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交大复旦医学院,我们做出全新选择
4年过去,我们的孩子即将本科毕业,回首当初的志愿选择,是偶然也是缘分。这所学校带给家长和孩子的是惊喜,是满意。孩子在这里一步一个脚印蓄积力量,扬帆起航。家长注视着孩子的目光,从担忧和疑惑,很快转为放心和笃定。这是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答案很清晰,毫无疑问这是一所真正的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学校。一流的教育资源,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让进入上海科技大学的每一位学子茁壮成长。
全新选择充满更多期望
2017年之前,我们耳闻过这所学校的名称,完全没有了解,更想不到会和学校有交集。孩子因为身体原因高考数学考砸了,与期待中的复旦交大失之交臂。他不愿意去分数稍低一点的交复医学院,也不愿意去外地。在这样的情景下,上科大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孩子裸分超过了上科大录取线,参加校园开放日也获得了加分,只要填报录取是肯定的。但是学校太年轻了,知名度不够高,我们不敢轻易下单。一家人在做功课的同时,也反复在上财、华师、华理工等够得着的学校之间权衡比较。
我们的一个邻居在教委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他对上科大的筹建、资源、办学方向、培养模式都比较了解,他一口就说这是一所好学校,建议我们不要错过。另一位朋友在沪上985名校负责招生工作,他告诉我们选择上科大不会错,说这所学校是真正的小而精、富而美学校,资源优势相当明显(中科院和上海联办),经费充足,师资力量强大,用人机制灵活,看得上的大咖就请来给学生上课,不差钱,列举了上科大的一大堆好处,也吐槽了自己学校身处体制内的种种限制和苦衷。经过这番了解,我们毫不犹豫锁定上科大,情定上科大。
大一开学时送孩子去宿舍,看到宿舍的设施设备,我真正感受到了学校一流的住宿条件,感觉太豪了:1楼公共活动空间和阅览室、咖啡吧,每层设有2间活动室,电吹风、微波炉、饮水机免费使用,三人间宿舍带独立卫生、实木地板、实木家具。我从事室内建材和家具质检工作,出于职业习惯我用脚跺了跺地板,很结实,目测家具全部是新西兰松木实木,板材厚重,环保无甲醛,家具强度和稳定性很OK。
同城上学却不轻易回家
孩子在上科大的四年学习经历过得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艰辛努力,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从学校回家其实是非常方便的,13号线一部地铁直达。不高兴坐地铁的话,爸爸也可以开车来接。但是四年里除了寒暑假和疫情期间,孩子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回家浪费时间,家里没有学校的环境和氛围,人会散乱放逸,想玩管不住自己。他愿意留在学校,向众多的学霸榜样看齐。我们家长从不习惯到慢慢接受,让孩子去放飞吧,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一切优越的资源,除了认真学好每门功课,他参加了记者社团,当助教,参加竞赛,疫情期间给低年级的同学上网课,在记者团期间,孩子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我们细心保存下来。孩子当助教收获很大,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也变得更加自律。入学后他参加了两次黑客马拉松比赛,获得了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2019年参加花旗银行金融创新应用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孩子笑称自己不是主力队员,在里面是打下手的,但是比赛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团队意识,从师姐师兄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竞争和友谊我们都拥有
孩子在学校还养成了另类的作息规律,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熬夜,早睡早起,11点睡觉,六点多起床,节假日基本上也能坚持做到,实属难能可贵。这点和学霸同学有点不一样哦。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拔尖,但是他努力尽力,这就可以了。因为疫情很多学霸放弃了出国深造机会,加入了保研竞争队伍,孩子的保研之路也变得充满变数,我们心中也深感忐忑不安。还好结果有惊无险,孩子压着线进入了保研名单。记得周平强院长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句话:看到孩子们收到保研通知,高兴得相互抱着跳起来!其中就有我的孩子,我能想象到孩子们那一刻发自肺腑的欢欣鼓舞。
节假日孩子回家,我们总是让他邀请外地同学一起来家里做客,我起劲地展示自己的十八般厨艺,让孩子们品尝上海美食,和他们聊天侃大山,让孩子们放松一下。看着孩子们吃的欢,聊得嗨,父母心情更是无比愉悦。孩子们相处融洽,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从孩子的成长经历来看,我们反而庆幸孩子高考时的小小失误,才有缘享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在这里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孩子们在上科大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觉自律的好习惯,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将受益终身。上科大的每一位学子,努力践行着学校的校训:立志成才、报国裕民。
还清晰地记得2017年开学季,送孩子去学校报到,一家人登上景观塔的情景:凝望张江园区,远眺上海这片热土,对孩子未来充满期待。四年美好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孩子即将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后,借用孩子撰写的2018年新年师生联欢会“缘聚科大,梦启一八“新闻稿结语:上科大的学子和老师们会和这个校园,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更替中,同心协力,继续成长。
投稿作者:上海科技大学2017级信息学院 朱演坤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