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亭
- 亭
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亭子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亭最初是供人途中休息的地方,后来随着不断地发展、演变,其功能与造型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应用也更为广泛。汉代以前的亭子,大多是驿亭、报警亭,亭子的形体较为高大。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游赏的小亭。亭子不但成了赏景建筑,也是一种点景建筑了。南朝时,园中建亭已极为普遍,亭子的观赏性逐渐代替了它的实用功能。唐宋以后,亭子的造型更为丰富多样,建筑更为精细考究,尤其是皇家宫苑中的亭子,常用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亭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量小巧、式样丰富。
- 亭子的平面形式
亭子的平面大致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及些较为特殊的三角形、五角形、九角形、扇形、梅花形等。
- 亭子的顶式
亭子的顶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十字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几乎包括了所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其中又以攒尖顶式最为常见,根据其平面的不同,又有圆形攒尖顶、方形攒尖顶、三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多种造型。
- 木亭
我国古亭以木构架居多,称为“木亭”。木亭中以木构架黛瓦顶和木构架琉璃瓦顶最为常见。黛瓦顶木亭是我国古典亭子的主要形式,可谓遍及大江南北,庄重、质朴、典雅、俊逸,各具特色。琉璃瓦顶木亭多见于等级较高的皇家园苑,或一些坛庙、宗教建筑中,色彩鲜艳,华丽辉煌。
- 石亭
石亭就是由石头建造的小亭,在我国古亭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相较于木亭,石亭的寿命更长一些,目前中国现存最早期的一些亭子都是石建亭。早期的石亭多是模仿木结构造法,以石料雕琢成相应的木构架建成。直到石结构逐渐成熟后,石材料的特征才得以发挥。明、清时,石材的特性渐为突出,构造方法上相对简化,出檐较短,形成质朴、纯厚、粗犷的风格。
- 砖亭
砖亭是采用拱券和叠涩技术建造的小亭,它既有木结构的细腻,也有石结构的粗犷、厚重,同时也不乏自己的特色。相较于木、石亭,砖亭出现的较晚一些,因为叠砖砌筑是建筑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的。
- 竹亭
竹子挺拔秀丽、高雅清润而四季常青,历来为人们所爱。白居易《养竹记》中就有“竹似贤,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言,称赞竹的节操。以竹建亭,亭子也有了竹的高雅。据记载,竹亭早在唐代时就有建造。
- 铜亭
铜亭就是铜制的亭子。全部用铜铸造的亭子并不多见,因为其造价非一般人能承受。现存北京颐和园内佛香阁旁的铜亭,就是一座难得一见的全铜铸造的亭子。
- 凉亭
亭子的四面通透、开敞,不安装隔扇,更不安装木板,这样的亭子就叫做“凉亭”。凉亭便于观景,更适合在炎热的夏季里乘凉纳爽。
- 路亭
路亭大多建在乡村、路边,在自然清秀的山水中,偶尔出现一座路亭,常常会给旅行者带来惊喜。因为它是特别的景观,也因为它可以让疲惫的旅人歇歇脚。
- 水口亭
水口亭是镇水口的亭子,它大多建在村落的水口,以镇风水。水口亭多出现在一些山野村落中,是重视风水地区常见的设置。
- 方亭
方亭就是平面为方形的亭子,一般来说方亭主要是指平面正方形的亭子。方亭的顶式与一般的亭子一样,大多为攒尖顶。
- 长方亭
长方亭就是平面为长方形的亭子。长方亭在我国的南方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园林中,并且常常做成三开间形式,中央开间大,左右两开间略小。
- 圆亭
圆亭就是平面为圆形的亭子。圆亭的柱间距离等做法与六角、八角等平面的亭子相仿,但顶部做法较为复杂,要求檁、梁、枋等与圆形的顶部相应,要随着顶部由下至上、由大渐小而变。
- 半山亭
半山亭主要并非按形象来命名,它是指依附其他建筑而建的一种亭子,比如六角亭、八角亭、圖亭、方亭等,都可以依附于其他建筑或墙体而建,并且因为是依附于其他建筑或墙体,所以只要建成半个亭子的形式就可以了,因而得名“半山亭”。意谓“有靠山的半亭”。
- 十字亭
十字亭一般是顶面略呈十字形的亭子。有的是中为一带正脊的主体,前后各带抱厦,拼成十字平面。有的是中间突起,四面带抱厦,也呈十字平面形式。相对来说,十字亭比一般的亭子造型要复杂。
- 凤凰亭
凤凰亭是形如凤凰展翅式的亭子。凤凰亭一般来说大多由三座亭子相连,一亭居中为主,两侧两亭为翼,整体的平面构成非常漂亮。陕西西安的大清真寺内的一真亭就是一座凤凰亭,在六角形的主亭两侧,各有短廊连着一个三角形的顶,就如两个三角形的亭子。三者结合犹如凤凰展翅,加上飞翘的檐角,美妙至极。
- 鸳鸯亭
“鸳鸯”往往是“双"或“对”的代名词,因此鸳鸯亭就是指两亭相连或是一亭两顶形式的亭子。
- 双亭
双亭就是亭体由两座亭子相连构成。双亭的形式比单亭更富有韵味,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因为这样的亭子首先在数量上就比较少,此外它的平面比较特殊。双亭有双圆亭,也有双方亭,有重檐,也有单檐。
- 流杯亭
流杯亭在亭子的外形上并没有特别要求,它的特点是在亭内陆面上设有弯曲回绕的流水槽,以经流水。这种亭子是仿古代曲水流觞的典故而制。“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活动,每年的三月份文人雅士会聚郊外溪边,分列于曲折流水的两岸,将酒杯放在水中顺流而下,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作诗,否则就要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