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朝史上的两次盛世崩盘,对山水画的影响是怎样的?

导言:中国王朝史上的两次盛世崩盘,一次是强汉,一次是大唐。这对山水画的画学思想影响到底是怎样的?这里面包含太多的学问,非常值得山水画研究者好好琢磨。

关键词:山水画;盛世崩盘;画学思想;

专栏
中国传统山水画心路探密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199
11人已购
查看

五代 荆浩《松壑会琴图》轴

一、中国王朝史上两次盛世崩盘探究。

中国王朝史上有两次盛世崩盘,一次是强汉,一次是大唐。

强汉之后,中国分化为三国两晋十六国,东晋至隋朝这一段,又叫南北朝,中间虽有短暂的西晋统一,但整整三个半世纪小朝廷纷呈,却给了民族精神自生长的机遇,给了士人从体制内出走的文明底气。老庄思想成为士人苦闷的精神资源,并成就了南北朝魏晋风度的时代气质——中国式自由的款式。群雄恃强,内弑外杀,王朝的江山靠不住了,还有文化的江山可去,还有大自然的生存空间可作衣食托所,亦可为安顿精神的家园。

专栏
黄公望秘不外传的山水心法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79
16人已购
查看

五代 荆浩《匡庐图》

从南北朝到唐朝,中国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诗人们汇聚于权力谱系的核心,思想家们则不在朝廷,不居皇城,而是自我放逐于山林,致力于将佛教思想本土化,与老庄融合,建构了一套独立于权力话语体系之外的纯粹的人生哲学。高山流水下,茂林修竹旁,呈现了一道思想者的风景,这是中国文化成长过程中最具独立精神的一道风景——禅宗,一个幽默机辩的出世哲学,打造出一个“庄禅”的美学样式,在体制化外,重构士人精神。到了唐代禅宗走入山林至五代十国,便与刚刚兴起的山水画联手了。于是,形成三股士人力量,共同打造文化的江山。王朝的江山可以倒,但士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江山不能倒,他们开始了自觉行动。

第二次崩盘正是盛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在对王朝举行了淡淡的默哀之后,绘画艺术便以个体行为的方式,接踵文学和思想的山水路径,再一次开始了进山运动,并且以独立自由的身份,在山水画里建构士人的山水精神。这一行为,是从北方山水画始创者荆浩开始的。

二、盛世崩盘对山水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公元十世纪,艺术的独立精神在中国绘画里开始萌芽了,五代十国也因此而跻身于伟大的时代。判断一个时代的伟大,有很多历史截面,但作为基本考量的全息景象,应该是人的精神成长带给这个时代的观念转型甚至生活方式的转变,给予历史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回归人性。而山水画为这个时代所做的努力,正是在战乱不确定的迷茫苦闷中,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精神渠道,直接面对大自然质询个体存在的意义,在山水画里重新建构个体存在方式的评价尺度。

专栏
山水画入门教程,换个思路学山水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39
11人已购
查看

五代 荆浩(传) 山水 中堂

与南方小朝廷不同,北方朝廷不设皇家画院,画家们一般是任朝政而兼绘画。北方画家没有皇家画院可去,就要摆脱对于体制化的惯性依赖,就必须找回自我表达的途径,于是画家们决定归隐山林,这也是中国文化所能给予中国士人的唯一宿命。既然文明让我们受苦,那就回归自然。

习惯于体制化的评价体系以及熟悉的生存环境之后,即使面对自由选择,一般也是很难割舍的。就像当思想遇到惯用语时,常常会放弃再思考的权利而放任惰性从众一样。

作为独立的职业画家,虽然不食俸禄,但有经济自养的自由。耕读便是中国传统士人持守自我的起点,也是撤退的生存底线。画家虽然与外界交往甚少,但求画者的“润笔”,足以补贴他们的创作。有了经济上的自由,还有什么能比在山水之间独立自由地探讨如何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人的精神世界更有尊严呢?

艺术家面对大自然的创世感,不是出于生存本能,而是来自于寻找人生意义的形而上的使命感。因为现存体制无法提供参照体系,只有自然这面镜子,才能让他看到自我的存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存在,而不是被某种身份认定、被各种关系束缚的存在。

专栏
山水画美学与批评十六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