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道即天道
编者:孙玉奎先生,生于1939年,系孙氏武学第四代传人,师从其父孙雨仁老师(师从孙存周、孙剑云二位大师)。孙玉奎先生自幼随父习练孙氏拳,对孙氏武学理论研究颇有见地,曾编著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论语》一书。此文摘自作者近作《拳道即天道》一文。题图为孙玉奎先生
武圣孙禄堂说:“拳道即天道。”又说 “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 “太极一气、一气流行”是孙禄堂武学的大旨,阐述的都是先天“自律运行”的程序。现将孙禄堂先生相关“拳道即天道”的独特认识摘要浅尝分析如下:
孙禄堂《八卦拳学》曰:“先天为后天之体,后天为先天之用。无先天则后天无根本,无后天则先天不成全。” 比较来说,孙禄堂武学套路,比传统套路更接近天理。
孙禄堂将《中庸》思想融于武学,认为:“起钻落翻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拳之大本也;和也者,拳之达道也。五行合一,致其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矣。”说明 “中和”地练拳,就有“得时占位”和“生化内劲”的效果。
“动静中和”是孙氏武学的灵魂,本质是“自然而已”,才有“如长江大河,而滔滔不绝”的道理。“动静中和”包括“意念”,没有“意念”,就是一片空白。“意念”重了就滞,既不灵妙,也不自然,更不能赢人。最好的意念,要跟开车一样,“有而似无”,就会有本能的“功夫”出现。
人体血压与动静有即时反映的关系。“动静中和”地动或练拳,停式以后5分钟左右,测血压都起码降低10—20mmHg,意即四肢血流通畅;反之,各种“静功”或“极坚刚”地运动和练拳,收式5分钟以后,血压都起码升高10—20mmHg,意即四肢血流有阻塞,自试可知,非臆测之言。
孙禄堂还说过:“江河随地转,海水知天寒”,这也是天道环境之必然。生命的气血要随脏腑和筋骨转,“手足五官和皮肤”,能知寒热和环境的变化。进退变化灵妙与否,须靠感知下功夫。
孙禄堂《太极拳学》里说:“先天元气,赋于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此话有“练形就是练气”的道理。又说:“达摩东来讲道豫之少林寺,恐修道之人,久坐伤神,形容憔悴,故作《易筋》《洗髓》二经,教人习之以壮其体。”所以佛道两家都练“动中求静”的武术。 此言对迷于独练“静功”者应以为戒。
孙禄堂《太极拳学》还说:“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所谓中和之气是也。”这是孙禄堂对热衷练“练内练气”的学友再三地衷告。
“动静中和”说明,万物有动就有静,“动以静为体,静以动为用”。二者缺一不可,有外来铭言曰:“生命在于运动”,但没有说出运动的强度。而孙禄堂的观点是“生命在于动静中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中国武学圣人孙禄堂给予人类最珍贵的贡献。
伏羲先皇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手上有全身的信息点。所以“内劲拳之真道”,可以在“两手”的“时位精度”上开发出来。轧腕抠小指,有明显的“气沉丹田”和增加肌肉收缩蓄力的的感觉。“掌从口出,拳从心出”有时位的精准,所有“六合九要”和神气也都能导引出来。
孙禄堂《形意拳学》曰“此拳之性质,系顺天地自然之理,纯以养正气为宗旨,诚武业中文雅事也。”又说“大德者,内外合一之劲,其出无穷;小德者,如拳中之变化,生生不已也,如此形意拳之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至矣。形意拳中之内劲,即天地之理也。”
孙禄堂《拳意述真》曰:“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意即拳道莫不在外形上修炼而成。古人曰:“形俱而神生”即是“真形内藏真精神”;“神”是气的升华,“形”是神的开关。丹道是道教的玄学术语,这里比喻“拳道炼气化神”的实际功夫。
孙禄堂《拳意述真》曰:“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即胸腹和头颈‘空无一念’),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至诚之道”在武学,就是有最真诚最简洁的路径,就是对自律系统不加任何干扰,而恭恭敬敬地顺行之,生命的预感就能被唤醒出来,也就能够提高感应的灵敏度。
太极一气天之体,一气流行循顺逆;文武俱进智仁勇,动静中和与天齐。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