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21入官诗解2仪表人民修身反道上尊而危民卑而神

孔子家语》卷21入官诗解2人民修身反道上尊而危民卑而神

题文诗:

是故临官,不治则乱,乱生争至,争至又乱.

明君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优柔,民自得矣.

行者政始;.善政行易,而民不怨,

言调说和,则民不变.,则民象之,

在己,则民显之.若乃供己,而不节也,

则财利之,生者微矣;贪以不得,善政必简.

苟以乱之,善言不听;详以纳之,规谏日至.

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

故君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民之表也;

迩臣便,群仆之伦.故仪不正,则民失,

表不端则,百姓乱,迩臣便僻,则群臣污.

是以人主,敬三伦.真情君子,修身反道,

察理,而服之则,身安誉至,终始在焉.

故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自择貌材,

贤君,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

君子欲誉,必谨左右.为上者焉,譬如缘木,

高而,畏下滋甚.六马乖离,必于四达,

之交衢也;万民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也.

在其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在下,卑贱而神.

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

【原文】


"是故临官不治则乱,乱生则争之者至。争之至,又于乱。明君必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优柔[7]之,而民自得矣。行者,政之始也;说者,情之导也。善政行易而民不怨,言调说和则民不变。法在身则民象之[8],明在己则民显之。若乃供己而不节,则财利之生者微矣;贪以不得,则善政必简矣。苟以乱之,则善言必不听也;详以纳之,则规谏日至。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故君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者,民之表也;迩臣便僻者[9],群仆之伦也。故仪不正则民失,表不端则百姓乱,迩臣便僻,则群臣污矣。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伦。


"君子修身反道,察理言而服之,则身安誉至,终始在焉。故夫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貌材[10],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滋甚。六马之乖离[11],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

【注释】

[7]优柔:宽舒,从容。
[8]法在身则民象之:自身用法度来约束,百姓就会效法而遵守法纪。旧注:"言法度常在身,则民法之。"
[9]迩臣:近臣,身边的大臣。便僻:当作"便辟",逢迎谄媚的人。此指君王身边受宠幸的臣子。旧注:"僻,宜为'辟’。便辟,执事在君之左右者。伦,纪也,为众之纪。"
[10]貌材:良好的材料。
[11]乖离:离散,不合。

【译文】2
    "由此看来,身居官位不善于治理就会发生混乱,混乱发生竞争的人就会出现。竞争的局面发生,政治会更加混乱。英明的君主必须宽容地对待百姓,用慈爱之心去安抚他们,自然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身体力行,是执好政的前提;让百姓高兴,他们的情绪就可以得到疏导。良好的政治措施易于执行而民众也不会有怨言,言论说法符合民心,民众就不会有二心。自己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民众就会以你为榜样;自己正大光明,民众则会颂扬你。如果自己贪图享受而不节俭,那么生产财富的人就不努力生产了;贪图财物又胡乱花费,那么好的政治措施也简约不用了。假如政治出现了混乱,那么好的意见必然听不进去;如果仔细审慎地采纳别人的建议,那么天天都会有人进谏。能说出美好的语言,在于每天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有美好的行为,在于能亲身去做。所以说统治民众的君王,是民众的榜样;各级政府的官员,是民众的表率;君王身边的侍御大臣,是臣仆们的样板。所以说榜样不正,百姓就失去了方向;表率不正,百姓就会混乱;侍御大臣不正,群臣就会变坏。因此治国的君主不可不谨慎地遵守各种伦理道德。

"君子遵循道来修身,仔细辨别哪些是正确的道理来行事,地位就可巩固,名望也随之而至,终生受用无穷。所以女子织布一定要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要亲自挑选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要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选拔人才辛苦一些,治理政事时就轻松一些。君子要想得到美誉,也要谨慎选择交往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爬得越高越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一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造反,必定是因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在上者虽然尊严却是有危险的,民众虽然卑贱却是有神力的。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要明了这个道理的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