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往事(四十五)
梅飞燕
2018年的一天,远在河南老家的闺蜜春燕,在微信里留音频给我,问我是如何认得梅飞燕的?
她语气里充满了吃惊和喜悦,其实,我也满是吃惊和喜悦,同样的疑惑,也正想问她呢。
就在刚刚,梅飞燕在朋友圈发了消息,我点了赞;紧接着,发现春燕也给她点了赞,是大数据给出了明确示意:我们都是共同好友。
我开玩笑说,应该是我介绍你们认识的啊?春燕马上给出了否定,我自是偷着乐,准备耐心听她讲讲缘由。
世界太小,缘份无处不在,一个是我的闺蜜,一个是我二十年前朝夕相处的同事,如果我一直呆在老家,她们应该有一万个相识的理由。大概也是由此注定了她们的缘份,或早或晚,总该有那么一天吧。
梅飞燕只是个网名,她大我几岁,本应喊她梅玲姐,但当年她坚持让我直呼其名,也就改不过来了。梅玲姐业余爱跳舞,天生有灵气,曾熟练掌握了鬼步舞技法。早些年,兴趣所致,晚上有空了,她就在广场上教人跳舞,春燕就是因为跟她学舞认识的。
那年秋天,我回了老家,毫无疑问,我要将她二人约在一起。于是和春燕来到缑氏,直接去学校找到了梅玲姐。
中午,梅玲姐带我们去府店吃肉合,在人声鼎沸的餐厅里,几个陌生人热情地跟她打招呼,纷纷喊着梅老师。我觉得这称呼好奇怪,她却早习以为常了,说别人都是学跳舞,加了好友建了群,就认定了她叫梅飞燕。
作为曾经的同事兼好姐妹,我一直关注着梅玲姐发的朋友圈信息。在她的舞蹈团队里,看到了她老公,看到了以前的其她同事好姐妹,我总在猜想,如果我也在老家,那么她的舞蹈队里,可能也会有我。不,必定会有我。
二十多年前,我俩是同事,学校当年叫缑氏乡中,被当地人默认为重点中学,师生都以此为荣,是一所在我心里很不错的学校。
教师的宿舍,也是个人办公室,平日里,我们不在教室就在宿舍。在宿舍里,可以备课,改作业;也可以做饭会客;遇上不听话的学生,也是把娃娃们喊到宿舍里,训斥一通,或者让他们站在宿舍门口反思一会儿。
学校西南角一个小院里,有栋简单的两层小楼,校长在一楼办公,楼上几间便是我和几个同事的宿舍,其中就有梅玲姐夫妇。其他大部分同事,都住在学校后面专门的员工宿舍楼。校长略显威严,其他同事便极少到我们这边。所以,闲暇里,只有我们几个相处,那三年里,我和梅玲姐属于抬头不见低头见。
我是1996年8月调入缑氏乡中的,首先接触到的同事,就是梅玲姐。记得那天我去报到,安顿好宿舍物品,准备返回家里时,梅玲姐悄悄告诉我一句,过两天新学期的教师早会,千万别迟到哦,校长很注重这方面的。我牢牢记在心上,开学那天,早早骑了单车到学校,一进小院,刚好被校长看见,他给我点头微笑,我心里便踏实不少,也就更加感念梅玲姐的叮嘱。
我之前在另外一所中学任教,早就对缑氏乡中的同仁怀有敬佩之情,在闲聊中,我会和梅玲姐谈起自己的一些感受,多是感叹这里的同事工作劲头足,呆在这里让人奋进之类的话。
说者无意,她却听上了心。记得在开学典礼上,梅玲姐做为教师代表发言,在那么多师生面前,在教育组领导面前,她把我和我的感叹,原样写进了演讲稿,听起来真实自然,我为自己说对了话而欣慰。
缑氏乡中的传统,教语文必须代班主任,我是学中文的,只能教语文,但没有班主任经验,心中时常有些压力。梅玲姐也是班主任,我可没少向她学习。
我跟着她学作教具;学管理班级的经验;甚至有时候,看到我在训学生,她也会过来帮腔两句。记得最清楚的,有一次,学校组织体操比赛,我们两个商量着要别出新裁,便都去找女同学带队,借来警服和迷彩服给她们穿上,她还帮着给我班的带队员画妆。结果我们两个班,双双在自己年级得了第一名。
