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们该怎样看待分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学校或班级里,考试分数就成了“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分水岭”。在部分老师眼里,学习好代表了就是一个好的学生,而学习差就是一个“差”学生的代名词。因此,每个班都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而且往往是泾渭分明。在有些班级,无论大考小考,老师总是喜欢根据考试的分数给学生排排队。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张贴着有“好”学生的巨幅照片和分数。即使同学之间,也因为分数而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差”学生成了大家嘲弄、孤立,甚至是被欺负的对象。学校或班级里评先评优或推荐学生干部,自然都是被分数高的“好”学生给“瓜分”了,好事自然是与“差”学生无缘。因此,分数也就成了一个学生在班级里尊卑、高下和优差的重要标志。
当然,我们的部分小学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对学生的成长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不再仅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差,还要考查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显然,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那么,我们中小学教师该怎样看待分数?我们来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我们认为,不可把一切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结论:分数好,孩子就好;分数‘不合要求’,就等于学生‘没有达到水平’,这种奇怪的、教育上无知的观点,看不见人是许多种特点、品质、能力和喜好的和谐统一体。”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一言中的说到了我们目前基础教育的痛处:即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分数掩盖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我们认为,分数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全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当一切都是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学生注定都是失败者。因此,仅仅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与好差,显然是不公平、不客观的,也是有失偏颇的。
不言而喻,以考试分数来区分“好”学生与“差”学生,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那么,是否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不需要考试分数呢?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回答说:“我绝不是说要把分数根本驱逐出学校,不是,没有分数不行。而是要等到孩子已经懂得自己的智力劳动的质量取决于他自己在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这个道理的时候,才在他身上使用分数。”“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给学生打‘2’分,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有经验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当一个学生还做不好作业时,教师就不给他打任何分数,永远不堵塞他争取好成绩的道路。”显而易见,分数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要让分数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和谐统一起来。
不可否认,在中小学分数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我们既不能把分数作为学生优劣的标志,也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该怎样发挥分数的评价功能呢?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认为:“不可把对知识的评分当作一项独立的事情从教学过程中划出来……评价是教师手中的一种基于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者的一种惩罚……我发现了依我看来是极其细致的教育艺术的特征:善于在孩子的内心和头脑里激起获得知识的欢乐感,总结这些教育大师宝贵的点滴经验,我尽力使学生不为追求分数,而为体验智力上激动人心的感情而去发奋学习。”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分数对学生的评价功能应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分数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仅仅是学生评价的一个方面(部分);二是分数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明白下一步努力学习的方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惩罚“工具”;三是要让学生在考试分数中品尝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和幸福感,而不要引导学生刻意去追求分数。显然,针对上述的分数评价功能,在我们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分数评价功能已经被严重异化了,因此分数的评价功能也就失去了其本意。看来,目前的分数评价功能已经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初衷,需要我们逐步改进和完善。
过于强调分数的评价功能,往往就会导致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更加片面性,即过度关注学生学习,导致了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局限性。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把学习当成学生的唯一活动领域,那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众所周知,由于多种因素,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兴趣爱好有差异,那么有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这个领域里取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屡屡失败,从而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信心,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才能的不平等,连学生本人早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看出来了。他们懂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到达智力发展的同样高度。这一情况在今天就成了实现全面发展思想的一大堆困难和一连串重要的、微妙的、复杂的问题的根源。”“现在,我们的许多麻烦的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在许多学校(也可能绝大多数学校)里,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对他的知识的评分,就是他能接近学校里所定的那个最高限度的程度。已经牢固地形成了一种习惯的看法:一个人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人,得了坏分数,他就毫无用处。”
因此,霍姆林斯基非常急切地呼吁:“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的呼吁,事实上是给我们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们不要过度关注学习,不要过于依赖分数,要看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机器,要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客观、公正和全面地评价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我们要永远铭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我们认为,孩子的童年是多姿多彩、色彩纷呈的,孩子与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包括家长)不能让学习“霸占”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的青少年时期只有学习、学习、学习,还要有丰富的、精彩的人生体验和美好生活,要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几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希望对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给孩子们心灵的幸福。”“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