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声色:测SONY NW-A35&MDR-EX750BT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潮冲刷下,新生的Walkman又将会以何种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SONY的“黑科技”还能让我们由衷感叹么?
前言:It's a SONY
在日本东京都银座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一栋银白色的楼宇,这栋落成于1966年的大楼,被索尼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称赞为“作为银座的大门,一栋有意义的大楼”。这,就是银座的“索尼大厦(Sony Building)”。
去年,索尼宣布了新“银座索尼园区”的计划,这栋使用了50年的索尼大楼将开始长达七年的重建计划。现在的索尼大楼会运作到2017年3月31日,新的园区计划在2022年开幕。
在大楼被拆除之前,索尼在这里举办了一个名为“ It’s a Sony”的展览会,用来向旧的索尼大楼告别,也宣示着索尼公司的新开始。“ It’s a Sony ”,是索尼从 1970 年开始在美国使用的广告标语。
在日本,从 1982 年至 2000 年“ It’s a Sony”一直作为声音logo出现在索尼的电视广告中,也代表了索尼在那个鼎盛时代的一段值得怀念的历史。而对于国内的“索粉”来说,“SONT”的魅力更多地体现在精致的工业设计,迎合用户“深层次需求”的功能特性,以及许多诞生自SONY自主研发,令人赞叹的“黑科技”技术上。
当然,说到SONY,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词“Walkman”——作为被收录于牛津大辞典的“随身听”之代名词,Walkman在当年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给予了多少新潮青年以可贵的快乐。
而如今,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潮冲刷下,新生的Walkman又将会以何种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SONY的“黑科技”还能让我们由衷感叹么?
带着这些好奇,笔者开始了对NW-A35随身听以及MDR-EX750BT蓝牙耳机这两款SONY最新的随身音频设备的试用。
规格:新技术·新硬件满载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自称),笔者对于SONY这一代的音频产品和相关技术自然是熟稔于心:SONY自主全新开发的主控,虽然出于商业宣传的限制仍叫做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但其实是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新型号芯片,在信噪比、输出功率、所支持的解码格式方面都有大幅提升。
其中,该芯片支持时下最高规格音频格式DSD的直解(不同于需要进行SRC转码的“硬解”,直解是直接将DSD数据解码输出,损失更小)。模拟端高功率平衡输出,数字DOP和DSD RAW输出。
是全数字放大器芯片领域的突破。除此之外,A30系列也和本代旗舰WM1系列一样,配有用于44.1KHz和48KHz的两颗独立晶振,这一配置使得它从硬件角度上大大甩开了之前的A20系列,甚至部分超越了ZX1和F880两台Android智能旗舰。
不过,鉴于SONY一向不擅长自我吹嘘的“缺点”,从官网所给出的“详细规格”列表中,其实很多细节技术都未能呈现——只有一个用于改善听感的“DC相位线性器”被列了出来,只能说SONY真的是太过自谦了。
除了本身在高音质相关芯片和电路上的强化之外,NW-A30系列也囊括了诸如LDAC无损蓝牙传输协议(支持蓝牙无损传输Hi-Res规格的乐曲,带宽是其他无损协议的三倍之多),数字降噪耳机,无损变速播放等一系列独家特性——值得夸耀的事,这些都是SONY自主研发、积累的技术,这一点,国内外还真没有几个品牌能够做到。
作为和NW-A30系列一同被送测的蓝牙耳机,MDR-EX750BT(以下简称EX750BT)看名称就知道是EX750的蓝牙版本,除了“继承”EX750的金属腔体耳塞,以及使用颈带式设计之外,自然也适配了SONY独家的LDAC无损蓝牙标准,在配合如A30这样支持该标准的设备时,可以实现无线化的Hi-Res(高解析度)体验,音质远胜普通蓝牙耳机。
外观&操作:全面时尚化设计
事实上,与A30系列同期,SONY还发布了名为“醇音系列” 的高端音频产品,其中的NW-WM1Z随身播放器为了优化电路,甚至使用了无氧铜镀金整体机身——金光闪闪的外观看起来“壕气十足”。
但是,定位亲民级的A30显然不会在外壳上用这样昂贵的材料——饶是如此,A30系列的铝合金包覆式外壳在用料和手感上比起前两代都有长足的进步——不再是前后“拼合”的设计也意味着结构强度和防尘能力都有大幅加强。
不过,为了增强背部NFC天线的信号,实际上A30的背板并非金属而是合成材质,但背板和壳体其余部分结合紧密,且使用了一致的表面金属漆以消除色差。
在播放器底部,布置着3.5mm耳机孔、WM-Port以及挂绳孔,这么多年来SONY坚持在自家Walkman上使用WM-Port接口,但其实其接口版本也逐渐在修订、更新:除了更快的传输速度外,对高解析乃至DSD音频的源码输出特性也是这代A系列首次添加的特性,这意味着A30系列或许可以担当起相当不错的数字转盘。
