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四(21)

有没有说,这个脉气中只有病气没有正气呢?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一旦脉象中只有病气,没有正气的时候,没有正气人都没有了,所以我能体会到的脉象,只有病人还活着,你体会到的脉气,必然是正气与邪气就是这个病气和正气相互夹杂,相互柔和在一块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去摸脉,体会的重点首先是正气的强弱,其次是邪气的强弱以及它的具体的形态。为什么首先要体会正气的强弱呢?因为正气的强弱决定了我们用药的方向和药量。正气很虚的时候,一定要先去急救正气。

正气如果不是很虚,我们就可以先驱邪气。驱邪气,药量的大小,也不是完全根据脉象里邪气的强弱或者它具体情态来决定,也要根据正气本身强弱来决定药量,至少药量是根据正气的强弱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摸脉,需要掌握的情况,就是一个首先看正气的强弱,这股清透之气的多少。其次是根据邪气的性质,邪气是单纯的气结、还是有痰浊、瘀血还是比较顽固的结滞?它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脉象,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治疗,来驱邪气,来治病,但是药量的大小,用药的强弱,用药刚柔缓急的取舍,还是要根据自身正气来决定的。正气越足,你用的药就可以越猛一些;正气越虚,用的药就要缓和一些,缓缓去病。一切都是以正气的虚弱为根基来处理,所以摸脉很重要。如果你摸脉连正气的虚实都摸不出来,你用什么药啊?有的人脉象正气很虚,邪气相对来讲比较实、比较足的时候,有时候也不可以用很猛的药,也要缓缓来的。那么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都是这种正气不是很虚,邪气相对比较实、比较盛,这么一种状态,我们治疗的时候就可以先祛邪、再扶正,遵循这么一个原则。

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邪气具体的性质、病位、强盛?《内经》里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借鉴,它说疾病感染人体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先是皮毛、然后肌肤、入于经络、入腑入脏,是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摸脉的时候,在脉象上也是邪气和正气的拉锯战,相互交持的一个状态。你在脉气的体会也是由浮到沉,浮中沉嘛,由浅入深的这么三步,脉的感觉去体会病的部位的深浅。一般来讲,你摸到的脉气在一个比较表浅的部位,郁结比较重,郁象比较明显,比如说脉弦、脉滑等等,那么它的病气也相对比较浅一些。如果你沉取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不明显了,沉取脉比较弱,那么你感受到的人体的自身正气为主。就是大部分疾病,相当而言,咱们浮取或者中取的时候摸的可能是病气,一般的疾病位置还是比较浅的,不会特别地深。沉取的时候因为病气比较少了,感受到比较多的是人体的正气,所以沉取实际上是应五脏。所以你沉取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五脏之气,感受的是正气。那么我们在对邪气的把握上,一个是从脉象的浮中沉不同的部位去把握,看看它是属于比较表浅的邪气、还是比较深一点的邪气,邪气的脉象肯定不是那种缓和之脉,只要摸到不缓和的,它就是病气、邪气,只不过相对来讲,单纯的弦象就是气郁,有点滑象可能是痰浊,有点涩可能是瘀血,有点紧的话可能是寒气,大家可以结合《四圣心源》里的二十四脉再去看。

不同的六部,左右寸关尺,不同的部位它代表了相应不同的脏腑,也是有一些区别。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六部脉不同的浮沉之间去体会出邪气在什么位置,它的强弱有多大。你比方说,外感表寒的时候,六部脉都是浮紧的,脉偏浮、偏紧,紧为寒,浮为表,你就知道它的邪气都是郁结在肌表,是寒邪,束缚肌表,表气不能开达。沉取的时候,它的脉象可能就没那么紧,沉取不紧,说明里面的正气是其实偏虚的,整个正气都郁在肌表去抗邪了。那么这种象,你就可以用麻黄汤之类的,帮助正气开达表气,驱邪外出。这是从整个脉的浮沉方面来判断邪气的位置。从脉的部位来讲呢,比方说中焦痰盛的时候呢,中焦痰浊比较雍盛,这个时候右关脉往往会滑象特别明显,甚至会出现滑动之象,动就是阴阳搏击一样,纠缠住了,脉象描述动脉如豆状,确实是这样,就象一个小豆子在那跳一样,很滑利,这种脉象有时候临床上也会碰到,而且很典型,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一些,但是确实是一旦碰见,你会发现古人的描述非常形象,确实象一个小豆子一样,非常滑利地那里决决动摇地动个不停。这个时候,关脉单独地滑盛、动摇,这种脉象,中焦痰盛,多见于两关脉,左关或右关见得比较多。那你就可以用比较大量的运中化痰的药,把痰气温化流通开就可以了。

