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西南气候文化

1、我国的江南有什么文化,风情,环境,地理地势的特点?

南方的天气比较温润,空气湿润度高,雨量充沛,有利于水稻等喜水植物的生长,但是,气候太过湿润则会导致物品容易受潮,易霉变,而雨量大则会发生洪涝灾害,至于交通方面,南方水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沿海沿江更是深受其利,而过度发达的水利交通则会使南方的河道等的水质发生变化,过度的船只流量,过度的排弃废物会导致江河的鱼虾大量死亡,造成水产业的损失``,``
有几个主线,第一个,水利交通发达,第二,气候很好,第三,稀有金属含量丰富,第四,全国三个工商业发达区,京津唐,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有两个在南方,为全国的经济集中区,第五,粮食产业发达,有几个大型的商品粮基地.
暂时就这几个,

南方的很多地方已经现代化 产业集中 交通发达 服务业发达 政府职能民主化
程度高 人均收入高 城市建设规化好 很多城市很早就开始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圳是中国唯一国际花园城市 绿化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而且各方面极具现代化 北京 上海等整体现代化程度都不高而且很排外北方城市相比南方城市都排外得多 主要是发展迟
南方的城市比较务实 人也一样 比基础设施 比表面现象 而深圳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高过国内其他城市
而南方的城市由于发展得早 已经很市场经济化 政府职能也转变较好 ... Bright

2、江南的地理及气候特点?

江南,是一块由民意划出的地域,她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她到底在哪里?
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
一,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在气象学者眼里,江南是个具有一致气候特点的地域,这个地域比人们惯常认为的“江南”还要广大,可称之为“大江南”。这一地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春雨,梅雨,伏旱,以及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其范围是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大约东经110度以东的大陆地区,以及台湾省的最北端。
二,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在地理学者眼里,长江以南有一大片丘陵地区,区域的北面是地面宽广低平,起伏不大的长江中游平原;东部和东北部是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西部经武陵山和雪蜂山与云贵高原相连;南部与南岭山地相邻。尽管区域内也镶嵌着一些山地,但大体上是一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丘陵为主。因地处长江南岸,又与长江水系有直接联系,所以被称为”江南丘陵“
三,历史学者说,江南是沿革。在历史学者眼里,江南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地区,“江南”一语所指称的地域范围自古以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近代以来,江南指的是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更加狭义的范围,仅指太湖流域。但在古代,江南一词的涵盖面却辽阔得多。
四,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经济学者认为,至迟在明代,太湖周边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的诸府地区,已经形成为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以江南五府乃至七府(加上镇江,杭州)并称该地区。因此,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的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的,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五,诗人说,江南是“江南”。中文学者眼里的“江南”是一个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词,历代文献中不乏她的身影。文人是词语使用的模范和标准,他们笔下的“江南”代表了同时代人对这个词的普遍理解。历代文人笔下的“江南”告诉我们,她所表示的地域,两千年来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迁移和由宽到窄的退缩。

3、江南的地理环境

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广阔,狭义多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区。其中包括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钱塘江以北地区。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清初时期江南省,即今江苏、安徽和上海市的统称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时期江西省境内的饶州府、九江府、南昌府 和安徽省境内的池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徽州府等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地区。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和江浙两省的太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泰伯开泊渎、伍子胥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
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古人是这样去描绘的: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最杰出的写景小品之一,其对自富阳至桐庐的自然风光的描写,颇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风光的秀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更是将江南地区誉为“欲界之仙都”,其文字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世说新语·言语篇》亦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而到了唐代,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文人游历江南者进一步增多,诗歌中对江南山水风物发表现就更为充分了:
杨柳阊门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江天诗境好,回日莫令赊。(张籍《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郑谷《寄献湖州从叔员外》)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杜牧《润州二首》之一)
而近代汪辟疆先生则认为:“江浙皆《禹贡》扬州之域,所谓天下财富奥区也。其地形,苏则有南北之殊,而皆濒海贯江,山水平远,湖沼萦回;浙则山水清幽,邻赣闽者,亦复深秀。” 以上所引文字充分展示出了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旷灵秀之美。
江南丘陵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包括中国湘、赣两省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中生代以来南部抬升,北部断裂沉陷,形成向北倾斜的地势。主要部分可视为湘赣两省毗连的大洼地,东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盘踞,地表径流分别通过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阳湖,然后北入长江。东北部浙皖边区的山地丘陵与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相连,成为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区内许多中山和低山均为东北—南西向排列,新华夏构造体系清晰。山岭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达1500~2000米。主要山脉有:湘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和诸广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岭,闽赣界上的武夷山脉和皖南的黄山等。其中庐山、衡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和井冈山等均为著名旅游胜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华衢州两大地级市,自古以来为富庶之地,拥有“浙江聚宝盆”之美誉。为钱塘江发源地,河水清澈,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 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南部)、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南北向基本浙赣和湘黔两条铁路线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东西向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线和江西与湖南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的区域。虽然历史上江南区域的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有资料显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发展的突然中断,实际上是与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特大自然洪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少良渚文化遗址如吴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层上都普遍覆盖着一层泥炭层,说明此地曾被洪水覆盖过。另外,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中国的气候也有着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的总趋势。但总体上,江南区域的气候变化幅度要较其他区域小。黄今言主编的《秦汉江南经济述略》一书认为秦汉时期江南的气候条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温高,日平均温度大于0℃的农耕期、大于5℃的生长期、大于10℃的植物活跃生长期、大于15℃的喜温作物水稻的适宜生长期长;二是降水丰富,长江、钱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1600毫米,长江丘陵地区大于1600毫米,为各种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且雨热同季。秦汉之后的江南地区,虽然在具体的气候指数上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特点变化并不大。相比北方的干冷,岭南的湿热,人体在江南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非常舒适度的。

