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赋:“老了”的又何止章子怡……
热评剧肯定是想来蹭蹭的,但架空的背景不太适合历史向解读,所以就聊一下《上阳赋》最大的关键词——老了。
之前看到关于这部剧的点评,贴出来《上阳赋》演员的年龄表,好在此表手下留情没有给出对应的角色年龄:
我挺爱看港剧的,对于保养得当的明星去饰演比自己小十岁甚至二十岁的人没有那么吃惊。不过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我连夜去知乎找了个问题来回答:
不过本文依然要讨厌“老了”的这个话题,却不是演员“老了”,而是古装剧“老了”。
#玛丽苏,老了
很早之前大家就已经发现,电视剧是经不起积压的。
电影压许多年再被拿出来,大放异彩的居多,甚至在营销上有意无意地向观众透露这点。不论是制作周期长,还是其他不可言说的原因,电影被积压都不算是个扣分项,甚至隐隐有种加分的感觉。
电视剧往往不是如此,那些被安排在热搜榜上的舆论引爆点,许多就是来自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电视剧被压得越久,原本“势均力敌”可以引发冲突的话题点就会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的落伍。而本身就从古早网文改编而来的IP古装剧,小说的内核往往更为陈旧,而侧重IP剧的后果使得编剧发挥的余地小且受制于其他话语权,即便绕开价值观的问题依然会有观众观赏疲劳的问题。
回过头去去《上阳赋》“老了”的问题,就会发现尽管有毫无权威性的网络榜单称其为“古风权谋小说”,实际上网络小说中“权谋”其幼稚苍白在《琅琊榜》时期就已经被人诟病了。而且网文在特定流行期间它的套路也往往很相似,影视化后的前面几部会让观众有新鲜感,后来者就不见得有如此好运了。
《上阳赋》“老了”的不仅仅只有这个,还有人人都爱女主的“玛丽苏”套路,还有前几年大火实际上内核更为空洞的“大女主”模式。加上一位下凡的电影咖女演员,这样的卖点在早些年无往不利,而如今只能感叹一句“俱往矣”。
#服化道,老了
“老了”的还有张叔平和叶锦添……
△ 《上阳赋》截屏
这种分出一队人马专门只为主角做造型的问题,我们之前在《清代后妃礼服:《如懿传》可能是主角光环最大的古装剧了》里就已经说过了,这会造成主角和其他角色在形象上的巨大割裂。
《上阳赋》在章子怡的坐镇下有肉眼可见的话题度,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影视自媒体下场吐槽。而近些年粉圈横行使得路人的话语权被进一步挤压,几乎我看到的阿婆主都在头尾处强烈表示观众有权在只看前几集的情况下作出评论,完全想象得到他们曾经收到过多少此类的攻击。而为了照顾粉丝的情绪,如果吐槽剧情阿婆主就会赶紧夸夸演技,如果吐槽演技就赶紧夸夸服化道……那我吐槽服化道的该夸什么?摄影?剪辑?这难道是新型击鼓传花么?
张和叶差不多是最为观众熟知的古装造型设计了,之前也安排过专门的文章《张叔平:从封神到群嘲,错的究竟是谁?》和《叶锦添:国风“爆款”制造大师》。我个人从情感上是依然相信他们两人并没有江郎才尽,但从现实层面去看,他俩的确与如今电视剧观众趣味存在着脱节,只是说不好这种脱节是他们主动为之,还是被动落下。肉眼可见的是,他们没有在这些项目上花下足够的心力,甚至于你会怀疑他们拿走的那部分酬劳是不是只售出了自己的“冠名权”?
复刻自己?