还有的时候邪气会郁得比较深,你摸脉的时候,感觉浮取中取都没有,只有沉取的时候才能摸到脉,而且脉好像还郁结地比较重,沉弦、沉紧、沉滞啊都有,这种情况有时候正气反而不容易体会,因为邪气都已经比较深了,正气整个都郁在里面了,很难反映出来。有时候在临床上摸到这种病气特别重的患者,他的脉气非常地浊,你几乎体会不出里面有什么正气来,这种情况正气必然是虚的。大家要知道,我们摸到的脉气,我们讲的是邪气是病气,实际上它也是正气在里面抗邪外出,我们才能体会到这股病气,假设没有正气在里面顶着的话,没有那股抗邪外出的力量,这股病气也表现不出来,这一点大家要记住。所以只要你摸到他的脉气里还有一股病气,即使你体会不到他的正气,像脉郁得比较重、比较沉的时候,那你就要知道正气肯定还有,正气肯定比较弱了,因为正气它自己露头的机会都很难了。这种情况呢,只要没有危象,有时候这种病人自己反而感觉不明显,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或者说自我感觉症状不重,这个时候也是以祛邪为主,等这个邪气一去,郁结呀,痰浊呀,你判断他是什么邪气,你给他用相应的药物去化解之后,慢慢地他的脉象就变得软了弱了,虚象就表现出来,一般的疾病都是这种规律。

邪气去则正气虚,正气的虚象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咱们摸脉呢,如何去区分脉的浮沉迟数,六部分主,我怎么去把握,那么我们就单纯地只去考虑正气和邪气这两方面就可以了,就比较简单。脉象不管是偏浮还是偏沉,脉象饱满还是不饱满,是急还是不急,是紧还是硬,有很多的脉象、很多不正常的病象,可能不同的六部脉表现也不太一样,那么这些都是定位用的、定性用的。真正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去考虑的,只有正气和邪气的相互关系,相互对比的问题,这是问题的关键。

你只要看到正气还可以,还能感觉到一点清透的正气,邪气呢,就根据他的性质,以及他的病位,性质呢就是24脉里的哪一部脉,那一种脉代表着不同的邪气,病气。它的病位就是不正常的脉象、病气出现在六部脉的哪个位置,代表了疾病对应哪个脏腑,这就是定位的问题。另外结合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层次,它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脏腑,我们可能需要用不同的药物,偏表的我们可以用轻轻的药物来疏通,偏里的我们就要用比较沉、比较坚实的药来疏通。象比较轻的肝气郁结我可以用薄荷,比较重的我可以用柴胡,再比较深一点的我可能要用元胡,不同的病气它出现的位置,表浅不同,你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药物也是对应着不同的病位深浅。我们这样就可以从一个比较动态的角度去理解脉象,这股脉气正常情况下是比较缓和的,很清灵,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一旦生病之后,它或者是郁在表、或者是郁在里,或者郁得轻、或者郁得重,它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病气、病象来,脉象会表现出相应的不同脉象,二十八脉、二十四脉啊,临床上脉学的书籍对这些不同的病气给了很多描述。但是我们不能一看脉弦,肝郁,就用柴胡,这是不对的。一定要看病气和正气的对比,要看正气足不足,还有没有正气,正气还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我们所要用的药物。

