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征文 | 李中军:公社放映员

公社放映员

李中军

乡下村里的满仓叔,身材魁梧,黑黑的脸膛整天挂着笑容,为人和蔼、热情,是一位电影老放映员。在我的童年乡下农村,那时侯,人们拿台半导体收音机,听段评书、广播剧,已是享受。我也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小喇叭”节目中,度过快乐的童年。只有等到村内放场露天电影,那才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乡下小孩子更是欢欣鼓舞,乐上几天。那时候,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满仓叔是人民公社一名电影放映员,身强力壮的他骑着那辆永久牌大架自行车,驮着发电机和音响喇叭及两部电影拷贝等放电影器具,每天傍晚到公社内的各自然村忙着轮流放映。那时候,满仓叔是十里八村乡亲们最受欢迎的人,每次到乡下放映,还没到村里,驮发电机的自行车后面早已跟着很多欢蹦乱跳的小孩子。
       记得,我儿时的村内每次放露天电影都是在村西头一处空闲打麦场,天还没黑下来,放映员满仓叔已开始忙着挂银幕。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爬到两棵大树上帮着满仓叔朝树干上拉银幕系绳子,系挂电影音响喇叭,还不忘问满仓叔今天所放影片片名,及故事情节内容。满仓叔边指挥,边讲述今天两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如果是武打片或者战争片,他讲到兴奋点上,还会模仿一下片中的主人公,摆上几个架势,逗得我们笑的肚子疼。银幕挂好后,我会跑回到家里拿个凉馒头,在馒头上用手挖个小坑,撒点盐粒,再点几滴芝麻油,美滋滋的边吃边跑出家门,不顾身后母亲让吃过晚饭后再去看电影的吵声,招呼着同样拿着凉馒头小伙伴,结伴一溜烟的跑向电影场地。大家伙忙着找各自的最佳观赏点,我喜欢爬上一棵大树,骑在树杈上看电影,这样大人是不能挡住我的欣赏视线。乡亲们家家户户也会早早准备晚饭,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全家老小齐出动,带着凳子去村边露天电影场地,找个好观赏点。
     儿时的乡下电力紧缺,放电影都是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放在远处偏僻点,噪声会小一些。夜幕降临,周围早已黑压压的人群,人声杂乱,直到满仓叔将发电机“嗡嗡”的一响,放映场上瞬间一片通明时,人们才会稍停议论。亮如白昼的光线,照耀着每个人的笑脸,引来我们小孩子发出一阵尖叫、一片欢呼。放映员满仓叔接着调试放映机与银幕的焦距,直到光线打满全银幕方可,淘气的小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将手和脑袋伸向射往银幕光柱上,于是,银幕上出现了乱呼呼晃动的头像和手影,很是有趣。
      那时,放电影前,满仓叔会请村支书讲几句话,无非是为什么放这次电影?公社最新政策指示等等。石磙爷那时是我们村里村支书,人魁梧高大,声音洪亮,每次讲话,都会对着话筒“噗噗”几声,再“喂喂”几句,然后,咳嗽几下,润润喉咙,涨红着脸,开始讲话。他讲话很逗,“这个”“啊”“是吧”的口头禅,贯穿讲话中,引得观众阵阵拍手大笑。接下来,放映员满仓叔按惯例简单介绍将要放映的两部正片片名和故事内容梗概后,便开始装电影盘,我们小孩子早已急不可耐。一般先放映加映片,加映片是科教片或动画片,我特别喜欢动画片。《大闹天空》、《曹冲称象》等动画片中,美轮美奂的动画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短片过后,正片才正式上映,《少林寺》、《朝阳沟》、《英雄儿女》等经典影片,都是在儿时乡下露天电影看到的,至今还清晰的停留在脑海。
      灯光一灭,音响豁然响起,震动四周,噪杂的场面,猛然闸停,仿佛时间定格在那里。放映途中,有时还会停一下放映,有村民让满仓叔帮着在电影喇叭中喊话找人、寻物。最让我们心急的是“跑片”,一部影片,几个公社里同时放映,一盘卷胶卷放映完后,要停下,等侯下一盘胶卷,送来后,还要倒片子。大人们又躁动起来,议论起故事情节。我们小孩子争先恐后地朝放映机挤去,伸长脑袋,瞪大眼睛,看着满仓叔快速转动的倒胶卷,那时的放映员满仓叔使我们这些小孩子心目中最敬佩的人。看不到的伙伴,只能在外围,听倒胶卷的“吱吱”声,着急的跺着脚转圈,如今,想来实在好笑。记得,有两次放映途中,放映机出了故障,放映员满仓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修好,只好沮丧的宣布放映到此结束,大家伙失望而归,会向他打听下一站在哪个村放映,几个人结伴跑向几公里土路去观看。谁家儿子结婚、生孩子过满月、孩子考上大学,大都会请满仓叔来放场露天电影庆祝。儿时的我,看了满仓叔放映的不少于百部的露天电影,有彩色片也有黑白老片。到今天,我还能说出许多影片的名字和故事情节来,甚至背诵出一些经典电影台词来。
      后来,我长大出外读书,就没有机会看家乡的露天电影了,电视机也开始在乡下普及,扑面而来的是种类繁多的电视剧,在吸引着人们,乡下老家渐渐的不再放露天电影,那些老胶卷的盘式放映机也淘汰掉了。放映了大半辈子的满仓叔失业了,他迷茫了,显得苍老许多,满脸皱纹,白发也逐渐布满头上,我知道满仓叔不愿意离开他喜爱的放映工作。城里影院中放映大片的都是数字放映机,每次从影院观看完毕走出来,心里总有一些失落感,没有童年时在老家看满仓叔放映的露天电影那样激动人心。儿时的露天电影使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使我从中认识了真善美,感知了假恶丑。
       一日,回老家探亲,正赶上老家放露天电影,是文化部惠民工程数字电影下乡,电影放映员还是满仓叔。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美美的看了一场露天电影,只是观众少了,没有我儿时热闹喜庆。电影结束后,我和满仓叔唠了大半夜,满仓叔显得十分精神,他激动的告诉我,党和政府没用忘记过去的老放映员,对他们这些公社老放映员落实了优抚政策,他每月都有相当可观的退休金,现在响应国家电影下乡的号召,继续给镇里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免费放公益电影,每月又多领一份补助,和老伴生活很幸福,很知足。是啊,为乡亲们服务大半辈子的满仓叔终于可以继续他热爱的放映事业,真诚的祝福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中军,中共党员,河南省虞城县人,生于1975年,河南省作协会员、虞城县作协理事,作者自1996年始发表乡土散文作品,至今已经在《中国电视报》《现代家庭报》《大河报》《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公安报》《奔流》杂志《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十多家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作品入选首届浩然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市日报社举办征文奖项,作品被国内十多家官方网站转发,受得到广大读者好评。

