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史话五:州吁之败,并非输在石碏的大义灭亲,而是他咎由自取
卫桓公姬完与弟弟姬州吁从儿时起就关系不睦,虽然姬完稳稳地占住了嫡长子的尊位,却由于父亲卫前庄公的偏心,被庶出的弟弟夺走了父爱。即使姬完最终继承了爵位,州吁仍然享有父亲留给他的极高待遇,以骄奢的生活作风,扰乱着桓公一朝。所以,桓公忍无可忍,对州吁进行了罢黜,但至少还留下了弟弟的性命,让他在外漂泊。可是,州吁却并没有兄长的这份仁慈之心,自从被罢黜后,就时刻想着要给桓公添乱,甚至想要夺取卫国的控制权。因此,在他处心积虑之下,先是给卫国招来了郑国这样的强敌,又趁桓公去朝觐新天子登基的时机,率“卫亡人”在途中袭杀了兄长。
随后,州吁更是以武力控制住了卫国都城,又用自己的凶悍压制住了群臣,自立成为新一任的卫国国君。然而,州吁自立为卫侯以后,并没有坚持太长时间,连一年都没有坐满就死在了他国之手。并且,州吁和他帮凶的被杀,还留下了“大义灭亲”这样一条成语被后世广为流传。那州吁是如何被杀?又为什么死在他国之手?他跟“大义灭亲”这成语又是怎样产生关系的呢?在下这就给大家闲叙一下。
州吁以武力压制住了卫国群臣
话说州吁在夺下了卫侯之位后,并没有变得安分守己,反倒越发疯狂起来。按《左传》所记载的,州吁为了“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竟然想到了要报复郑国。或许是郑国之前的入侵,让卫国人民看到了桓公懦弱的一面,州吁想借反攻郑国之机,显现出自己比兄长强悍的一面,达到让百姓心服口服的目的。
并且,这时的州吁还非常狡猾,知道以卫国一国之力对抗郑国比较困难。他便再次发挥了自己搬弄是非的本领,以宋穆公之子宋冯在郑国躲藏早晚是个威胁为由,挑唆新上任的宋殇公去攻打郑国。结果,愚蠢的宋殇公还真上了当,扛起了讨伐郑国的大旗。而挑起此事的州吁,反倒是隐藏在幕后,再叫上与卫国交好的陈国、蔡国做帮手,以宋国盟友的身份组成了四国联军,展开了对郑国的报复行动。
州吁挑唆宋殇公攻打郑国
那四国联军进攻郑国,强势的郑庄公会作何反应呢?答案是除了坚守国都以外,什么反应都没有。毕竟此时的郑庄公正在和“周人”叫板,怪他们想分权给虢公。郑国的重心全在朝廷身上,根本无暇对付宋国、卫国这四国联军。就这样,州吁挑唆的这第一次报复行动算是基本成功,愣是包围了郑国都城东门5天,之后就风风光光地各自回国。并且这还不算完,到了当年秋天,四个国家再次征伐郑国,还赚来鲁国羽父强行带来的援军(鲁隐公不许出兵,羽父强行参与到伐郑联军之中)。取得了更大的战果,先是把郑国派去守护庄稼的步兵队伍打败,随后就顺势抢割了那里的谷子,打道回府。
这么看来,州吁的计策真是成功了,既没有让卫国受到什么损失,还让郑国丧失了颜面、丢了谷子,理应会得到百姓们的支持了吧。可事实上这目的半点儿都没有达成,卫国臣民依然只是屈服于他的淫威,根本就没对他心服口服。这一下州吁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便想起了自己的帮手石厚,让石厚去问一问他那告老还乡的父亲石碏,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石厚向父亲请教安民心之法
出乎意料的是石碏还真给他们出了个“好主意”,告诉石厚如果州吁想坐稳国君之位,就要得到周王室的认可。并且,石碏还建议他们不要直接去朝觐天子,毕竟他们有过篡位的恶行,必须借助与王室关系正亲密的陈国引荐才能达成目的。州吁听了石厚带回来的建议,又觉得自己此前跟陈国合作也比较顺利,便着手运作起来。谁曾想石碏表面上像是在帮助州吁,实际上依然反对于他,暗中联合卫桓公姬完母亲的娘家陈国,让陈侯帮忙除掉这个叛逆。
最终,州吁、石厚果然中计,在到达陈国以后,就被陈国人生擒。陈桓公为了表示自己是替卫国锄奸,特请卫国派人来处理两个叛臣。于是,卫国的右宰丑和石碏的管家獳羊肩成为了代表,在陈国斩杀了州吁和石厚,告慰了卫桓公的在天之灵。并且,这件事还让世人看到了卫大夫石碏公正的一面,他为了卫国的安宁,不惜亲自定计惩治了逆子石厚,留下了“大义灭亲”的美名。
石碏大义灭亲,命管家前往陈国斩杀石厚
看到这里,各位应该会认为姬州吁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的弑君没有得到卫国臣民的原谅,加上石碏的大义灭亲、算计了他一把,才让他死在了陈国。但在鄙人看来,州吁之败不仅仅如此,其实他甚至有机会坐稳这国君之位的。只是他天性使然,让他在篡位后一错再错,这才走向了毁灭,算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那州吁坐稳君位的机会在哪里?他到底又做错了哪些事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1、卫桓公的确暗弱,州吁的强悍其实是优势
从鄙人前面的多篇文章中咱们可以看出,姬完虽然是名正言顺的卫国国君,但除了在罢黜州吁这一件事上做得比较果敢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甚至还出现了多次因获知信息滞后,致使他决策失误,造成卫国受损的现象发生。更在郑国以讨伐公孙滑之名侵入到卫国境内之时,卫桓公又显出手足无措、不擅指挥的窘像。足见如此暗弱的国君,对于地处中原必争之地的卫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与之相对的,姬州吁从小就好武擅兵,又在流亡之时学到了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再加上其凶悍的性格和善于借用他人之力的能力,反而更适合卫国在春秋乱世中生存的需要。