任何一个疾病,它的正气和邪气都是一个相互交持,相互进退的这么一个过程。生病的过程就是邪气逐渐由浅入深,逐渐进入脏腑的过程,而治愈的过程就是邪气逐渐化解散出去,正气逐渐恢复,然后脉象逐渐变得缓和,就是互为进退这么一个过程。那么这样的话你对整个脉象的把握就不是一个脉一个脉去想了,而是想这股脉气,整个的脉象,他是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我会从这个脉象当中体会到,邪气现在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浅表还是比较深、比较里,正气是虚还是实,里面的缓急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病气郁的比较重的时候,郁的比较急;有时候正气虚的时候,整个脉象也是比较缓,偏软偏弱一些。实际上一个脉象,如果我们形象来讲,一个脉象就代表了战场上的一种局面一样,你看我们下象棋的有棋局,作战的有战局,那么脉象有病局,这种局面一定有正气和邪气的双方力量对比。我们摸脉的目的就是摸清双方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这个意思。所以一定不要说,只看敌人在前了,冲啊,不知道自己还有几个人,这就不叫大夫了,所以一定要首先看,知道自己的正气自己的力量还有多少,要搞清楚对方、邪气,他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情况怎么样,然后才决定要找个最合适、最合理,最优的方案来处理这个局面。
      所以开方治病实际上就是一个驾驭全局的过程,前提是首先你要先搞清楚这个全局的形势,搞清楚全局的形势一个最直接最快捷的就是脉诊,脉诊因为这个脉是动态的即时的也是全局的,最便于我们把握整个病象。所以咱们摸脉呢,不要拿着二十八脉往上套,是个什么脉,这样是学不会脉诊的。一样要通过摸脉感受那种脉象,感受那种脉气,然后把这两手的六部脉结合到一块儿,形成一个全局,去看这整个局面的邪正虚实的对比。摸脉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整个病象的邪正虚实,你要看清楚患者他目前的整个病局的当前的形势怎么样,你怎么去处理啊,所以这是我们摸脉的思路和方向。二十八脉只是告诉我们去判断敌情的当然严格来说二十八脉也有正气这方面的脉象,但它是一个一个的给你分开了,没有让大家从整体的角度去全局把握,我讲的是你可以不懂二十八脉,没关系,但你不能不懂把握全局,摸脉的目的是把握全局,不是为了摸出二十八脉来,这一点要搞清楚。

那么我们通过脉象去把握全局的邪正虚实,把握这个对比之后,就会有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拿出来。如果正气虚的很严重,首先要自保啊,病气得先放在一边,敌人先不打了啊;只要正气还可以,那就或者是一鼓作气或者是持久战,要分情况;不同的邪气就好比我们面前不同的障碍,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克服,所以用药如用兵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不知道把握全局的这种邪正对比的大夫,是不可能对疾病的全程有个很好的驾驭和治疗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很理想的结果。有的人可能会一时取效,但不能完美收工,原因就是始终不知道去把握这种全局邪正的对比。所以咱们摸脉呢看似比较简单,只是去摸摸这个滑脉啊浮脉啊,其实不是的,一定要去体会其中的正气和邪气的这种力量的动态的变化。包括你用药,用药之后,脉象也会有变化。只要你对邪正双方通过脉把握的很准很好的时候,你的治疗方案必然也是合理的,如果你对药物也比较熟悉,你出来的方子针对性就会非常强,效果非常好。
     我自己在临床上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务必要一剂见效,当然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但是绝大部分人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剂见效,大部分患者在我这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当然很长时间吃了不理想的也有。但是我们如果有这么一个方向,有一天你会体会到,原来真的可以,古人讲的“一剂知,两剂已”,“覆杯而愈”,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天方夜谭,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病象病情这种非常准确的把握,对全局的很准确的把握,那么脉诊的时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邪正双方情况摸清楚。所以我平时在临床上给患者开方子,很少开好多副,一般都是两三副,所以很多患者不理解,说,我们大老远的这么辛苦跑过来找你看病,你才开两三副,过两天还得来跑。他不知道有时候这个药根本不能开多了,开了这两三副整个局面完全就给他扭转过来了,你再用就是矫枉过正,可能就会出事儿。因为他觉得以前的方子吃上十天半个月好像也没什么效果,一般人想不到两三副药就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所以你给他用上药之后呢,他整个病势、局面可能就有变化了,那你就必须再根据这个情况重新调整用药,随着病情的演变你的药也要随时在变,这样你的用药永远跟病情是完全吻合的,丝丝入扣。你的每一副药都是有效的,那么这个病慢慢的就完全好过来了,比较快的就好了。
       所以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病,一个方子可能吃几副就好了。象外感、小孩消化不良、或者单纯的正气虚没有什么太多郁结的,用点补药吃上一个月也就好了,这种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情况都是病气邪气比较重,而且不是一种邪气,有气的郁结有痰的郁结,还有可能比较重的就结滞也有,正气虚也有,中土弱也有,邪气实、正气虚,虚实夹杂,这种情况最多。那么我们怎么去把握,你一定要随时通过脉象去体会他这种邪正虚实的进退变化然后随时调整你的药量,随时调整你的用药,随时都要用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去处理你所面对的病象。这个时候,我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们的根据就是脉诊的结果。所以大家说脉诊重要不重要。我网上很少看病就是不能摸脉,我只能拍拍脑袋,估计着开方子,所以这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有些朋友觉得我好像架子比较大,请你看个小病你都懒得给我看,实际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宁愿不给人治也不要把病给治坏了,把人家给耽误了。我尽量要求患者来面诊,面诊失误就会少很多,不能说完全没有,相对会少很多,比较准确,脉诊的重要性如此可见一斑,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作为一个好的中医大夫,一定要把脉诊学好学会。