参赛或杂志征文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为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坛新秀,《文学百花苑》杂志社、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华夏文学网联合河南科技报、焦作市作家协会、修武县委宣传部共同举行第三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活动,此次大赛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独家首发;参赛内容要积极向上,主题不限,题目自拟,即日起正式启动。

主办:《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华夏文学网

协办: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

      焦作市作家协会

      修武县委宣传部

1.作品要求:每篇作品字数2000字内,每首诗在4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可多篇文章参赛(只取最高奖)。

2.来稿需注明【参赛】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3.参赛唯一邮箱:1403384853@qq.com

4.本次大赛以点数取胜,打赏资金不返还(1元折合2个点击量)一个有效评论折合3、个点击量(有效评论一个ID只选一次)。

5.本大赛设大奖一名,奖金:2000元(现金);二等奖二名,每人奖金1000元;三等奖三名,每人奖金5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金50元。

6.收稿时间:即日起到2019年3月10日止,获奖信息在最后一贴推出后的第10日公布 。

7.一、二、三等奖作品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500点(折合)以上优秀作品皆有入选《文学百花苑》杂志资格,具体视个人意愿而定。

8.2019年4月上旬在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将邀请文学界名流参与颁奖活动与互动。

2018年9月10日

《文学百花苑》编辑部公告

本刊从第十期起,与河南科技报联合办刊,杂志名称不变,刊号为:CN41-0019,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是在职公职人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联系电话:13343811328     15926594970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

(0)

相关推荐

  • 高清年画孩子们放山羊、农村露天电影、漂亮的女园丁、工人运动会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可爱的羊> ...

  • 记忆犹新的露天电影

    说起看电影.看视频,现在的年轻人都感觉不在话下,谈恋爱的可以去电影院亲密地看电影,千百万家庭可以在家里随时打开电视机看电视,更有人手一机的智能手机提供了人们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电影.看视频.看新闻.看笑 ...

  • 西城尾生:有多少老电影可以重来?|散文

    墨念:丽江艳遇|故事 文/西城尾生 [作者简介]西城尾生,情感.历史.杂谈.旅游类自媒体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不觉中怀念起过去的一些事来.尤其是小时候看那种露天老电 ...

  • 原创散文:消失的露天电影

    点击上方蓝字来关注我们吧 >>>>>‍‍‍‍‍‍‍‍‍‍‍‍‍‍‍‍‍文/胡殿红<<<<< 1    星期天,我和妻子带着女儿去电影院看&l ...

  • 故乡的记忆:故乡的云及露天电影【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 ...

  • 那些年我们的露天电影

    今天上午去看了大鹏的<缝纫机乐队>.因为不是假期,电影放映也有些日子了,我赶过去看见整个影院就我一个人.坐下以后有些不好意思,几十块钱弄个包场着实让我不安. 小时候的电影都是在露天看的.村 ...

  • 散文||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风貌与特色:每个人的童年,也因着出生的时间.地点.家庭条件和环境不一样,都有每个人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农家孩子来说,在八十年代的 ...

  • 露天电影,一个难以忘却的回忆

    滚滚红尘中,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也千千万万,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有的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然而,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孩童时代的美好回忆却依然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瞬间浮 ...

  • 李海丨儿时忆事

    儿时忆事 作者:李海 对于我们70后来说,70年代娱乐项目非常少,在那时候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当时老百姓都还很清贫,生活都一直还停留在温饱线上,点灯还是用小瓶子制作煤油灯.我们那小时候根本不知 ...

  • 【散文】蒋建春/露天电影,记忆里的乡愁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蒋建春 露天电影,对于现在的孩子,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但大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对露天电影一定不会陌生.那时侯人们的 ...

  • 露天电影

    人生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满足和精神富足.精神需求,对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而言,表现形式和形态会多姿多彩.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乡村相对于城市,文化生活都显得单调,有的甚至匮乏.我国改革开放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