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病从口入(风干牛肉)
小心,病从口入(之二—牛肉绦虫)
儿子想吃牛肉干了,我记得某梅居的牛肉干挺有名,于是冒着大雪,来到超市,找到了袋装的风干牛肉。
通过塑料袋,我看到了泛着油光、红润的肉肉,袋子上“风干牛肉”四个大字特别显眼,紧接着,一段往事浮上我的眼前。
那时,我还在学校读书,有门课叫《寄生虫学》,老师姓张,风趣幽默,声音洪亮,至今我还能记起他讲课的神态来。
讲到牛肉绦虫这一节时,我们去实验室观察实体。在一个大玻璃瓶里,牛肉绦虫像扁扁的粉带飘浮在福尔马林中,充满了整个瓶子,张老师说有六米长。
然后,张老师让我们猜,绦虫哪里来的?
我们当然猜不中,他说出了谜底:竟然是从我们一位学姐体内打下来的。
学姐来自西藏,每次假期结束返校时都会给老师拿点家乡特产—风干牛肉。那是上世纪70年代,生活条件都很艰苦,老师从来没有收下过她的风干牛肉。只是看到东西后,问她是怎么做的,她说,就是新鲜牛肉切条后风干了,耐储存,大人们去放牧时会带上几条路上充饥。
张老师当时就很担忧,告诉她,牛肉绦虫的虫卵很小,不仔细看很难发现,风干后杀不死虫卵,这种吃法有感染绦虫的风险。询问她,她说:“我健康得很,什么病也没有。”老师接着问,有没有在大便时发现发现白色节片样东东,她有点害羞,说从来没有注意过。
可是第二天,学姐主动找到张老师,说确实在粪便里发现了白色的东西!老师让她赶紧取样送到附院化验室,很悲催地确诊了—肠道牛肉绦虫。
于是,我们学校实验室的标本又加入了新成员-那一大瓶牛肉绦虫。
我想,更大的收获是,学姐毕业后又回到青藏高原,一定会宣传教育,使乡亲们预防牛肉绦虫,那就是坚决不吃生牛肉了!
好了,思绪收回,拿着这一袋风干牛肉,我问店员:“牛肉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高温处理的过程?有没有存在寄生虫的可能?”
店员竟然没有认为我不可思议,而是很详细地告诉我:“牛肉先风干了,再切薄片,然后油炸,什么寄生肉也被炸死了!”
好吧,我才放心地拿了一袋风干牛肉付了款。
亲爱的朋友们,不吃生牛肉相信大家很容易做到,在厨房里生熟要分开的道理也很容易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