工作上,我得益于她很多的帮助;生活上,我们更是亲密无间。周五下午,全校都是作文课,特意留给班主任的。我们上午都没有课,大家都留着长发,于是商量了一起洗头。厮跟着打热水,各自在房间里洗好,便互相帮忙用风筒吹干,梅玲姐手艺好,她吹出来的头发,和理发师有一比。
空闲了,我们结伴去逛街,逛缑氏街,也逛偃师县城。那时,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工资不高,还经常拖欠,高档的专卖店几乎不去。我们去的最多的,就是县城的西亳市场,那里的衣服需要讨价还价,我们都认为梅玲姐经验多,一方面她审美好,可以帮着选衣服,另一方面她懂得还价,会让我们觉得不至于买亏了。于是,我们都喜欢约了她一起去买衣服。多少次,穿着美美的心仪的衣服,历数一件件讨价还价的故事。
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年底,梅玲姐的弟弟刚刚完婚,家里摆过酒席,有很多剩菜,她选出好些的,拖了一大编织袋到学校,还有一大袋子馒头。故乡的冬天,天然大冰箱,食物不用担心会放坏。那些天,我们天天都在她家里吃饭。
虽是剩菜,却是荤菜,再加些白菜或萝卜进去焖煮,香气四溢,滋味可口。那时,依我们当地的经济条件,吃肉尚不是寻常之事,而我们在梅玲姐家里,接连吃了好几天的肉菜。梅玲姐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与人分享。
平时我们也经常在她家里混饭吃,她们家双职工,相对我们是大户。记得梅玲姐常对我说,很想让你在我们家里多吃饭,因为你对我儿子那么好。我知道,她这样说,是为了让我吃的心安理得。于是,我只能对她小孩更好些。
那时,她儿子天天才三四岁,最喜欢跟在我后面。我带他上街买小吃,给他讲故事,他晚上喜欢和我一起睡,明明就是一家人的感觉。记得我第一次带老公回老家时,又看到天天,半年没见,他掩饰不住想念,吵着说晚上要和我一起睡,惹得大家哈哈笑。
梅玲姐有几个闺蜜,我都认识。如今在朋友圈,还能看到她们几个青春靓丽的合影,实在为她们的友谊感到欣慰。她待人热情朴诚,虽然几个人是闺蜜,她也总是敬重有加,我之所以这么说,缘于一个细节。
她平时炒鸡蛋,出锅时,皆是铲碎了装在碗里,许是这样更随意和快捷罢。但当她那些闺蜜上门时,她会特意做几个拿手菜,鸡蛋会煎成大大圆圆一整个,装在漂亮的盘子里。当年天天那么小,都发现了这个规律,还记得他奶声奶气的问梅玲姐:妈妈,为什么阿姨来了,鸡蛋就煎成大圆形的?这个我知道,朋友上门,梅玲姐要展示一颗尊重和喜悦之心。
那一年,我回老家,又去学校看望梅玲姐,她也做了一桌子菜,鸡蛋煎成大大圆圆一整个,装在漂亮的盘子里。
遗憾的是,在乡中教书那几年,我没有在学校拍过一张照片,也没有和梅玲姐有过一张合影,总觉得来日方长,想见随时就能见,没想到时光它总是转瞬即逝。
我们分开了二十多年,距离能隔开我们,却阻不断回忆。记录了我们青春和欢笑的岁月,我们一见面就会再提起,仿佛就在昨天。
喜欢我的文字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念北)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