就拿第一集炮火最集中的“笄礼”来说吧——
加旁白的感觉太像《大明宫词》了,但剧情、角色乃至文本都差得太远,并没有把人物烘上去,以至于夸张的造型完全没有说服力。
《大明宫词》里周迅饰演的小太平一身羽毛像个精灵站在高处俯瞰着万千将士,画面里明明充斥着古装剧里最矛盾最跳脱的元素,但让观众相信了这是大唐帝国最任性最受宠的那位公主初尝权力滋味的模样。但《上阳赋》里,画面上为她多添了一对维密翅膀,又是架空的历史,却反而难以令人信服了。
△ 《大明宫词》截屏
△ 《上阳赋》截屏
网友说,这不是及笄的郡主,而是登基的女皇。不难看得出剧组在这一幕上的努力,甚至是有用力过度的嫌疑,但靠服化道强推是无法成为经典的。
比如那个明显像维密翅膀的道具,就是刻意做的,障扇的样式虽多但都不长这样更不这么用。镜头还特意给了这个道具一个特写,我看了又看,觉得并非是两把扇子交叉,而是一整个道具两个人抬而已。
△ 《上阳赋》截屏
△ 毗卢寺壁画
郡主的笄礼在宫殿之上一群人围观下举行,已经很荒唐的,而造型妆容更是令人迷惑。
加两个红眼影的意味不明,但又开始让人恍惚间想到了《夜宴》。章子怡在电影《夜宴》里婉后的经典妆容,曾惹起过质疑声,最终成为章子怡经典古装形象的婉后,的确后来的古装剧进行过模仿但难以比肩。那么放回章子怡脸上呢?且不说角色适不适合,光是这带着日本基因的妆容如今也早就落伍了。
2005年的《汉武大帝》可以用这样的妆容在报纸上唬人,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可以用这样的妆容震慑普通观众,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就已经迎来铺天盖地的质疑声。2021年播出的剧,依然沿用2006年《夜宴》的造型,还灵么?
△ 《上阳赋》截屏
△ 《夜宴》剧照
观众对于章子怡本身就有一个演什么都像自己的疑问,化妆竟然还帮倒忙?
我上面拿来对比的例子,其实都是叶锦添早年花了比较多心血做的,不见得人人都喜欢,但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上阳赋》为什么会做回去呢?是老了,还是懒了?
至于其他角色,各种“疲态”就更明显了。
比如,赵雅芝的“美人尖”。她本人的发际线应该很高,所以从年轻时就开始使用刘海和加发际线的方式做古装造型。最终,她和同框里每一个使用当下更为流行的中分方式的女性角色都格格不入。仿佛,她是从上个世纪的磁带里抠出来的,其他人才是在本世纪完成拍摄任务。
△ 《上阳赋》剧照
还有奇怪的小唇画法,连许多清宫剧都已经不这么画了。而且在其他角色没统一的情况下,画这种唇妆且不说合适不合适吧,真的很容易透露出明显的奸相。如果演员可以完成对角色的塑造,化妆其实就不需要画蛇添足。
△ 《上阳赋》截屏
还有,咋又买到了韩国簪子?我真心怀疑剧组们的采购渠道有一条是直通韩国的……
东方主义?
之前评论区很多人表示《上阳赋》比迪士尼的《花木兰》还要东方主义。其实在《<花木兰>因为“东方主义”挨的骂,到底冤不冤?》里就谈到过,中国存在着大量自我东方主义的东西,尤其在多年前中国影视圈一直渴求西方世界的认同,这类产物就更多了。
对比一下《夜宴》与《上阳赋》的宫殿,就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性,但前者是2006年的作品,同样也是各种风格导演纷纷下场拍东方古装巨制的流行年代,但今年是2021了,观众不买账了,《花木兰》不就是这样扑的么?