脉诊的核心,第一次跟大家讲你要先去体会脉气,体会脉气你才能够有观察全局的机会,连脉气你都不会去体会那怎么去摸脉啊,会体会脉气了你就能摸出脉象,然后你在摸脉的时候呢,就体会邪正虚实,就体会这四个字就可以了。邪气有各种各样的邪气,大家对二十四脉,二十八脉,去对,看看不同的邪气有不同的脉象,是什么意思。正气无非就是阴阳气血,阳虚脉气偏凉,阴虚脉气偏细,气虚脉无力,血虚脉偏涩;但是邪正的对比主要是从脉气的清浊程度来把握,如果你摸一个脉非常浊,这就是病气比较重;如果脉比较清透,只是比较弱一些,可能只是偏于正气虚,邪气比较差一些。病气越重,病就越难治。脉气当中的正气越多,或者说越清透,哪怕他弱一些,这个病都好治。          所以疾病的轻重程度,跟脉力的强弱不是完全成正比,有时候脉很有力,但很浊,这个病就不好治;有时候脉很弱,但是他的气比较清透,这个病反而好治。所以我们看虚实相对于邪正来讲,大部分情况下,正气和邪气,他们的对比是最主要的。虚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正气还可以,邪气相对盛一些,绝大部分病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虚实一般而言,不用过分担心。只有一些久病或者急症的时候需要首先考虑虚实的问题,有时候可能危症的时候来不及考虑邪气和祛邪的问题。大部分情况都是我们不用考虑虚实的问题,更多的注重邪气和正气的对比,实际上就是注重驱邪气。那这个驱邪气,我们就要从脉象上去体会,他这个脉气,这种郁浊之气,这种不缓和的脉气,他是在哪一个层面上,是偏表还是偏里,是偏上还是偏下,六部脉他在哪一部上,这就是给了一个定性。这股气的郁浊的性质,是弦象?滑象?濡软之象?还是结滞之象?这是一个定性。然后他的脉位,上面还是下面?是表还是里啊?是六脉的哪一部?这是他的定位。整个这个邪气的定性、定位之后呢,他这个邪气这方面的情况就基本把握清楚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对付他了,那么正气呢,一般来讲就是体会脉里的这种缓和之气。
      如果你实在不会体会清透之气,你就去体会脉里的缓和之气。正气必然是缓和的,不会很着急,即便这个脉是比较数,他那里边那股正气,那种体会也是比较缓和的,正气是本性。所以你再看脉里边缓和之气多不多,如果还有比较好的缓和之气,正气就比较足,自身的力量还是可以的,就放胆去用驱邪气的药,量可以多一些没关系,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力量,可以去使用药物来攻邪。药物你可以理解成攻击的武器,我们自己这一方的正气就好比士兵,去使用。自己都没有人了,给你再先进的武器都没有用。所以你用药的多少就好比你投放的武器的多少,有十个人就用十个人的量,有两个人就来两个人的量,只有两个人,你非要让他们扛着一百个人的武器去上战场,把自己都压趴下了,根本就啥也干不了。所以这个用药的药量要与正气本身的强弱程度相当,他才能够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利用这股药气去化解邪气。
      所以咱们今晚讲的整个摸脉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有那么多的脉象需要我们去学习与了解,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去学了,也要去学。但是呢最后我们一定不要流散无穷啊,不要学了那么多就记了这个忘了那个,一定要把他们糅合在一起来综合运用。那么这个运用的技巧就是:要放在一个察象,要放在整体把握全局,邪正对比的层面上,来去考虑所有的脉象。这是诊脉的一个起码的要求,这也是入门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你就是学上二十八脉,你学上二百八十脉也没有用,没有任何用处,只是一盘散沙而已。所以我们学诊脉的核心,就是要通过诊脉去体会出整个患者本身病象这个局面的邪正对比的一个真实状况。他都是体现在脉象上,邪气的盛衰啊,正气的盛衰啊,邪气的定性、定位;正气本身的强弱缓急,你都要通过脉象仔细的去体会,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然后据此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那么你的方子就出来了。你的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啊跟着就出来了。

