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教学“六环节”之我见
教学“六环节”之我见
侯马市特殊教育学校 马红雷 刘海凌
【摘要】特殊教育的对象,大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比较差,感性知识缺乏的特点,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稳定性是智障孩子的明显缺陷。这种特点与缺陷,在数学教学中尤为明显。为此,侯马市特教学校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创新,试行了“动、测、导、教、练、结”的教学“六环节”教学法,本文阐述的正是作者新授课实践的经历及体会。
【关键词】 特教学生 数学教学 新授课 六环节
特教所针对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得他们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呢?
为了使特教学校课堂更加具体化、实效化,我校校长带领教导处人员研究制定了“动、测、导、教、练、结”的“六环节教学法”,并带领我们进行了学习,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进一步用该模式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感受颇多,撰写点滴感受与大家分享(得数是4的加法为例)。
一、“动”——康复律动
康复训练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轻度智残儿童回归主流,培智学校生源中有相当一部分伴有认知障碍、肢体缺陷、感觉统合失调等身心发展的缺陷,所以培智学校试图通过安排学生进入功能教室进行有效训练,并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特点安排个别训练,力求使学生实现一定程度的缺陷补偿。
在课前,我们和学生一起做3分钟的“手指操”。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为组织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中,结合学校设置的一些课程,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每次课的衔接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进行“得数是4的加法”教学时,我引导同学们进行“找动物”的游戏,让他们指一指,听一听,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康复律动过程中,对“数字1-4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既让孩子从课间的游戏时间平稳的过度到了正常的授课过程,又让学生们进行了相关课程的复习及回顾。
二、“测”——循环检测
通过简短的康复律动之后,学生对一些旧知识进行了回顾,但对于新授课内容来说,上节课的知识是更关键的。我是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检测的,将上节课及与之相关课程中使用到的教具展示出来,并列出近期所学范围内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们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
还以“得数是4的加法”一课为例,我将“数字1-4的认识”“4的组成”“得数是3的加法”以及“3以内的加法”等几堂课的教具进行展示,并提出了“图片中有几只小动物?”“1+2=?”“2+1=?”……等几个问题,经过检测,我们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已按照各层次的要求掌握了上节课的知识。进行这样的检测,可以让老师基本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老师在进行新课的教学时,就更加有把握,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有效率。
三、“导”——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一直以来就是每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导入新课是一堂课成功的基本保证。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导入只要遵循了“准确性、启发性、关联性、形象性、趣味性、有新意、概括性”这七个原则,就可以进行完美的导入了。巧妙的导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愉悦,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由于特教学生对知识的形成缓慢、凌乱、模糊、感性认知甚于理性认识,记得慢,忘得快等特点,导入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们在新课的导入时,多数是运用旧知识铺垫引入新知的形式进行导入,比如在“得数是4的加法”授课中,“测”的这个环节已进行了一些温习,我在课件中,进行了重复,将“测”这个环节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讲评,唤起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达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效果。运用课件中动态的数字,更加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教学新知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互动,学生们已经进入学习状态,那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新课的学习。
针对特教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按照教学目标,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各自的接受水平,目的是让学生学扎实;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学科的整合,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也要将康复训练融入到教学中,医教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康复训练。
在进行“得数是4的加法”授课时,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让学生依次上讲台来和我互动,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让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板书,让学生进行的游戏,利用动画、渐变、叠加、变换等效果以及声像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之后带领学生随着课件音乐,进行康复律动。为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五、“练”——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学是基础,用是关键。特教工作,更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课堂的巩固练习,就成为了继学习知识后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二步。课堂巩固练习要以本节课新学知识为主,分层进行巩固,这样才能达到夯实新知识的目的。在进行练习的同时,也可以将近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关联,迁移,从而达到巩固近阶段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得数是4的加法”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准备了不同的练习题,让C组的学生仿照例题进行练习,旨在让这部分学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让B组的学生进行加法训练,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有一点儿难度的练习,让A组的学生完成近阶段所学知识的相关习题,让他们更深、更高地进行学习。进行完常规练习后,进行简单购物等的模拟练习,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结”——课堂小结
一节课开始的情景导入固然重要,但是一节高效的数学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个完美的结尾,正如人们常说的“善始善终”。 课堂小结,就是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并进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明确下节课的要求,或者进行一个康复律动。
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大脑最疲惫、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得数是4的加法”教学时是以游戏加问题的方式进行的小结。让学生们进行了“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学生们积极的参加了游戏,在下课铃响的同时将本次课的作业习题进行了展示,学生们快乐的度过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
这六个环节,节节独立又环环相扣,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并不像文中所列有明显的界限,但各环节都各有特色,整体展现就是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样生动的教学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饱满,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六环节”模式搭配教学课件和一些生活情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六环节”模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接收到很多信息,受到启发,使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导论》[G].华夏出版社.1992.9
2. 张美华.《谈智障康复训练中的游戏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