△ 《夜宴》剧照
△ 《上阳赋》剧照
《夜宴》尽管是中国的古装剧,但它是根据《哈姆雷特》改编的,所以叶锦添加了许多西方元素在里面,他也从来没有避谈过这点:
《夜宴》主要在探索西方戏剧元素诠释东方电影的可能性,在设计理念的不断变化发展中,西方戏剧与东方电影逐渐被安放在一个陌生的地带——古典,这是两者的一个交汇点,一个通灵的地方,中国的文人气质崇尚自然,也带有一点禅宗的意象,把修行的视觉意象带入整个《夜宴》的戏剧性氛围中。
但《上阳赋》在“西方”的这个问题上走得更远,我好几次都仿佛自己在看什么欧美电视剧。
△ 《上阳赋》截屏
我国古装剧西方化的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没有日韩风那么明显,要谈论起来很难,因为得解释很多很多。越是一些喜欢讲东方魔幻主义的片子里,这个问题就越严重。
要做得中国化也不是不行,之前在《<三生三世>:古代的神仙穿得比电视上的可好看多了!》里就对比过如今荧屏上的神仙和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神仙,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能也是张叔平近些年为数不多看得出花了心思的作品了。再回过头去看这部剧,服装就已经有端倪了,《上阳赋》是在这个基础上走得更远。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照
△ 《上阳赋》剧照
这其实也折射出一个问题,以前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很大,设计师几乎是可以照搬外国元素放在中国古装影视剧里给观众造成震撼的视觉感受,但现在却很难了。
#大制作,老了
尽管《上阳赋》的好评里不乏夸它有电影感的句子,但仅仅依赖摄影和美术也只是“感”而已,2018年的《天盛长歌》在这方面不比《上阳赋》更努力么?在大咖下凡的风潮下,观众已经见识到了太多不同姿势的“电影感”,服化道若不努力思考求索,是无法在这百花缭乱里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 《天盛长歌》截屏
还有,别以为搞个什么特辑,我就看不出你俩的“凤冠”用的还是同一个。
有了大咖,自然会有大钱,而花钱能搞定的事儿就不适合一再宣扬了。这是一个美人儿同质化严重又被极端消耗的年代,被观众无比熟知的脸如何才能令观众猝不及防地感到惊艳,这要花的心思才多呢!
如今的古装剧喜欢在服化道上做营销,其后果也是培养了一群对服化道严苛且懂行的观众。对于被积压的剧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还没播,就已盖章。
原本被作为《孤城闭/清平乐》竞品的《大宋宫词》,之前就因为萧太后的造型采用了京剧中清代旗装而被群嘲(详见本号文章《大宋宫词:从清宫京剧里穿越来一位“萧太后”》),杀青前李少红表示会改掉这一造型。不知李少红内心是如何评价海报曝光后网友“捉虫”的这一行为,我她应该谢谢网友,总比拍出来才被嘲笑来得好。实际上,后续官博还流出一些剧照,问题依然很多,只是热度过去后连“捉虫”的人都没了。但由于《孤城闭/清平乐》已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目前看来吊打《大宋宫词》毫无问题。被《孤城闭/清平乐》示范过正确的版本后,《大宋宫词》该何去何从呢?
△ 《大宋宫词》剧照
《大宋宫词》其实是努力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参考文物古画的地方,只是剧组本身能力有限、对资料的研读不足,才出了清朝萧太后的洋相。未来营销上可以改变侧重点,扬长避短,如果剧情表演在水平之上倒也不一定就惨淡收场。但《木槿花西月锦绣/长相守》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拉郭培入伙从一开始就是与古装剧审美潮流背道而驰了,满屏充斥着上个世纪的风格,在更高清的视频下令观众感受到了五光十色的洗礼。
《上阳赋》也要感谢章子怡吸引火力,因为就其他角色的服化道来说,没《长相守》那么惊人,但也差得不远。服化道风格陈旧,并不是“架空”可以遮掩的,因为这个陈旧是相对于观众的欣赏口味,而不是历史考据。
“老了”这个词其实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说《上阳赋》里参与的方方面面有多拉胯吧,其实从原著到影视主创都没有特别大的错误,至少在当年没有这么多人质疑过,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就逐渐成为了不可逆转的硬伤。于是,玛丽苏是错,低幼权谋是错,演员的年龄也是错,服化道更是错。
一切根由其实就是,观众变了,创作却老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传统服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