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林小说《王宫旧事》刊于《小说视界》2018年第4期

木木文字

王宫旧事

陈振林

一、公输

公输卧在榻上,满脸倦容。

他已经老了,老得让皱纹爬满了脸,让头发染上了霜。他已经病了,病了半年了。曾经的他,真是名满天下。

他又叹了一口气。做相国几十年了,他放心不下国事。他知道,如果没有一个人来接替他的位置,恐怕国就会慢慢衰弱下去了。

他的对面,坐着王,这个国的王。王是前来探望他病情的。但他知道,王也是来向他询问国事的。

王看着他的脸,也陪着他叹了一口气。气流从王的口中慢慢地飘出,像一段音乐。

老公输知道王的心里在想什么。

就着卧枕,老公输的身体向前倾了倾:“王啊,我走之后,您并不用担心的,我其实,早已为国物色了一个优秀的年青人。”

“哦。”王应了一声,惊喜的样子。

“这个年青人才能于我,十倍。”公输的声音大了一些,他将“十倍”说得重重的。

“那他,人在哪里?”王有些急切。

“这个年青人,就在我的府上,帮着我做些事儿,有时只是抄抄写写,有时和我谈古论今。但他的才,十倍于我啊。”公输又说。

王点了点头。王没有继续问下去。

老公输吞了吞口中的唾液,压低了声音:“王啊,您能用上这个年青人,乃举国百姓之幸运。”

王又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但是,王啊,要是您不用这个家伙,那请您一定杀了他。”老公输又提高了自己的声音。

“那是为什么?”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因为,不为我用,定为他用,将为成为我们的劲敌。”老公输一字一字地说,字字铿锵。

“哦。”王又应了一声。王似乎是记下了这件事,他叮嘱老公输身体要紧,自己急着回到王宫去了。

一袭白衣从老公输面前晃过,老公输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白衣飘到了病榻前。

老公输顿了顿嗓子,对着白衣小声说话:“年青人,我刚才已向王举荐了你。”

“谢过师傅。”年青人立在病榻前,恭敬回话。

“如果王用你,你定会大有一番作为的。”老公输说。

“多谢师傅用心。”年青人又回应道。

“可是,如果王不能用你,请你迅速远离本国。”老公输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因为我向他也说了,你之才十倍于我,如不能为我国所用,将会为他国所用,成为我国之劲敌。”

年青人站在病榻前,泪流满面。他的心里,感激这位就要离开自己的老人。

老公输离开人世的时候,安详地看着年青人。

就在当夜,有人传话,王派出大批武林高手前来捉拿年青人,要致之于死地。公输府内,不少人已作好应对的准备,想要保护府中的这个年青人。

年青人并不慌张,也没有作好出逃的准备。他轻轻地对来人说:“我要料理老人的后事。至于其它,可以不顾。再说,我想,王肯定不会加害于我。”

果然,并没有传言中的杀手到来,年青人有条不紊地忙着老人的后事,计划着自己未来的事。

一个有着皎洁月色的夜晚,年青人带着一个随从不慌不忙地离开。小随从不停地问:“你为什么就知道王不会杀掉你呢?”

白衣飘飘的年青人哈哈大笑:“他的心里,我并非有用之才。既然非有用之人,为什么要杀掉呢?”年青人将手中的马鞭挥了一挥,坐下的白马如流星一般,向西奔去。

二、王子

王老了。

王子长大了,成了二十多岁的英武青年。可是,王并不十分喜爱这个王子,他认为这个王子不一定是自己的继承人。老单于似乎更爱幼小聪明的儿子,因为这个小儿子有个年轻漂亮的母亲。

王想办法支走了王子,让他到遥远的敌国去受难,也许上天会将他永远地留在那儿。但没有想到,几年之后,九死一生的王子居然骑着一匹汗血宝马回来了。王惊叹王子的勇猛,仍然没有让他留在自己身旁,却让他到远方做了一支骑兵的统领。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王子骑着烈马奔驰。他的肩上总是坐着一只鹰,鹰的眼光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太子的眼像极了鹰的眼。