在经历了ZX1和ZX2两代触屏智能旗舰之后,SONY在ZX100上返回了按键设计,而A30得益于和WM1系列共用的新主控,也全面使用了新的操作系统和UI,直接表现为A系列继几年前的A860之后的第二款触屏产品。
虽然只有3.1吋的屏幕,但是因为布局得当,屏幕上的控件、底部的功能按钮都很容易单手操控,且几乎不会误操作,从这些细节中还是可以感受到SONY多年来在细节上的用心。
不过,从操作便捷性的角度来说,SONY还是保留了实体音量按键和播放控制按钮,这一点在口袋中“盲操”的时候尤为重要。
而对于MDR-EX750BT这款蓝牙耳机,因为使用了继承自EX750的腔体和单元,所以自然也是符合最新的Hi-Res规范的,再加上轻量化的颈带设计,使得它佩戴时不会像老式蓝牙立体声耳机那样拖着一个累赘的“电池盒”,无论是美观还是舒适度都要好很多。
而且,配合A35上的NFC功能,EX750BT和A35之间的连接只需要“一触”,非常方便,这也符合A30系列和EX750BT的年轻时尚化定位。
音质&听感:完胜各类“HiFi手机”
对于NW-A35的音质考量,笔者使用了三款不同耳机进行,一是A35自带的NC750降噪耳塞,一是EX750BT,还有一个是用于测试其潜力的高端耳塞——和SONY有些渊源的音茶乐品牌次旗舰,全世界限量150个的Flat4 绯樱Plus(对我就是要晒)。
首先从佩戴的感觉来说,NC750因为腔体比EX750BT多了两个拾音单元所以要略重一点,但是其声音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在A35上,表现为温暖、快节奏、下潜较深、“刺激感”略强的典型的流行“SONY音”。
这种调音,如果放在如XBA-Z5、MDR-Z7甚至是今年旗舰,MDR-Z1R上,那么是不适切的,但是对于面向大众口味的h.ear(SONY为一系列面向年轻时尚用户的多彩高音质设备所划分的系列)耳机和播放器来说,那就是非常明智的了。
当然,换上音茶乐,可以说所呈现出的就又是“另一个世界”了:富有古典韵味的调音、明亮延伸的高音部分和低沉有力的低音部分相得益彰,而中间的人声同样定位清晰、温润,据称,音茶乐的总设计师山岸亮原本就出自SONY,且是SONY第二代CEO大贺典雄的亲传弟子之一,音茶乐所试图还原的,也是曾经“老SONY”的那一份感动。
虽然笔者无福听到如Q010、R10那样的上古神物,但从A35和绯樱plus的组合中,多少可以窥见当年工匠们的神韵。
对于HiFi乃至Hi-Res设备,笔者一直以来都抱持着一份合理的怀疑:在当前网络音频和随身音乐APP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本就缺少高音质音频文件的一般消费者,即使是购入了高价的HiFi设备,但用来聆听的却是下载的MP3文件,这样的“高音质”从何谈起?
所以,从最初接触到的时候,笔者就特别推崇SONY家的DSEE技术——一种可以把压缩过的音频文件进行“再修复”,使其听感达到近似于无压缩甚至Hi-Res标准的特殊功能。
在NW-A35上,DSEE-HX实际上已经是进化到了第三代,虽然和第二代DSEE-HX名称相同,但多出了自动、女声、男声、打击乐、弦乐五种模式可供选择。
根据网友在SONY试听会现场采访SONY设计师袁晨明先生的记录,DSEE的本质是索尼通过收集各种乐器、人声以及空间反射的振动曲线录入到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由单独的芯片对音乐进行分析,对音源中缺失的部分从数据库中抽出相应部分由实时算法来填补——仔细想想,除了自己拥有一个唱片公司一个电影公司的SONY,其他的企业谁能想出这样的算法?
所以说“索尼大法好”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其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完胜任何智能手机的音质和听感,靠的是多年的技术研发和音乐调音经验——这些,真的不是靠堆几个“解码芯片”就能追上来的。
总结:By Music Lovers,For Music Lovers
从笔者自己的第一个Walkman NW-S705和CD Walkman NE20开始,SONY这些年在随身音频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调音转变我一直有所关注——必须要说,A30系列相对于前两代,无论是硬件上还是实际音质上的提升都是巨大的——和旗舰共用基础硬件的优势使其得到了非常优秀的音质底子,而且降噪技术的加持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不管是随身出街还是作为搭配耳放的“转盘”,性价比都相当不错。
“By Music Lovers,For Music Lovers”,直译为“为了音乐爱好者,由音乐爱好者(创制)”,这是曾经SONY Walkman开机时会显示的一句箴言。
虽然NW-A35因为新系统和时尚定位的关系,笔者在其开机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这句话,但是我仍想这样去形容它——相比于时下牛皮吹上天的“HiFi手机”,NW-A30系列才是真正适合音乐爱好者的时尚出街利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