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厌学:你没把他当人看,总认为我是对的
关于孩子厌学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是不愿意发生自己身上的。
可是我们会发现往往幼小时期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然就开始叛逆了,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数都有厌学的情绪。
一个孩子有厌学情绪,不仅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学校与家庭的原因。
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觉察与关注,有些孩子厌学情绪就慢慢演变成厌学在家的结果。
往往这个时候,父母都会很自责焦虑,总是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分析资料,大多数都是从行为层面去诠释孩子厌学在家的根源。
我认为还是不够直白深刻,无法震撼到这些厌学孩子的父母内心,今天我就从内心层面谈谈孩子为什么厌学。
我发现很多家长都是活在自己的念头里,无法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情绪、标准、需求,经常与孩子沟通时,生命处于不知不觉地无明之中。
当孩子的言行不符合家长的标准时,很多父母往往内心中有生气,但是父母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与表达这个生气,于是,我们就看到很多父母有以下如此言行:
面对孩子玩手机,大人不知道自己在生气,很大声地指责孩子:说好了只玩1个小时,你看看超时多久了,你有没有点自觉性啊?
面对孩子不愿意起床,大人无法觉察自己的生气,语气急促地催促孩子:怎么还不起床?你又想迟到了吗?快点快点,不要影响我上班!
面对孩子不愿沟通,反锁在房间内,大人隐藏自己的生气,小心翼翼地讨好孩子:你有什么不开心,出来跟父母说一下啊,我们一起帮你解决。
面对孩子畏惧上学,总是以身体不适作为借口,大人压抑自己的生气,只想通过讲道理说服孩子:不要害怕,要勇敢自信一点,我们相信你能行的!
面对孩子考试前后的抑郁焦虑,大人忽略自己的生气,不敢真实地与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心,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要不要陪妈妈出去走一走啊,一起去做运动啊?
面对孩子厌学后的失落孤单,大人隔绝自己的生气,不断地寻找各种解决方案,却装作语气温柔地安慰孩子:别气馁,妈妈相信你能够走出来的!
以上就是我常遇到很多父母日常沟通的情景,这些情景都是父母不把孩子当做人来看的表现。
你可能会否定我这样的观点,因为哪有父母不爱孩子,哪有父母不为孩子好的,怎么会不把他当人看呢?
我想应该是父母从来不去思考此生为人的含义,忘记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它包含身体、观点、情绪、期待、渴望、自我意义诸多方面。
你如果总盯着孩子厌学的表面行为,没有看见他内在情绪、心理需求,那么请问你是把孩子当人来看,还是仅仅想解决问题啊?
我们都知道,当孩子厌学情绪积累到不愿意上学后,就不是什么学校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更多的是大人的问题。
因为孩子生命底层已经没有了力量,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父母、讨厌自己。
这个时候,如果想真正帮到孩子,关怀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把孩子真正当做人看待,当然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你必须把自己当人看待。
如果大人能够常常把自己当人看待,自然内在就会时常柔软,表达出来的言语自然有温度,当然,孩子就会愿意靠近,不排斥,不抗拒连接。
如果大人如果不把自己当人看,不了解自己,总是活在自己的标准里,活在自己的期待中,那么你就总是处在执念中:我总是对的,自然你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如果你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标准,不去好奇自己的标准怎么来的,那么你就会看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谁都帮不了你,因为孩子是你的,不是别人的。
你如果不去好奇自己的标准是怎么来的,又怎么会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他的看法,于是孩子只能听到这样的声音:父母总是对的,父母都是为你好。
于是,孩子叛逆厌学后,我们看到的是,妈妈非常在乎与孩子的关系,所以她觉得孩子不读书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孩子肯定完蛋了。
自然妈妈就不会放过任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自然孩子也就在这个压力中,无力地承受着压力传导过来的难受、孤单、烦躁,这样的孩子自己有力量从情绪漩涡中走出来吗?
所以,孩子为了适应这种情绪障碍,不愿沟通,玩手机,抑郁暴躁,都是孩子作为一个人的自救行为而已,这些言行不是孩子厌学的成因,反而是结果。
既然是孩子适应障碍的自救行为,那么我们就只要陪伴好孩子言行背后的情绪就好了。
我们更多地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应对孩子才会不抗拒?如何表达才能给孩子爱的力量?
我们在连接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看到自己内心中的失落、难受、害怕?我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我怎么看待自己的?
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就仅仅简单地依照过往惯性去改变孩子的表面行为,哪能帮到孩子啊,只会让孩子更加迷茫。。。
所以孩子为什么厌学,从内心层面来说,真实根源在父母自己而不在孩子身上,大人看不见自己的情绪,从来没有把孩子当人看,活在我总是对的执念中,用生气、焦虑、担忧的情绪去绑架、勒索孩子而已。
最后我想提醒各位父母的就是:你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自己不去面对呢?为什么指望孩子改变去为你的情绪负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