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阳气,中医这样做
小编导读
临床上,医生对患者的病证进行辨证之后,便需要制定相应的治法,为后续的遣方用药提供方法指导。对于因虚寒而致的多种疾病而言,温通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徐志瑛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温通之法进行了相关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温通译义
温通法是以温阳、通阳之法达温散、温消、温通目的治疗方法,治疗阳虚寒盛所致疾病。《素问》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外寒侵袭可致气血凝滞,郁而不通;阳虚内寒,少火亏乏,外则卫阳不固,血脉失于流畅,不能温煦肌肤,内则呼吸与腐熟蒸化水谷等功能低下,阴无以化则气滞血瘀,水湿不化则出现寒冷、凝滞之象。对于寒邪仅用温里祛寒、温补阳气之法,不足以祛邪补不足之阳,还需用辛散通达之品温化、温散、温消寒邪等,使阳气通达全身。肾为先天之本、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五脏之阳气非此不发”,故温补肾阳是温里祛寒的根本,再用理气疏郁、活血通络之品可使阳气通达,散寒、化瘀、蒸湿、消饮效果更佳。临床可选附、桂、姜为君。附子、干姜辛热除寒,温补肾阳,桂枝辛温善通阳气,走脾肾,达三焦;选仙茅、淫羊藿辛散温通,温阳而兴阳道,助附、桂温元阳为臣。佐以枳壳、川厚朴、香附、乌药行气调气;红花、桃仁、鬼见羽活血化瘀通络,消散瘀结;猪苓、茯苓、薏薏苡仁健脾渗湿。君臣齐力可使脏腑调和,脉络通顺,阳气运行畅达,寒凝气滞、饮停痰浊皆可化解。
二、临床运用
温通法临床运用范围较广,具体有通阳化饮泄腑气、通阳解郁退黑疸、温阳化湿消水肿,常用于痰饮、湿病、胸痹心痛、腹满寒疝等,其发病根本为阴盛阳虚,阳气通达舒展受阻。温通法以温阳加上通散之品伸展阳气,使遏郁之阳迅速振奋,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临床温阳药祛除沉寒效虽佳,但应考虑其辛热之性,尤其是在舒展肝阳时,应配以滋润柔和之品折其刚性,以使阴阳平衡。
三、治验医案
黄某,女,64岁,退休。初诊日期:2003年7月25日。
患者20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情况稳定。2003年3月,因大便出血,医院诊断为直肠癌,行切除术后,并行化疗1月出院,继续门诊治疗。7月14日突然大便不下,伴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曾服大承气汤无效。纤维肠镜检查:手术切口无异常。B超:左侧腹部肠腔明显扩张,肝、胰、胆、双肾均无异常。腹部平片提示:中腹部可见三个液平,考虑小肠梗阻。7月21日转入外科再行手术,病理诊断:肠系膜慢性炎症。术后3天仍然无大便,且不排气,请中医会诊。症见面色白,精神软弱,双眼无神,表情淡漠,呼吸稍急促,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小数。体检:T 37.3℃,P 26次/分钟,R 112次/分钟,BP 135/72mmHg,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12次/分钟,律齐,腹稍膨隆按之质软,叩诊鼓音,肠鸣音消失,肝、脾均未触及,腹部未扪及包块。
中医诊断:呕吐,便秘。
西医诊断:升结肠癌术后不全性肠梗阻。辨证: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寒湿、水饮内蕴致肠腔缺乏血养,加之长期禁食,无物可以传导。治则:温阳利水,行气活血佐以清热。
处方:桂枝12g,小茴香12g,乌药12g,枳壳20g,厚朴花9g,红花15g,桃仁15g,生猪苓15g,茯苓15g,生白术9g,生薏苡仁30g,佛手片12g,绿萼梅9g,败酱草30g,大血藤30g。3剂,水煎,分两次服。嘱若一时无法口服,1剂可先灌肠。
名家临证验案
读过了徐志瑛老师运用温通法的经验,是不是对徐老其他方面的经验也感兴趣了?那么,不妨来这本书中一探究竟——
《徐志瑛学术经验集》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医家传略,介绍徐志瑛教授从医经历和学术成就。第二章临床治验,介绍徐志瑛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验案。第三章方药经验,总结徐志瑛教授临床用药的经验和常用经验方。第四章医论医话,介绍徐志瑛教授行医50年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治法特点、膏方及食疗治病养生的经验和对疾病诊治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