4、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区别

江南文化:江南,原意江之南。“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江南农耕地区称为“鱼米之乡”。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狭义上的江南尤其指以苏南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地区。在中国的历代政权中,江南地区虽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但是远离北方的政治中心。而且,江南的大家世族历来就有耕读持家的传统,并不把经由科举进入仕途看作人生唯一的选择。这样,就造成了江南知识分子对政治的边缘心态。江南文化无为、不争的习性。另外,江南气候润湿、物产丰富,作为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样也形成了江南文化中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性格。再次,正因为远离北方的伦理化的政治文化中心,男女之间的界限没有北方那样的紧张,所以江南的民间风俗轻狂,男女之间传情达意没有受到过多的限制。这样,相比较北方的礼教文化,江南的文化更加性情、率真。在江南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就是历史上因中原地区的不断战乱而南迁的豪门士族。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后来的江南士文化的主体。这些人或者因为家族史中因为政治的倾轧而带来的杀戮之祸,或者因为生活的富足而带来的安逸懒散,厌倦政治、纵情山水、消遣诗文,形成了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士人文化中的狷介、放浪的个性。正是因为以上的背景,造成了江南文化“诗性”的表达方式。它不同于中原地区以经世济用为目的的儒家文化的表达方式,而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个体生命的关注。岭南文化:岭南文化特色鲜明,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塞。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岭南文化吸收了中原文化、周边文化,吸取了海洋文化(包括东南亚与西方),经由融汇、创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就其实质说来,岭南文化的构成主要乃是三种元素———南越的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融合。其中,中原文化的影响随时代的推移,日渐见小。 在剖析岭南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到这个区域的滨海性。唐代中叶已有“广州通海夷道”的名称。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以番禺为最早的、最繁荣的出海口。岭南城市文明的发展,也是与对外交流频密不可分的。大体说来,岭南文化的近现代趋势无疑是中西交汇。它与西方文化形成了“相倚”和“相辅”的关系,开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风气,导致传统的文化架构蜕变为中西交汇的文化架构,近代岭南的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商品文化的表征,开放与变革的观念,传播媒介的发达,都显示了新的文化架构的内涵和风貌。 中国佛教禅宗南派的开创者惠能。惠能所开创的禅学本身具有岭南文化的特色,又给予岭南文化以反作用:它所具有的平民化、市俗化和人的真心本性即佛的观念,表现出对于传统佛教的某种背离.
岭南文化的特点,可概括为几个特性: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直观性、平民性、非规范性。简括为“新、实、活、变”四个字。

