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每天多线程工作,恨不得一天要切换几十个频道,虽然已经是多年的常态了,但今年二次创业的每天,工作强度极大,也有很多次感觉身体被掏空。

今天是众多这样的日子里面普通的一天。

起床开始,就在琢磨一个项目的方案,回复七点多就在工作的各种微信;

九点钟开始准备10点钟开会的要点;

10点钟和合作伙伴在公司开会,脑子高速运转,要直接带节奏引向结论;

12点和团队开会同步部署工作安排;

1点半要开始闭关搞项目方案,结果又插进来好几个工作的事情;

2点半到6点,独自专攻项目方案;

6点和合伙人开会;

7点半和团队开项目方案会;

8点半到9点半,开两个电话会;

10点半到家,思考审批几个方案;

11点继续搞一个材料;

1点写公众号;

写完继续搞材料,今晚必须搞完。

最近的写作质量感觉明显在下降,属实因为每天的工作内容太多,读书和系统思考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所以,我今晚给自己的命题是,如何在多线程的紧凑的工作强度下,还能保持系统阅读和深度思考。

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找答案,结果阴差阳错读到有人推荐张艺谋《一分钟》的幕后纪录片,带着好奇,也是给自己一点放松偷懒的借口,就去找来这个纪录片看了一会,然后就被张艺谋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2018年初,张艺谋筹拍《一秒钟》的时候是68岁,同时主持推进着八九个不同的大项目。

他的日常状态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走路5公里,只吃一顿饭。

纪录片跟踪了他在元旦期间的一天行程:

早上7点赶到郊区参加平昌冬奥会8分钟项目的誓师大会;

10点钟赶回录音棚为电影《影》制作后期的录音,张艺谋经常是手头拍着一部,同时有两三部处于不同的预备阶段;

上午11点,他赶去汇报冬奥会项目的方案;

下午1点举行电话会议;

2点开电影《一秒钟》的美术会议;

4点开青岛上合峰会的文艺演出策划会;

傍晚6点赶去现场指挥大型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的第二季彩排;

夜里9点是另一个大型实景演出的项目会;

深夜10点以后还有三四个策划会。

全天的工作是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结束。

至此,张艺谋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后面的日程也都是排得满满当当。

他的工作状态是从这间屋子进到那间屋子的时候,思维方式就要马上切换过去。

如果你去看这个纪录片,70岁的张艺谋,眼神依然明亮,思维必须要跳跃又如此清晰而坚定,身体里好像永远都在迸发着力量。他的信念感与似乎用之不竭的精力,都如此让人钦佩和感动。

我本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的,虽然没找到直接答案,但毫无疑问,这个答案更具冲击力。

这么一比起来,我的这一天简直小巫见大巫。

老谋子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