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渡往事
上海这座城市的母亲河——苏州河起于北新泾,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其中,流经普陀境内长达21公里,为中心城区各区之冠。20世纪前,区境内苏州河上没有桥梁,人货往来全靠船渡,船渡曾多达17个,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有小沙渡。
小沙渡路老路标
以前,从现在的江宁路桥到镇坪路桥沿岸多沙滩,芦苇丛生,遂被叫做“小沙”。这里设有渡口,就是“小沙渡”,渡口位置在现在的西康路桥处。小沙渡广义上亦可指长寿路东段两侧至苏州河一带地区。
西康路桥
该地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曾是上海劳苦大众的集聚地。可以说,小沙渡是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发祥地。
当时,沪西工人工作时间特别长、劳动条件极差、工资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从1911年至1919年5 月,全上海工人共举行了百余次罢工,包括1915年的沪西小沙渡日商第五纱厂罢工,都属于自发的经济斗争性质,缺乏明确的政治诉求,直至1919年5月4日……
女工在监工头监视下做工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等口号。
1919年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大批爱国学生,“六三”大逮捕的消息震动了上海各界人士。
六三运动
1919年6月5日上午11时,沪西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厂五六千工人,在全国率先举行政治罢工,他们高呼着“不替仇人做工”的口号,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拉开了“六五”大罢工(也称“六三”大罢工)的序幕。6月8日,日商内外棉七、八、九厂工人加入大罢工行列。
1919年6月9日,罢工规模更加扩大,内外棉五、七、八厂和小沙渡、曹家渡一带纱厂工人1.5万余人参加示威游行。至11日,11万上海各行各业工人汇成了政治大罢工的洪流,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掀起全国性的抗议浪潮。北洋军阀被迫释放关押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自此,沪西工人运动开始由经济斗争上升为政治斗争,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1920年,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建立后,就派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开办工人半日学校,地址就在槟榔路锦绣里(今安远路62弄178、179、180号),这是全国最早开办的一所工人学校。
工人半日学校原址(摄于建国初期)
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租下锦绣里弄内的6间房子,楼下3间连成一大间作教室,内放28套课桌和凳子。楼上一大一小两间,小间放一张床和一只写字台,做李启汉的宿舍兼办公室,大间是两间通连,也做教室用。当时没有电灯,教室里挂一盏煤油灯,作上课照明用,又放一台留声机,供学生学习使用。工人分早晚两班上课,故称谓“半日学校”,在门口贴有一张“工人半日学校”黑字的白纸条。
为了扩大学校影响,学校在寒假期间改为工人游艺会,用文娱活动来吸引更多工人。游艺会非常受工人欢迎。第二年春天,学校重新开放,报名工人明显增多。
半日学校所在的里弄——锦绣里
其实,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和工人半日学校是同一所学校。开办于1921年8月,由李震瀛任校长,李启汉、李震瀛等同志轮流去学校授课,地址是槟榔路锦绣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工人半日学校”改名为“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
工人半日学校历经多次打压,最终被迫停办,但在前来听课的工人中,不少人后来入了党,在1925年的“二月大罢工”和五卅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4年5月,中央扩大会议后,邓中夏等人多次到沪西工人补习学校指导工作和实地调查。随后,嵇直拟订了一个《沪西工友俱乐部草章》。
1924年9月,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地址是槟榔路德昌里(今安远路278后,已拆),后搬迁到潭子湾三德里(今潘家湾277弄19-22号,已拆)。孙良惠为俱乐部主任,成员有:刘华、嵇直、陶静轩、徐玮、刘贯之等。
沪西工友俱乐部旧址(摄于新中国成立初)
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还有人用红纸将俱乐部的十六字宗旨“联络感情,交流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写成两个条幅,贴在墙上。俱乐部内设有识字班、文化补习班、演讲会。工人来活动的络绎不绝,其中,要求参加识字班的工人为最多。
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影响不断扩大,引起了租界当局的不安,对俱乐部进行种种威胁和破坏。1925年初,为了更好地在小沙渡地区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活动,俱乐部迁至苏州河北岸的华界——潭子湾三德里,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