性格凶悍的姬州吁
2、石碏并非绝对反对州吁继承国君之位
从大夫石碏用计擒拿州吁、石厚,又大义灭亲地除掉叛贼的举动来看,大家很容易认为石碏是卫桓公的忠实拥护者。而事实上,石碏并非支持桓公,仅仅是为了卫国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才出手锄奸。之所以在下如此肯定石碏并不是绝对反对州吁,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找到答案:
其一,是《左传》记载的石碏劝说卫前庄公的那段谏言。其中一句“将立州吁,乃定之矣”,明确提到如果前庄公想要庶子州吁继承爵位,就让他早早确立下来。显然石碏并没有封死让州吁继位的可能,他只是担心前庄公将此事迁延日久,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其二,也是在《左传》中那段劝谏之后特意记载了“桓公立,乃老”。从表面上看石碏是因年迈而选择退休,但从桓公在位十六年后他仍能定计锄奸来看,桓公刚刚继位之时石碏并没有体衰到无法辅政。所以,石碏选择离开朝廷,一方面是前庄公和自己的儿子不听劝谏,让他感到了失望;另一方面就是他不认为桓公是位值得辅佐的国君,已经可以预见到卫国将乱的结局,与其被卷入日后的纷争无法自保,还不如早早离开独善其身。
石碏向卫桓公请辞,告老还乡
所以综合这两段记载来看,石碏并不反对州吁继位,甚至从他不愿辅佐桓公来看,他没准更支持让强势的州吁继位。
3、州吁夺位后如能稳定国内局势,将是他坐稳君位的机会
姬州吁袭杀桓公属于叛逆行为,他强行控制王宫也属恶行,所以当时卫国的大臣们和百姓们从道义、礼法上来讲是不会支持他的。仅仅是迫于他的淫威,才选择暂时屈服,可这并不能说明州吁就没有机会得到众人的谅解和支持了。如果州吁能够在夺下国君之位后不去招惹郑国,不让卫国继续陷入战争之中,反而选择稳定局势、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相信那些本不支持他的臣民会改变想法,来支持他成为卫侯。
4、州吁之败,败在了他的恶习及能力短板之上
姬州吁强于兄长桓公的优点是他性格强势、懂得用兵、精通搜集情报、擅长借用他人之力,这些能力其实更适合卫国在乱世中生存和发展。甚至,从州吁的这些特点中,还能看出些许郑庄公的影子,所以州吁是有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的。然而,最终州吁还是失败了,不仅自己身首异处,还被彻底烙上了叛贼的印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州吁自己的恶习过多,且能力不全面,才让他难以成为郑庄公那样的“小霸”雄主。
春秋初期的“小霸”雄主郑庄公
那州吁都有哪些恶习和能力短板呢?其一,他懂得用兵却过于穷兵黩武,这是他从小的爱好,又被父亲宠溺加以强化。因此善战本是他的优势,却由于好战演变成为败因。其二,州吁从小养成了一个最大的恶习就是骄奢淫逸,这是他当初被桓公罢黜的原因,也是他篡位后无法拉近自己与臣民关系的原因。因为他掌握权力后只懂得让自己享受,而不去爱护子民,注定了他会失败。其三,在本国处于不利的条件下,州吁善于借助他人之力的能力会帮助卫国渡过难关。可他如果滥用这个能力,变成了到处煽动引起纠纷,反而会让卫国陷入困局。其四,州吁性格强势,不会受制于人,但也让他变得有仇必报,所以他夺下国君之位后率先想到的就是报复郑国,让卫国再次陷入到战争之中,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其五,是州吁的短板,即他不擅长文治,所以在他篡位成功后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来稳定局势,依然让他无法坐稳这个国君之位。
5、对卫国发展最好的结果是兄弟齐心、君臣合力
通过对桓公姬完和弟弟姬州吁的分析,咱们会发现这兄弟二人如果只凭任何一人来管理国家的话,都不能让卫国持续强盛下去。因为他们俩在性格、能力方面都有短板,彼此间还关系不睦,让祖父武公打下的基础付之东流。
如果前庄公当初可以听取石碏的建议,确立好长兄姬完的地位,又对州吁加强管教,让他二人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在日后桓公继位后,姬完亲民、擅长文治可以发展卫国生产力;州吁性格凶悍,擅长用兵,可以领兵对敌、守卫国家。再加上石碏等贤臣的辅佐,想必卫国不会这么快就混乱、衰弱下去。这应该是对于卫国发展的最好结果,可惜毁在了前庄公的偏心之上。
因偏心给卫国埋下祸乱之源的卫前庄公
不管怎么说,分析终归还是分析,历史是无法改变了。姬州吁由于自己性格、能力上的短板,让他最终吞下苦果,成为卫国史上的一代罪人。因此,他虽然做过一段时期的卫侯,甚至还在自立期间做出了让郑国都丧失颜面的“壮举”,但卫国臣民始终没有承认他的地位,也没有给他追尊谥号。而随着州吁被诛杀,卫国又要迎来一位新的君主,他便是在州吁叛乱之时逃到邢国的公子姬晋。此时,他被卫国人迎接回来继位为君,史称卫宣公。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州吁之败、弑兄自立、惑宋攻郑、未收复民心、石碏定计、诛杀叛贼、大义灭亲、州吁的机会、州吁的败因、卫国错失良机、卫宣公立。
关键词云图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