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谈“开会文化”

看电视谈“开会文化”

渐新堂

贴出博客渐新堂上的旧文,在反对形式主义猖獗的今天,聊增一笑。

昨天中午,看凤凰卫视杨锦鳞的“世界论中国”节目,谈的是“开会文化”。

节目中采访了很多老外,这些人对中国的开会文化是很有感触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难受,时间耗不起。当然,也有一些商人说现在中国搞贸易的人,开会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比较务实了。就连港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开会也有看法,刚开始参加是兴奋新鲜,参加了几次就深深感到时间耗不起,耽误了做生意,很无奈,幸好还有手机和电脑弥补。现在两会一开就是十五天,难受。因为参加两会的人绝大多数是政府官员,他们的工作似乎就是开会,开一百天都无所谓。还有庞大的主席团,不发言只表明自己的地位。

我们平时的开会也何尝不是如此。仔细一想,开会文化中的第一要务是形式主义要做到极至,因为是公开的隆重的。包括座位安排,座次排序,发言顺序,说话长短。至于会议的目的,非常简单,表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态度(曾经开过会)就行了。会议的内容是没有人关心的,千会一腔,十年一调。最典型的是在一所学校开现场会介绍经验,下面的一位参会者发现是两年前的讲话,几乎一字未改。上前年的春节晚会小品对会议重要的讽刺:不同会议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汇报提纲来传达!

现在汇报工作,一说就是我们关于这个问题开了多少次会议:大的小的,高层中层全员的,这个系统那个部门的。领导视察调研,一定要尽量大规模的陪会团,不然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身威,下面则想表达出陪会的人不多不足以表达出对领导的尊重与敬畏。甚至同样的调研视察,一轮又一轮的重复搞,既没有整理也没有汇报,更没有面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梳理绾总,弄得下面苦笑不已:我们不是已经被调研汇报过好几次了吗?

很多会议内容只需要写一两行字让人知道做什么就可以的,非得要耽误大家的时间集中起来慢慢唠叨不厌其烦地以表明自己身份的存在。凡是不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的确都不应该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难怪有人说,过去当官靠的是笔(写文章),现在当官靠的是嘴。嘴一张就得有听众,就得有陪会的人。看一个官员的水平就看会不会说,能不能说,善不善说,说得越长水平似乎就越高,能力就越强,提拔的空间就越大。

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少,发现的问题越来越浅,解决的问题越来越虚,然而,我们的会议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隆重越来越多样……

一则段子对会议文化做了些概括:

当今会务规则: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解决关键问题不开会,解决扯淡问题常常开会。

有委员建议建立无会日无会周,我说,还可以建立无会月。

大家都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2007-06-18 06:37:5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