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竟是精神疾病?对待“网瘾”少年,家长该怎么办?

家里的网瘾少年
我身边有个单亲家庭的同事小陈,她家里的小孩经常坐在电脑前,长时间的玩着各种游戏,有时候长达七八小时。
小陈又是个工作狂,一个月就几天假期,平日里没多少时间陪伴小孩。小孩只能自己在家里玩游戏,从开始的不会到现在的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的电脑。
因为平日缺少跟孩子的交流,小陈总觉得亏欠了孩子。到了近期,小孩成绩不理想,老师找到小陈诉说了孩子出现上课不认真注意力分散,甚至不做作业等问题后,小陈才发现自己孩子网络成瘾的问题。
其实现在好多家庭父母都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表现得不怎么在意,最终大多都会导致青少年或多或少有网瘾的“习惯”。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手册,新增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的诊断分类,并将其纳入物质使用或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沉迷游戏可能是精神疾病!

青少年为什么会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并不是一种习惯,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渴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很多:
1、寻求刺激满足
现实的单一、平淡无奇,让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厌烦,他们渴望体验超常的心理感觉,从而往往把目光投向动感的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
2、释放压力和负情绪
青少年面对程式化的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伙伴压力,师生关系的压力;情感萌动的压力等。每当遭遇到挫折困难时,会渴求理解和宣泄的愿望,从而转向网络通过各种形式排遣、释放。
3、性的身心需求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很自然会产生性冲动,但现实生活中少有性常识和性取向的正确引导,所以一些青少年便通过浏览黄色网站来追求感官的快感,满足自我的心理生理需求。
4、寻找成就感、荣誉感
5、父爱、母爱的缺失
家庭系统缺少支持,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缺少交流或交流不畅,总是被父母指责,被要求,得不到认可,从而容易沉浸在网络世界里寻找价值观。

×

网络成瘾如何分辨?

根据美国精神病医生葛尔柏格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十条标准:

①上网后总是不忘网事

②不满足上网时间

③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④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⑤总是借助网络缓解压力

⑥视上网比学业更重要

⑦为上网不惜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

⑧不惜支付巨额网费

⑨不愿向亲友吐露频频上网的真相

⑩下网后有焦虑、失落感

只要满足以上十条中的五条,就可以诊断患有网络成瘾精神障碍

网络成瘾如何治疗?

当“王者荣耀”、“吃鸡游戏”成了青少年们生活的重心,孩子喜闻乐见、老师深恶痛疾、家长严防死守的东西。
有些家长选择强制没收孩子手机、断网、打骂,甚至将孩子送到鱼龙混杂的“网戒中心”,最终往往适得其反甚至给孩子留下无法修复的伤痛。
对于网络成瘾的治疗,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它的成因往往由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因素等共同造成。
为此我们提出在网络成瘾的综合治疗上采用“五位一体”的治疗模式,其模式包括了心理治疗、医学治疗、健康教育、军事化训练、家庭治疗。
其中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人际疗法等。
通过各种疗法的治疗,改变患者的思维偏差和歪曲,让防御性思维向成长性思维转变。对要改变的行为界定,通过行为的改变来促动思维的调整。
同时,人际疗法可利用个体、家庭和团体的循环治疗模式改变患者来干预患者的自我迷失和未来迷茫,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
医学治疗主要做到对症治疗,绝大多数网络成瘾患者都伴有焦虑、抑郁,甚至共病睡眠障碍,在心理治疗的同时需要对个体进行对症性治疗。
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也可能是一个结果。教育孩子合理利用网络,远离“网瘾”,不要紧逼孩子学习,要正确引导,拥抱美好生活快乐成长!

专家介绍

梁超胜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主任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茂名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本科学历,曾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湖南省湘雅二院进修学习,在省级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医院科研立项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物质滥用(毒品、酒精)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吸毒、酗酒等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