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销魂的30种早餐01
有句话,不晓得你们听说过伐——每天叫醒上海人起床的,不是梦想,而是早点心。早点心之于上海人,不仅是一种美食文化,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行为艺术。葱油饼、生煎、锅贴、小笼包……无数美味的沪式早点,更深藏着一份生活里的烟火气,诉说着一段段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Day1:大饼包油条
形容大饼的量词是什么?一只,一个,还是一块?统统不对,应该是一副。大饼配上油条才算得上是一副标配。上海大饼的面团不用发酵粉发面的,讲究点的是用老酵面将面团捂上十几小时左右才揉面团。口味还分为甜、咸两种:甜大饼是白砂糖做馅儿的,外壳撒满白芝麻,委实香得很;咸大饼搭配葱花,刚出锅时那叫一个香气四溢!
把热腾腾的油条弯几下放到大饼当中,再对折,切记要把酥脆的那一面朝里,不然屑咧嗦落掉一地,吃相就不好看喽。再来一碗加满了白砂糖的豆浆,尤其是大冬天的早上来一套,人瞬间舒坦了。
Day2:粢饭糕
说到上海点心,尤其是早点,粢饭糕是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要提到的。四四方方的一块,油炸至金黄,咬起来喷香松脆。一样是油炸,因此做粢饭糕的早点摊往往和油条摊并存。
中式快餐店里供应油条的有很多,相对而言粢饭糕就比较难觅芳踪。反而是餐馆里越来越多地将粢饭糕列为点心,切得更精致,卖得更金贵。其实粢饭糕的另一个传统,聪明的上海主妇往往是用家中的隔夜饭自己做,不仅解决了家里人的早点,还“环保”地消耗了剩饭,一举两得。
Day3:浇头面
以阳春面为基底、搭配丰富浇头的本帮面,是上海人精致讲究又接地气的味觉记忆。浓汤之上的各种喷香浇头,光想起来就让人食指大动。大排面、鳝丝面、爆鱼面、大肠面、黄鱼面、八宝辣酱面、雪菜肉丝面、辣肉面等,这些都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浇头面。
Day4:馄饨
上海人不太擅长做面食,但这馄饨倒是算少有的精品。同样是馄饨,吃起来也是大有讲究:小馄饨重皮,飘逸轻柔像薄纱,猪油紫菜蛋皮虾米鲜辣粉少不了;大馄饨重馅,最好是碱水皮,馅料扎实紧凑饱腹感十足!当你早餐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不如出门寻一碗老上海馄饨,追寻那抹袅袅热气,暖胃更暖心。
Day5:小笼
上海人爱吃小笼。热气氤氲,满一摞,蒸的是上海的风味。小笼,是昵称。正名该叫小笼馒头,小笼包那是外地人鼓捣的名堂,上海人是不认的,在上海,这就叫小笼馒头。
传统上海小笼,十四个褶。做这皮子,颇有些技巧,不使擀面杖,案板抹些油,上面剂子,掌心一按,皮子就成了。手上没点功夫,这“油台面”,是按不出的。皮子用中筋面粉,冷水和面,老师傅多会加些盐,或小块烫面,添些劲道。面剂子,分紧酵(不发酵)松酵(半发酵)。梅肉和馅,筋络少,肥瘦比例得当,是做馅的好料。品质要求高些的,馅儿得掺着来,多是腿肉混着五花。腿肉劲道,多则易柴;五花肉,带油脂香,松软,做馅儿易散。偏生这么一混,汁儿鲜,肉有咬劲,妙哉!
小笼里的汤汁,早年用的水打的法子,纯凭鲜肉蒸出的汁,鲜得掉眉毛,只是做来繁杂,存储也难。而今多是靠皮冻出汤汁。加皮冻,讲究些,就纯用猪背皮,能出牛乳色,是顶好的皮冻,蒸出的汤汁,鲜味儿足。蒸熟后的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