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哲学的启示:金钱观和荣誉感杰出的教...
叔本华哲学的启示:金钱观和荣誉感
杰出的教育家伊比鸠鲁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天生的迫切需要,比如:食物和衣物,如果这一类无法得到满足的话,人就会感到痛苦;第二类是性欲满足;第三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追求奢华、排场、铺张和辉煌,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很难得到满足。
一个人所拥有的某种财产的绝对值并不能决定他在财产方面的需求能否满足,相反,就像叔本华说的,“财富就好像海水,喝的越多就越觉得渴”。但是,现实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最首要的愿望总是金钱,人们对金钱的热爱远超其他一切,并且经常因此受到责备。
人们对金钱的狂热是自然本能,无法避免,因为金钱的好处是绝对的,它不仅仅能满足某种具体需要,还能够满足多种抽象的普遍需要。但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所拥有的财富看作能够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灾祸的城墙,而不是用来挥霍、享乐的许可证,并且只有从金钱的奴役中解脱出来,才会得到命运的眷顾,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除了管理好自己的金钱,防止肆意挥霍而落得困苦不堪的境地之外,管理好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也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正确评价我们的自身价值和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有益的。但实际上,通常我们对他人看法的重视程度和我们对此的担忧程度,都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这是一种人类天生具有的疯狂。不管我们要做什么事还是不做什么事,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他人的看法。
其实,我们之所以那么担心和害怕,无非就是想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1846年3月31号,《泰晤士报》报道了一件这样的事情:一名手工制作学徒谋杀了自己的师父,在执行死刑的那天早晨,犯人显得异常安静,他唯一关心的就是能够在亲眼看到自己生命结束的人群面前,鼓起勇气,表现得勇敢。
终于,在绞刑架面前,他大声地喊出了所有人都能听到的话:“啊!就像多德博士说的那样,我马上就能够知道那个伟大的秘密了!”接着,他站在绞刑架梯子上向四周观望的人鞠躬,人们看到他的行为后都忍不住发出了热烈的赞扬声。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真实的现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担忧、烦忧、辛苦、愤怒和恐惧都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脱不了干系。可是,我们应当明白:人们头脑中大多数的看法和见解都是虚假、离谱、不分是非的,所以我们可能完全不必在意这些看法。
“太过在意别人看法”会让人类产生三种不必要的情绪:好胜、虚荣、骄傲。
虚荣和骄傲之间的区别在于:骄傲是相信自己在某方面拥有独特的价值,而虚荣则是让他人相信自己在某方面拥有独特的价值。每个人不是想要骄傲就能骄傲的,因为只有一个人对自己卓越的有点的价值有着由内而发、坚定的、不容动摇的信心,才会有真正的骄傲。而那些只会摆出骄傲的虚假架势的人,最后都会原型毕露。
我们在他人眼中的表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名誉、地位和名声。地位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得到他人虚伪的尊敬,而名誉要相对复杂些,从客观方面来讲,名誉就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评价;从主观上讲,名誉就是我们对他人评价的忌惮。任何一个没有彻底堕落的人,都会有名誉感和耻辱感,都会特别珍惜前者。
名声是最高级的荣誉,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荣誉,但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名声。名声的大小与它获得它所要克服的困难的大小成正比,所以一个人想要获得名声,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还要拥有最高的思想禀赋,除此以外,经受繁琐、辛劳的考察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名声常常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水平有关,伟大的成就有时不能立刻为人们认知,但是它根本上依旧是个人内在的体现,具有价值的不是名声,而是他借以获得名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