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悟新课改

杨雪莲

我有幸领略了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听取了专家报告等,感受着他们的激情,一个个睿智的学者,一位位和蔼的长者。他们给予我的不单是启迪,更多的是感动。课堂总是耐人寻味的,你越嚼它就越有味儿。事隔几日后的今天似有一种品味人生的喜悦,头脑中也萌生了这样几点思考:

一、文本唯其情感才有生命,情感唯其积淀才有价值。“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憾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语文,同样情感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于老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为学生范读课文潸然泪下,在场的同学、老师无一不被感染。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听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了于永正老师引领学生以读生情的艺术,我不得不惊讶于“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语文课堂上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乏味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在课堂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我仿佛领悟了教学的“真谛”:要上好课,一要有扎实的功底,二要有精彩的设计,三要有真挚的情感。

二、教育呼唤有智慧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他扮演的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道德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道德和知识获得的向导、学生问题解决、研究的合作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学生的挚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体悟他们的情感体验,才有平等对话的基础,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教师应该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是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这次的活动结束后,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因为,我隐约地从于永正身上找到了我一直苦苦追求的艺术,一种与教材沟通的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