下了草原,钻进庄稼地里,在破坏庄稼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牵住马就能挽回不少损失。
       通常我们上山哄马会带上塑料盆和蚕豆,如果忘带了蚕豆,在有塑料盆的前提下,可以抓几个小石子放里面,摇动盆子,就会把溜缰的马哄过来,当马嘴接近盆子的刹那得赶紧抓住马鬃,否则这一招就完全失效,马受到欺骗和惊吓以后,情绪会极不稳定,要想牵住发怒的烈马就只能用拌马的招式了。
         拌马是在马溜缰以后,无法拉住的前提下采取的应急措施,需要两三个体力很好的年轻人完成,两人牵着一根长绳在马前面拼命奔跑,直到把马拌住以后,在抓住鬃毛戴上笼头为止。
          在草原上,人和马的奔跑速度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能够把马拌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蒙古人发明的套马杆,也有时候会对奔跑的烈马无济于事,就别说用绳子把马拌住了。
         如果在草原上想尽办法都不能拉住马,只能赶回家里,将马赶到圈里或者院子里强行拉住为止。

【和马有关的劳动生活】

对于一个高山老家的农民家庭来说,骡子、马还有牛、羊、猪这些牲口是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马的作用很大,和马相关的劳动生活伴随着我的童年。

我们家喂马的18年里,那匹马曾经为我们在龙沟煤矿驮过煤,也在窎草坝草原上驮过被称为薄子的土块,在森林里驮过柴火,还运输过各种庄稼,碾场、耙地甚至耕地都尝试过。我们出门也会骑着马,和马有关的劳动生活故事很多,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到窎草坝草原割薄子。

我从十二岁开始就已经学会了骑马,十四岁开始,就已经跟着村里的同伴们到窎草坝草原割薄子了。

割薄子的时间是在每年放暑假的时候,天气炎热,在家里也觉得无聊,于是骑上马拿上镰刀到草原上去,把那种沉淀了多年的黑色草皮割下来,切成长条,再穿到绳里搭在马鞍上,马鞍两边捎同样多的薄子,用镰刀修改地像箱子一样,驮回家晾晒干,冬天就可以用来烧炕了。

另外,与马有关的劳动还有拾粪,一方面要集赞农家肥,另一方面要当燃料用。驮粪是非常辛苦的劳动,要利用冬天闲暇之余,把农家肥运输到地里,每天来回奔波,要走很长时间的路,有的地有很深的积雪,来回一趟也要半个多小时,因此非常消耗体力,一不注意,马喝了河里污染了的水还会得病,就把麻烦事情有了。

【烤马治病】

马属于食草动物,由于草料和气候的原因,经常会得病,尤其是在农历二三月间,气温变化反常,马得感冒或者消化不良的几率很高。

在农村,很少有专业的兽医,那些略懂医术的人,通常会采用下猛药或者蒙治乱治的胆大人,承担着给牛马牲畜治病的责任,反正给畜牲治病不会承担治疗风险,由于药猛开,也滥用,因此利润不菲。

一旦马得病以后,除了灌药治疗,人们通常会采取运动治疗和烤火的方式。所谓的运动治疗就是把马牵强不停地转,直到马的鼻孔呼出来的气有了温度,马的耳朵摸起来没那么烫手,马的肚子没那么鼓囊,能够正常吃草喝水就算好了。

要知道一匹正常的马会不停地进食,消化排泄功能也非常厉害,一旦不吃草就意味着着凉感冒或者是吃的草不消化,形成了草团无法排除体外,肚子疼痛,满地打滚,浑身发抖出冷汗,立卧不安。

父亲不太相信用药能治好马的病,通常会采用转马和烤马的方式治疗。马得病的晚上,几乎彻夜不能合眼,要守在马身边,除了把马拉到马路上来回转动,还要抱来很多的蒿草在马肚子周围烤,直到烤得马肚子热气直冒,肚子里咕咕直响,再用手或者脚给马肚子进行按摩,最终将截在肠道中的干草团排除体外,马就会恢复体力,正常进食了。

我们家喂的那匹马可以说是一匹多病的马,每年到了农历二三月间,冰雪融化,河水夹杂着烂泥流淌的时候,到了晚上,马走到河边过河的时候,如果制止不及时,喝了河里的脏水,肯定就会得病。掌握了马得病的季节和治疗的规矩,每年秋天,母亲就要割很多蒿草,把洋芋蔓也要全部捡回家,主要是为烤马治病储备柴草,如果马的身体健康,就在来年四月将这些草料粉成糠,用来喂猪。

【勒死的那匹小骡子】

通常一个农民家庭,喂养骒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骒马性情温顺,便于驯服和管理;二是希望骒马能生养马驹和骡子,为家里创收致富。

我们喂养的马,在家里二十四年,生养了十二个,其中有骡子、小骒马、小公马。除了一匹骡子因管理不当,拴在草原被大马长绳勒住窒息而死,其他的都喂养成功,并利用四月八、六月二十三和七月十五的庙会出售出去,为家里创造了很多财富。

勒死的那匹小骡子是我前半生最遗憾的一件事。由于我当时没有考虑到地形的危险性,导致拴骒马的长绳缠绕在小骡子身上,骒马受到惊吓后没有能力腾开绳索,反而越勒越紧,最终导致骡子窒息,给我们造成了损失,也给我带来生活的阴影,一致现在回想起这件事都感觉内疚不安。

【卖马】

一匹马的寿命通常是三十多年,但是到了二十四五岁的时候,马的牙齿就开始老化,骨骼也老化,走路更慢,吃草慢,开始消瘦起来,尤其是吃蚕豆等坚硬的食物非常吃力,这意味着马就要淘汰了,得换一匹新马。

再加上父母也逐渐衰老,劳动能力和体力都不如从前,疾病缠身需要治疗住院。迫不得已,只能把马卖掉。2010年我家喂了18年的马被父亲牵到池坝牛马市场,以三千二百多元的价格按老马的行市卖掉。父亲也退休了,丧失了劳动能力,马也光荣退休,我们家从此再也没有喂过马。

最后发一张我们家马的图片,结束本文,是为纪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