王子觉得自己的话语让自己有些窘迫,那些骑兵们总是做着自己的事,似乎他们的眼中没有他这个年轻的小伙子。

王子要拥有自己的骑兵,骑兵们要有射杀无敌的弓箭。但前提是,这些骑兵们和他们的弓箭得听自己的号令。

这些骑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高强的武艺,他们天然地懂得勇敢摔跤,自然地娴熟草原骑射。王子让他们每人都配上了一把强力的长弓,还有一支支能呼啸而出的箭矢。那箭,借了弓的力量,畅快地飞向射杀的目标。

嗖——,箭矢射出的时候,总是会发出老鹰般的尖叫,正像那带着响尾的毒蛇一样。

他们将这发出响声的箭矢称作“响镝”,这是王子亲自设计的响箭。每次行动,发出的第一支箭是行动的命令。这第一支箭带着响声飞向哪儿,骑兵们的千万支箭就射向哪儿。

草原狮王凶猛地咆哮着,王子的响箭飞向了它,千万支响箭也向它飞去。狮王来不及吼叫,成了一只刺猬。来不及射出响箭的十多个骑兵,当即被杀死。

他们没有听从我响箭的命令。王子说。

王子手臂一扬,肩上的鹰冲向蓝天。王子搭弓,响箭立即向雄鹰飞去,千万支响箭也立即向雄鹰飞去。王射杀了自己的雄鹰,同时射杀了二十多个不敢放箭的兵士。

美艳的妻子呈上美酒,王子尽情痛饮。妻子向营帐缓缓而行,一支响箭呼啸而至。千万支响箭几乎同时到达,美艳的妻子便浑身长满了箭矢。又有三十多个兵士陪同美艳的女人死去,他们不相信王子会射杀自己心爱的女人。

一匹宝马驰骋在草原,骑兵都知道,那是王的坐骑。就在一瞬间,一支响箭射出,千万支响箭射出。王的宝马,倒在了青绿的草原上。四十多个骑兵,随后倒在了青绿的草原上。

又是个晴朗的日子,王正看着远望着无尽的群山。一支长了眼睛的响箭,不失时机地钻入了他的脑门。他仍然的健壮的身体,被千万支箭刺成了大刺猬。

王子欢呼,千万骑士也欢呼。王子坐在王坐了四十多年的虎皮座椅上,他看着手中的响箭,志得意满。

王子成了新一代的王。

他端起了手中的酒盅,成了狂欢的主角。

忽然,一支箭射来,像长了眼睛一般,它冲向王的方向。

这是一支不识相的响箭,穿过新一代王的手臂,直接扑向了他的心胸。新一代的王正要抬头,那黑压压的一片箭矢向他压了过来。

有殷红的血,从新一代王的胸口流出,染红了那无数的箭镞。

三、求剑

王遇上一件烦恼的事。

王说,我想要寻找自己曾经的一把佩剑。

臣上前小声地问:“主上,您的这把剑是什么时候丢失的?”臣是王最信得过的臣。

王只是摇头,一言不发。

“那您这把佩剑有什么来历?”臣又问。

王有些兴奋:“这把佩剑,是我十二年前的心爱之物,是我的母亲送给我的十岁生日礼物。那时,我还不是太子,我还流落在乡下。”

“您带着你的剑去过哪些地方呢?”

“去过的地方多了,我记得我佩着我的剑,去过黄河边巡游,到过子午谷打猎,其他的事儿,我也不记得了。”王回答说。

臣知道,得替王找回这把佩剑。他又追问:“主上,您还记得那剑的样子吧。”

“当然,”王更是兴奋,“怎么不记得佩剑的样子呢,它不太长,刃不过一尺八寸,插入剑鞘正好二尺。剑锋不是像常见宝剑那样锋利,上边刻有一‘一’字。那剑鞘,暗绿的色泽,嵌了颗米粒大小的红宝石。”

臣的耳朵张得老大,生怕漏掉了其中任何一个信息。他取过纸笔,又细细地记下了这些特征。

王要寻找一把十二年前的佩剑。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王宫内外。

臣派出了大批人马外出求剑。

第二天,就有楚人带着一把佩剑进宫,说是王当年的那把剑。五十步之外,王看着那剑,哈哈大笑:“非也,此剑当有二尺余,不是我之剑。”立即让人测量,果然二尺二寸长,楚人怏怏而出。

第二月,臣派出到黄河边张甲回宫了,他们乘坐着豪华的大船,到了黄河的上游,王当年去过的地方,带回了一把正好二尺长的佩剑。王从剑鞘里抽出了剑,已是锈迹斑斑。王将剑扔在了地上:“我的佩剑,怎么可能锈迹斑斑呢?”