所以你的脉诊学好了,摸脉的过程就是辨证处方的过程,所以我有时候跟朋友讲,你看,摸完脉这个方子自己就出来了,根本不需要辩证。辩证是逻辑推理啊。咱也不是说一点辩证没有,这个辩证的过程就是我考虑,面对这种局面我用哪个方案最好。那么应该说,这个应该算辨证的过程,但是这个就是比较简单。因为整个局面你通过摸脉如果能够很清楚看清楚的话,该用什么你很自然的就出来了。这个地方是寒象我自然用热药;这个地方是郁结我自然要用疏达之药啊;他的正气虚我自然要补正气啊;中焦瘀滞住了我自然先运中焦啊,都是很自然的,所以不需要去很复杂的辩证了。所以你看有些人他摸脉摸不清楚,仅凭患者描述的很多症状,然后去归纳总结,搞了个很复杂的辩证,最后凑出一个方子来,结果用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所以我们学辨证论治,要学他的精神,不要机械的去辩证。
      说到这里就说一下脉象和症状的关系,脉象是人身体气血动态变化的即时反应,所以这股脉气反映的是最即时就跟现场直播一样,反映的是最准确的情况。而症状呢,他一般是人体的气血偏颇,出现了郁滞,出现了一段时间,导致比较重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些症状,比较轻的时候他是没有症状的,感觉不到的。有时候你摸脉已经问题了,病人反而没感觉;有时候用上药以后呢你摸脉病人已经有好转了,但他自己还没感觉出有什么好转。那么这都是说明脉象要早于症状。所以呢我看病的时候,症状基本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不作为用药的依据的。我用药的依据是完全凭脉象来用药。而小孩呢,因为他身体里的气比较清透,他一般有什么症状就有什么脉象,对应性比较好。小孩可以根据症状来用药。一般慢性病患者,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根据脉象用药比较准一些,根据症状用药可能会误事。所以大家如果想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不要被患者陈述的各种症状把你搅糊涂了,患者他说的也没个头绪啊,从头到脚哪个地方都不舒服,一身病,那你怎么用药啊,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凭脉用药,这就有准了。
      今天晚上给大家讲的呢主要讲这么多,讲了摸脉的一个思路,并没有讲具体的哪一脉主什么病,因为这个书上我觉得都写的很清楚了,不需要我再去重复。那么我就根据我的理解给大家讲一下咱们在临床上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我觉得讲这些东西对大家可能更有用一些,照着书念没啥意思。还有一点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再相互交流一下,讲课的内容就讲这么多。