5、江南文化都有什么特点

一、江南文化特点:
1、江南山川秀美气候温暖水域众多,人性普遍较灵秀颖慧,利于艺术。
2、在长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过程中,江南居民又养成刚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旷放、豪迈勇武的气质
3、江南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征,社会普遍崇尚文教,重视文化教育。
4、江南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
5、江南文化具有较为浓厚的宗教性内涵,从汉至唐代,江南因地理的相对偏远,受儒家影响要比中原晚而轻一些,在文化个性上也就比中原更自由、活跃,佛教、道教在此的流播非常迅速,进而与古老的好神巫的传统结合,产生了鲜明的宗教特质
二、江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公元四世纪,晋室南渡,在南京建立政权。此后,宋、齐、梁、陈依次更迭,统治江南达272年之久。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南北分治,大大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五代时期,吴、吴越、南唐相继在江南割据,江南地区日益繁荣。特别是公元十二世纪,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据史书记载:“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已完全拥有与北方抗衡的实力。
 然而,历代定都江南的朝廷,似乎无一例外地,缺乏统一中国的魄力和雄心。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在秦淮烟水姑苏画廊西湖山色间,消磨殆尽。即便是汹涌如斯的钱江潮,也只能激起文人墨客的几声赞叹,却激不起统治者的半分豪情。于是,“偏安江左”,就成为中国史册中一个无可奈何却又顺理成章的词汇。
军事上的孱弱苍白,反倒成就了江南地区的安宁,使其不至像中原那样赤地千里、战火纷飞。与此同时,江南文化从不同方面展现出盎然的生机:诗词歌赋、音乐美术、宗教哲学……可以毫不费力地举出一大串中国文化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萧衍、沈约、萧统、王羲之、谢灵运、谢朓、庾信、江淹、李煜、范仲淹、王安石、陆游、唐寅、文徵明、顾炎武、钱谦益、龚贤、李渔、袁枚以及唐宋以来大批的诗人词人,其中包括文治武功的君王,名位隆显的重臣,落魄江湖的世族,孤独寂寞的太子,长歌当哭的后主,历经世变的遗民,告老还乡的罢相,钻营仕途的考生,寄情青楼的名士,息影林泉的隐士,怀古伤今的吟者等等。每个人都以其特有的灵性,在江南尽情挥洒不羁的才华,同时也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留下江南的丽影,留下自身的生命烙印。
江南无疑是美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南梁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看似闲情的一笔。据说叛降北魏的陈伯之,面对字里行间的故国风光,骤然思乡,很快率众归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的词句至今脍炙人口,而《忆江南》这一词牌也千古流传。“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是刘禹锡在金陵徘徊。“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杜牧在扬州游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苏轼在西湖泛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又是韦庄的赞叹了。杏花春雨的江南是这般绮丽,激发了文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文人的生花妙笔,又使江南的自然风光更添姿色。无怪乎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便欲兴师南下,“立马吴山”了。
不独完颜亮,富饶美丽的江南,曾吸引无数塞北首领垂涎的目光。胡人的铁骑,多少次越过长江,企图用刀与剑、血与火,征服这方土地。然而,游牧民族的戾气,反被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容。可以说,每一次游牧民族的南向牧马,汉文明的衣冠南渡,都是对江南的一次开发、拓展和提升,也是对江南这个概念的锤炼。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锤炼中,江南长大了,成熟了,它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了。
然而,不可否认,这种形象,并不完全是江南真实的样子,而是人们希望江南应该有的形象。“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编织的一个梦。江南二字,经过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苦心经营、情感浸润,更多地成了一种人文概念。
其实江南的概念体现了一种终极追求:乌托邦情结。这种情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中原的厚重底蕴无法满足人们的渴望时,江南,就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栖居地,世外桃源。

6、江南、西南,有什么区别?

西南地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指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西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结构十分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经济相对发达。
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一般指中国南方地区西部(不含青藏高原)的广大腹地,主要包括四川盆地、秦巴山地、云贵高原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重庆、四川省南部,陕西省南部、云南省大部、贵州省、湖北省西部、湖南省西部、广西西北部。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今苏南、皖南、赣东北、浙江北部以及上海全境。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和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