半年之后,从子午谷返回的李乙快马加鞭赶了回来。李乙说,他带着三百人的队伍,在子午谷寻找了半年,终于有了收获。他呈上佩剑:“主上,请您看看,这把佩剑,与您的佩剑特征完全相符,肯定是您的当年的佩剑了。”

王接过佩剑,细细把玩着,很是欣喜。突然,王变了脸色:“李乙,你欺上盗名,当斩!”当下有人拿下了李乙,就要拉出去斩首。臣上前求情:“主上,看在他辛苦半年的份上,饶过他吧。但是主上,这把佩剑和您所说的当年佩剑完全想符啊。”

“非也,非也!”王站起身来,“我那把佩剑,剑鞘上米粒大小红宝石定能识我,它若与我相对,光芒四射,直逼我之双眼。如今这宝石,黯淡无光,当不是我当年之佩剑也。”

“我的佩剑,定然散发我之气息,印下我之指纹。”王大声地说。

臣叫住了李乙,李乙跪下求情:“是我,是我命下人花了十五日,连夜煅造而成。”王一挥手,李乙慌忙退下。

臣也愣在了那儿,他不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找回王的那把十二年前的佩剑。

但是臣知道,他得替王解决另一个重大问题了。

臣慢慢上前,小声向王禀报:“主上,王后的事最终由您定夺。请您示意。”半年之前,王和臣都为着这事烦恼着,不知道应该怎样确定王后。人选有两人,一个是当今霍丞相之女霍妃,另一个是王做王子时娶进门的许氏。

王沉吟不语。

猛然,王抓起李乙呈上来的佩剑,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然后,对着那佩剑,又踏上了一脚。

臣叩头不已。

臣缓缓起身,退出王宫。宫外,天朗气清。

四、王后

王后病了,病得很重。

王后以前也得过病,但她感觉这一次与以前不同。毕竟也是年过六旬的人了,王后知道这一次会离开这个世界。

王坐在王后的床边,拉着王后的手,看着王后的脸。那手,瘦弱得像枯枝;那脸,苍白得像张纸。

王三十多年前从老家起事,王后一直跟随在身边,照看着王的生活,管理着王的大家庭。王没有了生活之忧,没有家庭之乱,他一心打拼着自己想要的江山。王常常想:要是没有王后,自己可能只是个平庸的官兵。

如今,江山已得,王成了真正的王。可是,他心爱的王后却病倒了。

王后以前也病过。只是小病时,王后自己挺下挺就好了。也有病重的时候,王就会叫过太医,把脉,用药,不过几天也就痊愈了。

“我要让我的太医前来,为你瞧病。”王拉着王后的手,轻声地说。

“传刘太医。”室外已响起了叫唤声。一会,急匆匆起来的刘太医跪在了帘子外边,他气喘吁吁。

王后摆了摆手,说:“让他退下吧。”

“传王太医!”又响起了叫唤声。王太医立即跪在了帘子外候旨,他已须发皆白,曾经医治好了王的偏头痛,是太医中的佼佼者。

王后轻轻地摇了摇头,吐出了三个字:“退下吧。”

须发皆白的王太医和气喘吁吁的刘太医走出宫门,很是惋惜。刘太医有些自谦地说:“王兄啊,其实王后的病情应该不重,不要说请您老医治,就是我开出三个方子,王后的病应该是能治愈的。”步履蹒跚的王太医应声:“刘兄所言极是,王后怎么不相信我们医者呢?”

太医走了,王有些急了,他声音大了一些:“王后你不相信这些太医,那我再去全天下请良医。”

王说到做到。他当即下了一道御旨,不到三天,全天下的良医聚到了京城。然后优中选优,王亲自遴选其中十名良医进到内室。

王坐到王后的病榻前,轻声说:“王后,我已请来全天下最好的郎中,来治你的病。”王说着,泪水已经在他的眼眶里打转了。

王后的头摆得更厉害了,说:“不行!没有用的,你让他们都退下吧。”

王一摆手,那些良医纷纷离去。良医们有些失望,走出宫门。他们的声音大了起来:“我们是能够治好王后的病的,王后为什么不让我们帮她瞧病呢?她不懂我们医者啊。”

