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浙北新市历来以“水多、桥多、庄宅多”的江南古镇而著称于世。据考查,这里的河流大多来自于漾溪之水。据《仙潭志》作者陈霆考证分析,新市之水源在洛舍漾与苎溪漾,两漾合流入新市西栅,然后分支别派,如大树枝叶般地伸展,形成大大小小的河流。这些河流实在很多,将一个新市镇缠绕得水陆割裂,大自然沧海桑田,时间变迁让人类在陆地与河流之间进行争夺。究竟是河流礼让了陆地,有了新市镇;还是陆地争夺了河流,才有了新市镇。对此,历史无法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人们只好用“陆市迁徙”这些从天而降的神话来敷衍了事。其实,本地的百姓很少关心新市究竟有多少河流,却只是关注这里的“漾潭”究竟有哪些?关于新市“漾潭”,新市人在古代早已有了规划,专门作了较为详尽的勘察,对一些河流比较大的水域,分别冠于“漾”或“潭”标识。古人很用心,也很辛苦,他们对新市河流的考察,涉及源头与流向,都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河泊的深浅与活动性质也非常了解,分别确定命名,探明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特征,在新市方志上,详细记载着“五漾”“五潭”的“漾潭”资源。新市有“五漾”,也有“五潭”,这似乎看起来十分巧合,奇偶相配。“五漾”是指“西栅漾、南栅漾、蔡家漾、乌风漾及师姑漾”,目前,“五漾”中,除西栅与南栅两漾,其余漾均被填埋或漾名湮灭。“五潭”是指“东潭(即仙潭)、南潭(即陈家潭)、西潭(即跃龙潭)、龙潭、尤家潭”),目前“五潭”中,严格意义上看,除“陈家潭”外,均已被填埋而湮灭。“五漾五潭”,目前来说,人们所了解的,仅“两漾一潭”,呜呼哀哉!
据方志记载,“五漾”中的“蔡家漾”是在原“新市丝厂”所在位置中,此潭因水质极宜缫丝而成名,清代湖丝贡品中著名的“五里丝”,此地为重要产区:蔡家漾,在西成桥内,转而西南。蚕时取其水,以缫所得丝,视他水缫者独重,盖水性然也。故缫时取水于此。
“五漾”中的“乌风漾”是在目前“甘河弄”西端处,此漾以船只出入繁忙,盗贼较多、河流情形复杂而著名,“西河口”之名的渊源盖由此漾而起:
“五漾”中的“师姑漾”位于目前东栅“平桥”往北的河流,在“谢家园”至“桃园”之间。“谢家园”北侧曾建有一座“宣梵尼院”,聚集尼姑之处,新市人称“师姑”,明代时毁。这座“宣梵尼院”在南宋嘉泰《吴兴志》中有条目记载。所以,这里的漾,民间唤作“师姑漾”,此漾目前尚存,但已被部分填埋,漾名被湮灭,早被人们遗忘。清代《新市镇再续志》中载:
“五潭”中的“东潭(即仙潭)”是指位于后弄东端与狮子坟相交处,目前这一带河流均已填埋。“东潭”因南朝时期道人陆修静在此修学得道,而改名为“通仙潭”,后简称“仙潭”。后人在此修有“陆仙楼”(又称“简寂观”)及“通仙桥”(又称“仙潭湾桥”)。《新市镇再续志》载:
“五潭”中的“西潭(即跃龙潭)”是指位于“乌风漾”北流至“西河口”入水之河,目前该潭已大部分被填埋,它的南面原为南宋大学士刘光祖别业,它的西北处,原为吴越国“双塔寺”,东面为东晋“西永灵庙”及唐代“觉海寺”等。《新市镇再续志》载:
“五潭”中的“龙潭”是位于“东潭”北侧迤东,往“河泊所前”流向的河流,上有“环龙桥”,目前已被填埋,位置在健康路之地。
“五潭”中的“尤家潭”是“高家埭”东端,原“仙潭书院”北面的河流,现已填埋。此潭名究竟出于什么依据,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所处位置应为“兰天广场小区”东侧。江南古镇之美,美就美在水资源的充沛,可以想象,当年新市的“五漾五潭”,形成的小桥流水,楼宇环筑的别致风景,是多么让人流连往返,惊叹不已。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