7、为什么江南文化在历朝历代的官方意识形态里地位这么高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东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分地区
江南曾经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
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经济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北方劳动人民不断南迁,既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劳动人民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是江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三吴地区的农业尤其发达,水利工程的兴修很受重视,如东晋在曲阿(今江苏丹阳)修新丰塘,溉田8百余顷;在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筑荻塘,溉田千顷;在会稽句章(今浙江慈溪西南)修复汉代旧堰,溉田2千余顷。南朝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2千余顷;修赤山塘(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上接九源,下通秦淮。人们在河道建立堰闸以控制水位,旱则开启,引江水灌溉;涝则关闭,避免泛滥成灾。又筑堰围湖,开垦出土壤肥沃、产量很高的“湖田”。因此,三吴成了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臣语)。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作坊如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与冶唐(今湖北武昌),除兵器外,多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鍒法,即把生、熟铁混杂冶炼,反复锤打,成为质量较纯的钢铁,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蚕茧一年收获四五次,而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一年收获八次。国家专门设立锦署,使丝织业逐步发展起来。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既能制造载重2万斛(约2千吨)的大船,又能制造速度很快的舰只。其它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最大的城市,南朝萧梁时拥有140余万人口,成为各地农产业、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贸易市场10多个,来往船只成千上万。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中原”“边疆”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根据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区是苏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江西北部。江南核心区是所谓“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因其位于平原泽国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滨海江南相区别,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认为是狭义江南。
江南文化下的一些次文化区域,如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金陵文化、楚文化、江淮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刘士林教授认为,自成一体的、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的某种区域文化,通常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二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江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正是在诗性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文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由于诗性与审美内涵直接代表着个体生命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说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在江南文化中才实现了它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并在现实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区域文化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交互作用下逐步整合显现出来的,它包含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认识的总和。一方面,它不断变易、逐渐丰富,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渐次展开而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并沉积;另一方面,它又相对稳定,始终保持着一些使之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特品质。而在此过程中,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常常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限定,规定了这一区域文化精神的历史走向。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里,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缤纷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仅就汉民族文化圈而言,大体可以以长江为界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文化区域。“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的清辞丽句形象地概括了两地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方草木葱茏、清奇瑰丽,北方则土厚水深、雄浑阔大,在这样有着显著差异的自然环境中孕育成长的人文风气亦因此而各具特色。
而在大的江南文化区域中,东南地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特别是唐宋以来,东南地区逐渐成为天下财赋之所区、士大夫渊薮,“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也从‘开封——长安’东西向轴线彻底移向江南地区,最终落在‘杭州——苏州’南北向轴线上。” 也正如宋史专家刘子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这是史所稀见的。”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些区别,其中人文江南多指的便是苏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皖南的芜湖、池州、铜陵宣城、黄山、马鞍山,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以及上海。有时地处江北的安徽安庆和江苏扬州和江西上饶景德镇、九江也被归纳到江南文化的范畴。从唐宋起所赋予江南的文化,让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真正变为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往和憧憬的词。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长江三角洲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至迟在明代,苏松常、杭嘉湖地区就已是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也将五府乃至七府并称,因此,最早的江东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事实上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苏州是中心的中心),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镇、村市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8、试从文化、历史、地理、气候和经济等多个角度,对江南地区进行介绍

南方的天气比较温润,空气湿润度高,雨量充沛,有利于水稻等喜水植物的生长,但是,气候太过湿润则会导致物品容易受潮,易霉变,而雨量大则会发生洪涝灾害,至于交通方面,南方水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沿海沿江更是深受其利,而过度发达的水利交通则会使南方的河道等的水质发生变化,过度的船只流量,过度的排弃废物会导致江河的鱼虾大量死亡,造成水产业的损失``,``
有几个主线,第一个,水利交通发达,第二,气候很好,第三,稀有金属含量丰富,第四,全国三个工商业发达区,京津唐,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有两个在南方,为全国的经济集中区,第五,粮食产业发达,有几个大型的商品粮基地.
暂时就这几个,

南方的很多地方已经现代化 产业集中 交通发达 服务业发达 政府职能民主化
程度高 人均收入高 城市建设规化好 很多城市很早就开始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深圳是中国唯一国际花园城市 绿化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而且各方面极具现代化 北京 上海等整体现代化程度都不高而且很排外北方城市相比南方城市都排外得多 主要是发展迟
南方的城市比较务实 人也一样 比基础设施 比表面现象 而深圳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高过国内其他城市
而南方的城市由于发展得早 已经很市场经济化 政府职能也转变较好 ...

9、江南有什么特点?

一、江南文化特点:

1、江南山川秀美气候温暖水域众多,人性普遍较灵秀颖慧,利于艺术。

2、在长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过程中,江南居民又养成刚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旷放、豪迈勇武的气质

3、江南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征,社会普遍崇尚文教,重视文化教育。

4、江南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

二、地形特点:

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

(9)江南西南气候文化扩展资料:

代表城市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宁波、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九江、上饶、景德镇等。

气候条件

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的区域。虽然历史上江南区域的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有资料显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发展的突然中断,实际上是与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特大自然洪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不少良渚文化遗址如吴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层上都普遍覆盖着一层泥炭层,说明此地曾被洪水覆盖过。另外,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中国的气候也有着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的总趋势。但总体上,江南区域的气候变化幅度要较其他区域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