王后的病情似乎更严重了,她说话的声音也听不见了。三天之后,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脸色,安详而平静。

王拉着王后的手,痛哭不已。王仍然自责着自己:“是我没能照顾好你,没能找到全天下最好的医者。可是,为什么你就不同意他们为你瞧病呢?……”

王后的葬礼,依照王后生前的嘱咐,尽量从简。

葬礼的队伍最后,走着一行人,刘太医,王太医,还有那几十个从各地挑选进京的医者。

就在昨天,须发皆白的王太医向这些医者告知了一条消息:是王后救了大家的性命。

消息的来源是王太医向王子打听到的。王后病危之时,王子前来探望母亲的病情。王子跪在王后的病榻前,痛哭着说:“母后,我就不明白,您为什么不接受父皇为您找来的那些医者为您瞧病呢?”

王后对着王子招了招手,让王子的耳朵贴近自己,王后说:“我的重病本已无法救治,任何医者为我开任何药方都是没有用的。你的父皇嗜杀,肯定会在我死后将他们一一杀掉……”

五、信臣

热气腾腾,晚宴就摆在餐桌上。

这是臣的晚宴。晚宴是王派出内侍送出来的。内侍一行人,敲锣打鼓,将这晚宴送到了臣的国公府内。

臣已生病了一个月了,病倒在卧榻上。他戎马一生,征战南北,立下无数战功。他的头部,在战场上曾经裂开过三次。他的前胸,先后有十四支箭射入。他的大腿小腿,受过无数次刀伤。他的背部,更是伤上加伤。如今,旧伤复发,尤其是背部,长了个大大的背疽,疼痛难忍。

但是,臣得忍住。他曾任中书右丞相,如今更是高居国公之位。再大的困难再深的痛苦,他也只能忍着。他知道王会关注他的病情。

果然,王时刻关心着臣的病情。十多天前,王派来了张太医,为臣把脉。五天前,王又派出了李太医,为臣送来了汤药。臣在心里感激着王,连连谢恩。当年,他就是跟着王闯出来的,经历了千百次战争,出生入死,王才有了今天的江山。

臣其实知道王过得并不好,他懂得王内心的苦痛。王的太子死去了,属于英年早逝。王很悲伤,抚着太子的尸身痛苦了三天。王在悲痛中将太子的儿子立为了太孙,成为了法定的王位继承人。王知道太孙太小,不懂道理。王将一根荆棘条木丢给太孙,太孙不敢拿。王走过去,扬起手中的剑,将荆棘条木上的刺一一削除。他将削好的条木送到了太孙的手中,太孙惊喜地接过了条木。

臣知道王会挂念自己的病情,他知道王一定会来慰问自己的。臣没有猜错,王时时挂念着臣的病情,他想着应该慰问慰问臣。他叫来了张太医李太医,询问着对臣病情的治疗方案。张太医李太医如实上奏,禀明背疽宜用之药方,告知背疽用药之禁忌。王连连点头,熟记于心。

王要慰问臣了。他叫来御厨,为臣做了一顿丰盛的晚宴。晚宴做成,王叫来内侍,让内侍送到了臣的国公府上。王特别叮嘱,要敲锣打鼓地送去。

晚宴就摆在餐桌上,热气腾腾。

餐桌是王三年前御赐的,上等金丝楠木做成。

病中的臣走下了自己的卧榻,颤巍巍地走向餐桌。臣缓缓地揭开了食盒。食盒一开,热气满屋。

一只硕大的蒸鹅伏在食盒大盘子上。

这是蒸鹅全宴,一般的臣子是享受不到这高规格的晚宴的。

病中的臣颤巍巍地将食盒盖上。

“沐浴……”他叫来下人。他的声音,平稳而洪亮。他最亲近的下人丁三将他扶进了澡盆。

沐浴之后,他穿戴整齐,穿上了上朝时才穿上的朝服,开始享用这晚宴了。王赐给他一个人的晚宴,也只能他一个人享用。

他坐在上等金丝楠木做成的餐桌边,他的夫人他的儿孙,还有那些下人静静地站立在身边。

臣先折下了蒸鹅的两只翅膀,一左一右放进了自己的口中。然后,扯下了蒸鹅的两条肥腿,慢慢地咀嚼。再,是蒸鹅的身骨。最后,是蒸鹅的头。这蒸鹅全宴,臣全部吃进了自己的肚子。