问题解答

1. 除了吃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锻炼气感?
    答:吃素就是很好的办法呀,其他的锻炼气感呢其实主要就是要心静,你只要私心杂念少一些也是一个办法。

2. 区分正与邪气是在同一层次区分,还是可以在不同的层次来区分?如浮脉是在浮的层次区分。
    答:这个我刚才讲脉象里边这股脉气,他其实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交持、互为进退这么一种状态,一般来讲邪气都是由浅入深,正气是随着病进,他也是节节后退,疾病恢复的过程,疾病就是由深出浅,正气他也是跟着慢慢出来,由内出外,慢慢恢复正常。不过严格来说,正气邪气他还是有一些层次上才差别,一般来讲邪气偏外,正气偏内,所以浮取的时候一般来说看邪气比较多一些,沉取的时候看正气比较多一些,这是常见的情况是这样,当然也有例外的,有时候可能正气很虚的时候,直接散出来了,虚阳外脱的时候你摸到的就是正气,所以还有这个五脏脉的真脏脉,一旦出现就是危症,另外有一些郁结比较深的,沉取的时候你也摸不出正气来,很难摸得出来,就是郁结很重,这个时候呢他实际上正气也是虚的,主要看的是邪气。当然这个正气和邪气也不是说截然分开,就像那个油和水一样,不融合,也不是这样,比方说浮脉,你在浮的这个脉象里边呢,你能体会出既有弦象,紧象,滑象,它里边也有缓象,缓和之象,这股缓和之气就是正气,只不过如果体会的缓和之气少,其他不正常的脉气多,就是邪气盛,正气比较虚一些。反过来,如果觉得这个脉象缓和的成分多,整个脉象还是比较缓,稍微有点弦象,稍微有点滑象,那就是正气比较足,邪气比较少,这在同一个层次是可以区分的,当然在不同的层面,可能区分的就更直接,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既可以在同一个层次区分,也可以在不同的层次来区分,都可以。

3.  (1)《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尺外以侯肾,尺里以侯腹……这里、外如何理解? 答:这相当于现在的全息脉诊的意思了,跟我们讲的寸口脉不是一回事,可以去查一些,有本讲全息医学的书,忘记名字了,里边也讲到这个问题,跟这个是类似的一个东西。这也是病位的内经上讲的一种办法,跟我们的寸口脉可能不太一样,我对这个也没有太多研究。
   (2)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这句话理解不了望老师详解。
    答:黄元御写的书他很讲究雅致对称,所以遣词用句就非常讲究,我们如果古文基础比较差的反而被他讲的糊涂了,你只看这个就行了,左寸脉大和右尺脉大对应的是什么情况。左寸脉实际上就是气郁于上不能下,就是金气不能降了,就是金不能收敛了;右尺脉大就是相火不能藏,相火不能藏可不就是木气在疏泄么,布散啊,因为木郁则发散,肝气本身是疏散的,木郁则生风啊,他也是个发散疏泄之象,所有右尺脉大的时候,肾主收藏,他不能藏啊,所以他脉大啊,这么理解就可以了。一个是郁在上面,火郁于上不能降;一个是气郁于下不能收,就这么个意思。
    (3)“疏泄”一词怎么理解?
    答:疏是疏达,泄是外泄。不能正常的疏达就只好外泄了,可以这么来理解吧。

