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试图撼动大树的蚍蜉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张绍山/文

试图撼动大树的蚍蜉

——读祝勇的《1894,悲情李鸿章》

在集体趋势的洪流中,个体不过是一朵浪花,或为一叶扁舟。李鸿章生逢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试图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但对于这个暮气十足的帝国来说,丝毫的改变都犹如蚍蜉撼树。
李鸿章,一介江淮书生,

1

24岁

考中进士。

2

25岁

入曾国藩幕府,创立淮军,在上海成功镇压太平军。

3

39岁

任江苏巡抚。

4

47岁

接替老师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兼任北洋大臣,逐渐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

美国总统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人物,还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有人称李鸿章为“中国的伊藤博文”,也有人称伊藤博文为“日本的李鸿章”。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1897年,李鸿章访问美国纽约,纽约50万人涌向街头争睹李鸿章的风采。《纽约时报》报道说:“曼哈顿西街挤满了人,许多人清晨就开始赶来”。李鸿章乘坐的船从列队的美国军舰中穿过,美国军舰鸣礼炮19响,还进行了精彩的水上表演,欢迎这位“世界三大伟人之一”。李鸿章与德国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894年,这一年李鸿章71岁,正当他在官场与商场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和大清王朝的命运,他从“中兴名臣”变成了“千古罪人”,大清王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着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同覆灭。
李鸿章的失败有其历史背景。早在康熙时代,清廷就十分注重任用汉族官员,但汉族官员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因为大清以武力夺取了汉人的天下,如果兵权控制在汉人手中,朝廷是不放心的。导致清廷不用汉官又无以治天下,汉官有心报效朝廷,却被视为政治上不可靠,是进亦忧、退亦忧。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同治、光绪统治时期,大清帝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黑暗,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帝国的臣民们看到希望,除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军工企业相继创办投产,天津机器局甚至于1880年试制潜水艇,如果没有甲午战争,这个帝国完全有可能和平崛起,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同光中兴”。
1875年成立的南洋水师和1888年成立的北洋水师,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队。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成功,必然引起清朝权贵的疑心,他们担心李鸿章拥兵自重,或中饱私囊,于是反腐就成为他们对付李鸿章的杀手锏。骂洋务的成为清流,办洋务的成为浊流。
清流们占据道德制高点,居高临下,站着说话不腰疼。历史上主战派是最好当的,他们只需动动嘴,就可以博得满堂彩,反正炮灰有人当。打胜了,证明他们正确;打败了,自然有人背黑锅。
1894年,为了庆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政府预算了60万两白银。这些费用足以购买3艘“吉野号”,把日本海军打个稀巴烂。北洋舰队1888年后再也没有资金买船。1892年,清政府公开宣布,因老佛爷寿庆,海军正式停购军舰。
此时的李鸿章,已向英国订购主力巡洋舰,其速度快,航速高达23节,北洋舰队航速最快的“致远号”只有18节;其火力足、射程远,每分钟发10炮,北洋舰多数是几分钟发一炮。由于资金未到位,英国人迟迟未交货。而日本国会通过决议,抢先购买此舰,命名为“吉野号”。李鸿章组建的北洋舰队当年号称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由于大清荒于军备,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被日本甩在了身后。
国难之际,大清帝国国库里的黄金白银,都化作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游船画舫。1894年11月7日,这一天慈禧六十大寿,就在这一天大连要塞失守。在庆典现场,慈禧下达懿旨,赏赐皇帝和大臣听戏三日,一切军国大事放下停办。还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令其终生不欢”。11天后,日本人在旅顺屠城。随之,日本东京也在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丝毫不逊于慈禧的万寿庆典。
甲午战争,不主战的是李鸿章,被逼出战、战之不胜的也是李鸿章,所有黑锅都背在他身上。他前往日本谈判,签订《马关条约》,遭遇刺杀,险些丧命。或许,这个帝国重臣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他的死还为时尚早。
6年后,还有更大的屈辱等着他:1901年,清朝与八国联军缔结城下之盟,签订《辛丑条约》。这之后,李鸿章怀着忧愤之心,离开了这个耗去他所有才华和梦想的朝代。他知道,签下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而是千古骂名。他的政敌早已为他准备好了各种型号的明枪暗箭,各种不同罪名正等着他去认领,国人的唾沫也将把他淹死。
李鸿章深知蚍蜉不能撼动大树,但既然别无选择,就只有义无反顾。

寻找小趋势


主  编/刘庆芳

微 信 号/461269457

投稿邮箱/cqwslqf@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