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藏象 金匮真言
春夏秋冬四时,东西南北四方,人体肝心肺肾四脏以应之。此正理也,中医人理解肯定没有问题。
俞在颈项、胸肋、肩背、腰股,理解就有困难了。别理他,往下读:“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看出了些什么?如果您还不理解,那肯定是被“五行脏象论”迷惑了。同道们,东西南北只有四方,并没有“五方”;春夏秋冬就是四时,哪有什么“五时”?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相对应的首先只有:肝应春生升,心应夏浮散,肺应秋敛降,肾应冬闭藏,先别理睬那个脾土。好了,杂念消除了,道理就近了:
肝应春生升,生气向上,故病在头。颈项者,上达头面之关隘,故俞在颈项。
肺应秋敛降,生气向下,病气为何不在脚?也不在会阴?敝人《生气通天谈藏象》已经清楚地告诉诸位,藏象活动入秋时,生气是向肺性归朝。故病在肩背,俞亦在肩背。
心应夏浮散,生气外散,则气虚于内,病在脏就不难理解了。上焦开发,不正是经胸肋之地吗?
肾应冬闭藏,生气内藏,则气虚于外,病在四末还有疑问吗?生气归藏,俞经腰股深厚处。
颈项、胸肋、肩背、腰股,俞分形体四部,还需同道们仔细思考。这里讨论的是四时藏象,与经络气穴所谓的俞,有着重大区别。
肝肺应春秋,因生气所趋为病;心肾应冬夏,因生气所去而病。四时藏象到此有了完整的生理病理意义,虽然后来引导出更完整的九野六节,特别是六节藏象大明终始、光芒不可逼视,但始终无法代替这里的四时藏象。至哉!易曰“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
《四气调神大论》以四时论生理养生开始,经过《生气通天论》扩展为一日分四时、并系统地阐明了洞泄痎疟痿厥温病的病因,本篇将生气四时流传具体阐述于血肉之躯、提出了病在俞在,让生气流传超越脏腑,圜道在人体内初步得到了印证,为后来的六节藏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温病学者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有清晰的理解,归拜伤寒门下。不读《伤寒论》,愧称中医;不懂《伤寒论》,只是门外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