4. 请教素体偏虚而肝气郁的老人感冒了咳嗽,如何选择用药思路?驱邪担心伤正。补正又怕助邪。谢谢!
    答:我们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这种担心,既有正气虚,又有邪气实,那怎么办。实际上,驱邪和扶正可以一块用,他是各行其路互不影响的,当然这个话也不能说的这个绝对,有一个前提是,咱们讲凡病则郁,郁就是气郁而不行,所以你用扶正的药的时候,要用这个易于流通的扶正的药,因为我们知道驱邪的药一般流动性比较好,象这个疏肝解郁的柴胡啊,通腑泻下的大黄啊,他都是一些能动,疏通的药,所以祛邪药一般都是动作比较快的,走动的药,而扶正的药,大部分都是偏养偏收的药,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要补虚祛邪的时候,你不能把扶正的药收的很厉害,可以适当的用一点收,但是一定要注意,养正气的同时还要注意疏通,最好既能养正气又能疏通,打个比方说中土比较虚痰浊又比较盛的时候,化痰浊我需要用温散的药,比如说生姜之类的,如果中土比较虚呢,我需要用养中土,固运中焦的药,那么养中土,甘草白术都可以,但是你用甘草用白术呢,他这个固守的力量比较大,容易留邪。所以慢慢你怎么样,我又需要养中焦,所以你可以用点生麦芽,炒麦芽啊,象这样的他既能养中焦,他本身的气又比较流通,就不会留邪,你就可以同时用。就是驱邪和扶正可以同时用,只要注意一下这个补正的药不要收的太厉害了,就是不要阻碍一气周流不要太重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治病的根源,根本目的是恢复一气周流。

5. 六部脉侯五脏,那如果六腑有病,如何能从脉象里感觉出来呢?

答:那么这个问题在难经里边有很详细的解释,就是六脉,什么时候侯脏病,什么时候侯腑病;实际是沉取的时候侯脏病,稍微浮取的时候侯腑病,他是有区别的,但是这个东西属于比较精微细微的感觉,我目前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这个就是腑病这个就是脏病,脏病好感觉,腑病有时候确实感觉的稍微差些,那么大家怎么去把握呢,一般来讲腑病多实,因为六腑是通降为和,腑是藏而不能满的,他要推陈致新,是要通下的,一旦腑有病,他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我们要从临床症状上来判断,就更好判断一些,比摸脉更容易。

6.我摸脉的时候,遇到两手六部脉感觉是有点沉弦又有些力量不足,左手三部比右手三部偏弱,左寸脉很微弱感觉快要断了,升不上来了似的。请问这种情况要从“正”的方面入手还是从“邪”的方面入手去治疗,病位主要在哪?谢谢!
    答:这个情况,因为你说的这个感觉呢,有时候这个脉象别人说的感觉和自己的体会也是不一样,所以我只能根据你说的意思来推断一下,因为我不知道你这个感觉是准确还是不准确,我只能是姑且认为你这个摸的是没有问题的是准确的来判断。那么象这个脉沉弦又有些力量不足,那么邪气比较明显正气比较虚这么一个象;左手比右手弱,寸脉感觉很微弱,就是正气在左部虚的更明显一些,像这个情况我觉得只要他没有出现正气虚的危象,只要感觉他的脉有沉弦的感觉,就先去邪气,为了防止伤正,也是为了防止正气不能驾驭药物去祛邪,可以适当的用一点扶助正气的药物,祛邪为主扶正为辅这个思路。具体的病位,我觉得他这个病位,如果从正气虚这个来讲呢,你看左寸脉很微弱感觉快要断了,这个木气升达很差了。不过看你这个沉弦的感觉哪个地方明显,我觉得沉弦的感觉可能是左关或左尺比较明显,如果是左尺感觉比较明显,那么这个问题主要的病位就在左尺脉,相反呢,如果是左关感觉比较明显,那么主要的病位就在左关脉,只要有沉弦的脉象,他的主要病位肯定不会在左寸这个地方,左寸只是被这个病气,沉弦之脉郁结之气在下,正气不能升达,他表现出一个虚象来,可能这个虚象是个暂时的或者相对的一个假象,真正的问题可能是气郁在下,郁结导致的正气不能升达,我觉得这个病位应该偏下,根据你的描述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治疗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以祛邪,把这个沉弦脉化解开为主,辅佐上一点扶正的,升达木气的。

7. 摸脉怎么打基础?
    答:只能慢慢去体会脉气吧,不光摸自己的脉也好还是摸别人的脉也好,慢慢的把心静下来,能体会这个脉有不同的感觉,摸到有那种流水的感觉,不同的形态,你慢慢有感觉的时候自然就体会到脉气来了。

