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美】
陈秀娟【翻】
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第1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读《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艾文华
当打开美国作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一书时,我已被“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人生课题给深深吸引了。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如该书中文序言田方萌教授所喻,这“放佛一股洪流带领着我”寻找人生意义的答案,并急于从该书中寻找到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真谛。
该书内容篇幅不长,全本一字不漏地读完,概而言之,其主体是围绕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课题出发,并作解答。若对“心流”一词略有陌生的读者,在该书中,可以用其他一些较为朴实的词眼来替换,诸如快乐,或幸福,或美好人生等。而对“心流”一词的解释,我更偏爱于美国作家史蒂芬·科特勒与杰米·威尔合著的《盗火——硅谷、海豹突击队和疯狂科学家》一书作出的诠释,即“出神”状态,一种深刻人生的体验。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真要寻找它,如本书作者引用诗人奥登的一句话:“若真想活着,最好立刻着手尝试;如果不想,也不打紧,但你得开始准备死亡。”而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本书的作者依据心理学、及其作者本人的研究结果及其相关理论,揭开了人生意义的新密码。
在物质丰益,科学与科技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的人生为何如此“焦虑”,为何不快乐,为何不幸福,为何感受不到美好人生的时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懒人”时代,人们心中所谓的“美好生活”,大多数人更多的是转而投身于寻求低俗性、趣味性、娱乐性的——被动式的消遣与享乐中,逐渐而失去人之初的生活体验与真乐趣。
细细谈来,从一日二十四小时计算,除却动物性的睡眠时间,余下的几乎是已占据了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是消耗我们生命的这一加速器——工作。“工作”是近代历史的发展结果,发展至今,人们对工作的态度,一如既往,爱恨交加,进入了“两难情境”的“矛盾”态度。随着时代的推移,新一代年轻人所谓的“工作”,逐渐迈进本书作者给出的这个思维模式,即“工作是必需但不快乐的,娱乐是愉快却无用处的”,这一思维模式,在当下的社会中并逐渐加强,甚至对“工作”抱有偏见。
如何化解这“两难情境”的工作态度,如何在工作体验到“心流”?这也是企业高管对管理或选用人才必备的一门艺术。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以个人“能力与挑战的平衡”法则作了详细地解答,随着挑战与个人能力的关系转变,个人的体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两者均位于最高点时,工作的愉悦度最优,成就感最为强烈。
此外,还有诸多教与我们寻找人生意义的法则,诸如善用休闲时刻寻找生活的意义之真谛。就我个人而言,“心流”体验的最佳法则,则是骑行与阅读书刊两种方法更接近于开启人生的意义的“钥匙”。该书作者在引用德国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书看得越多,人的心流体验也越多。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在生活之中,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真乐趣,不仅要提升自我的日常生活品质,做出合理的时间规划,并在工作与生活之中重视且享受与他人的互动,进一步了解自我同时,还需学会与已共存,方能“自得其乐”。人生不易,敬重命运,对生活冲满热枕,平凡的生活也能闪现幸福的光芒,再平凡的人生也能开启诗意的篇章。
2018年7月2日 昆明
作者简介:艾文华,云南昭通人。系《巧家文学》自媒体主编。作品散见《星星》《诗刊》《边疆文学》《滇池》《岁月》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