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漫谈形声字(1)
方块汉字古老而神奇,精美而恢宏,智慧而灵动,且历久弥新,充满活力,不仅让国人自豪,而且也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钟情和热爱。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种表意文字,但“表意”只是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的。我们的祖先在造字过程中,由象形、会意到形声,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发展道路。“形、音、义”是汉字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必须通过辨形、读音、明义,才能正确地认知和应用汉字。
总体上来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能像学习拼音文字那样,通过掌握几十个字母及其拼读规则,便能基本上正确读出任何字词的发音。这也是学习汉字的最大难点之一。
但是,汉字的形、音、义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关系。“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是人们分析汉字造字方法时归纳出的六种体例,也是汉字的“造字之本”。但后世学者也有人提出“四书”说,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假借只是用字之法,也即“四体二用”。当代学者唐兰则又提出“三书说”,认为象形、象意、形声“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无论“六书”“四书”抑或是“三书”,形声字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有研究资料指出,在可辨认的1700多个甲骨文字里,形声字仅占20%。到了汉代,在《说文解字》收录的9300多个文字中,形声字占总字数的82%。到了清代,《康熙字典》收录的46000多个文字中,形声字约占到了总字数的90%。而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所占比例则高达9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科技的进步,又造出了许多新文字,比如化学元素及其诸多化合物的名称,以及一些音译专用字等则几乎全部是形声字。应该说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也代表着现代汉字的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在学习汉字时会自然而然甚至下意识地利用形声字的声符确定字的读音,于是便有了“识字不识字,先识半拉字”“秀才认字认半边”的俗语。当然这常常会造成错读、误读,甚至会闹出笑话。为了正确认知汉字,离不开查阅字典。然而,以往及现行的字典主流是采用传统的以形符、意符为主的部首检字法或按发音排列的音序检字法。在传统的部首检字法中,形声字大多都被散布在以形符为主各不相干的部首中。而在音序检字法中,只有发音完全相同的形声字排列相对较近但并不集中,转音或变音的形声字则仍散落各处,而且又出现了多音字在不同音序中排列,查找认知生字时颇为不便,对于分类集中学习汉字则更为不宜。
有鉴于此,编写一部主要以声符为部首的汉字字汇集,把相同声符的字集中在一起,对于查找、学习形声字,了解掌握形声字的发音规律及相互关系则颇显必要。在这方面前人曾做了不少努力。先是清朝文字学家朱骏声按形声声符编排字头,从16000多个形声字中分析出形声声符1137个,编撰出《说文通训定声》这一文字学巨著。近百年来,一些外国人如比利时来中国传教的神父罗秉铎等,为了便于他们的工作人员学习汉语,就曾编写了用声符作部首的字典。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敏先生则于1980年出版了颇具特色的《李氏中文字典》,此后也有作者编写了类似的字汇集或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