臣缓缓地起身,走回了自己的卧榻,仍然穿着那上朝才穿的朝服,慢慢地躺下。

他的夫人他的儿孙,他的下人们,满脸都是泪水。泪水还在他们的眼里,臣已经安然地闭上了双眼。

“大人就是食用了蒸鹅才去的,背疽,忌食发物,尤其忌食蒸鹅的。”臣最贴身的下人丁三哭喊着说。

臣的夫人连连摆手,止住了继续哭喊着的下人丁三。她也知道,明天是见不着这哭喊着的下人丁三了的。

六、王

王在四十二岁的盛年,才坐上了王的座椅。

王是从自己的侄子炆手中夺得王位的。王带着人马闯进宫来,遇见了一场大火。大火之后,做王多年的炆不见了,只留下烧焦的宫殿。有人从还在冒着烟的柴草堆里挖出了一具黑乎乎的尸身,向王禀奏:“这是炆,已成了焦炭了。”

王似乎不想看这场景,扭过了自己的头,大声叫嚷道:“小子,你这是为何?我进京来其实只是来看看你。”话音未落,王被簇拥着走进了宫殿,坐在了王的宝座上。

“王啊,炆已亡,您尽管安心做王……”有臣子上奏说。

王只是轻轻一笑,他心里清楚,能不能安心做王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早有人向他奏报,炆已经剃度,穿着袈裟从小道逃走。他信,他也不信。但是他还是召来了给事中:“你以特使的身份,替我去寻访得道高人张三丰……”给事中是王自己身边的人,只是个从七品的小官,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稍作准备,给事中出发了,他要开始云游,遍访名山大川了。他知道,王让他去寻访得道高人张三丰,其实是寻访王真正要找到的人。他划定了自己出游的路径,先南方,后北方,名山大川不漏掉一处。

一年过去了,给事中一无所获,但他的官职却提升了。三年过去了,给事中先后找到了十多个僧人,一一站到了王的面前。王只是摇头。

其实也有人向王禀报了消息:当年的炆,只怕走了水路,去了遥远的海外。

王猛然一醒,那个给事中,肯定是尽职尽责的,居然没有重要收获,那个人莫不是真去了海外?王叫过一个年青人,用手摸了摸他的头,说:“我亲赐给你名和姓,你去海外转一转。”年青人于是有了自己的名字“和”。和要去海外了,和召集了千名工匠,日夜赶工,建造了像宫殿般雄伟的大船。和坐上宫殿般雄伟的大船,去了海外。

等到和从海外回来时,又过了三年多了。和跪在王的面前,他没有带回王想见的人。和带回了香料、染料、宝石等珍稀物品,也让王欢喜了一阵子。王叫过和,让他再次外出。三年多之后,和又归来,仍然只是带回了物品。王叫过和,让他再次外出。

和一次又一次地远航海外,一次又一次地满载物品而归。像宫殿般雄伟的船上,仍旧没有王想要找的那个人。

给事中的事也一直没停止,他似乎已经找到了得道高人张三丰,也得到了一个人的重要信息。二十一年来,他就做着这一件事。他的脸上已是胡须满面,也有了仙风道骨的样子。他的官职,由二十一年前的从七品给事中,如今已上升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又一次回到宫中,脸上是凝重的神色。他要见王,王却出征在外。礼部侍郎骑上快马,赶上了王。就在王临时的营帐内,礼部侍郎和王整整谈了一个晚上。灯油已快燃尽,帐外已见晨光。

“您这回安心了。”礼部侍郎小心地对王说。帐外,已看见太阳正在升起。

“我这回安心了。”王重复着礼部侍郎刚才的话。王的眼睛,看着正冉冉升起的太阳。

王安心地躺在了自己的榻上。榻上的被子,是新晒过的,有阳光的味道。

王知道,自己可以安心地做王了。

三个月之后,在一个风起的黄昏。王喝了点酒,就只是那么一小盅。王安心地只喝了这一小盅酒。

他回到自己的宫里,躺在了自己柔软的卧榻上。

他再没有醒来。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青铜骏马”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全国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第十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奖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20多篇小说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3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北京文学》《小说月刊》等刊物公开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2部。《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等刊签约作家。

木木文字工作室

木木文字工作室,是陈振林文学创作与教学写作的自由天地,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新婚对联,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