8.我是眼科医生,平时碰到右眼角膜炎的感觉很难治疗,脉象尤其是那种很软的偏大的脉,尤其是关尺部大而软的脉,很难治疗。

答:大而软的脉,尤其是右关部,一般都是中土湿气比较盛,中土湿气盛的患者,他的阳气不容易降下来,所以出现眼,尤其是右眼,右路主降吗,右眼的发炎,红肿啊,这是很常见的,这个时候用消炎药越用越厉害,根本治不好,用中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就是用温润中焦加利湿的药为主,把中焦的气,把大而软的脉把它流通开,就是把湿气一去,把这个脉气流通开来,这个大而软的脉就会比较流畅,然后再用升左路,木气升发的药,把这个一气再给他推一下,这样是比较好治的不会很难,这种病我也经常遇到,当然如果中土还伴有粘痰的话要加上化痰的药。司马秉风说推荐《眼科奇书》,对,《眼科奇书》就是很好的一个,就是用麻黄、细辛之类的非常强力的升达左路的药去推这个一气去转,主动的把这个郁结把他推开,但是如果中土非常软的时候,偏大偏软,中土湿气很盛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运中焦利湿的药,否则单纯用左路木气,只能升发木气的药,有时候也会比较累。

9 .左部脉细小,右部浮弦。怎样解释。
    答:左部脉细小偏阴虚,右部浮弦阳不降。阳气不降,从这个脉象来讲,左部用当归往上升一升,右边用半夏往下降一下就可以了。

10.  老师好!我是一名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候老师提醒我摸一个糖尿病人的右寸是“典型的弦滑”,我也摸到了,但是不知道对于这个病人病情有何提示,请解惑!
    答:右寸主肺,右寸弦滑肺里边有痰啊,可以给他用点化痰的药啊。

11. 请问老师清透之气是怎么一种感觉?
      答:清透之气就是脉气,因为你接触病人多了你就知道有浊气,知道浊气你再回来摸正常人的脉象你就知道什么是清透之气了,都是相对的,如果没有摸过病人那种瘀浊之气你也不知道什么是清透之气,正常的脉气就是清透的,就象正常的空气都是清新的一样,你天天在很好的地方你可能也不知道什么是清新的空气,这都是对比的感觉。

12.  大家好,我儿子两周岁了,左眼斜视,该怎么帮助小家伙呀?
     答:左眼斜视可能是先天性的吧,这个病我也没治过,是不是需要做手术啊,先天性的眼疾,结构上的问题,可能用药,效果可能有局限。

13.  如何能把体内的气运顺畅呢?我好像体内很多气,只要一按身体就会出现打隔现象。
     答:这个要看气郁在哪个地方了,凡病则郁,你体内气多就是气郁啊,你这么说的话我也不好判断,你实在不行吃两包小柴胡试试,小柴胡是调肝气的,你把气调一调试试。

14.   (1)老师我可以感受到病人的浊气,我摸到病人浊气身体很不舒服。

答:是呀,你一个大夫,他的气越清透,那么他对浊气的感受越深,可能他就越感觉不舒服。“有的浊气重的我会感到恶心反胃”,不光是恶心反胃,会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当一个好大夫也很不容易。要付出很多代价的。
    (2)摸脉之后浊气怎么排除体外呢
     答:作为一个大夫呢,临床上你给病人看病肯定要碰到各种各样的浊气,我也经常能碰到,确实很不舒服,有时候很难受,那么怎么去排呢,我觉得首先是要预防,其次才是排。预防就是你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你的心越纯正,越单纯,心念越静越不容易留邪,即便他来了他也容易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另一方面呢,如果要排的话,可以用一些化痰,活血,祛瘀,通腑,这样的一些药,根据情况,用一些去浊气、扶正气的药,就可以了,也是一个排邪的过程,另外看病之前啊,要正心,自己把心要先调正了,不要有太多的杂念,这样的话自己这股正气就会比较圆融,浊气不容易在身上留陷,即便他过来你有个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他就自己就去掉了。所以最根本的办法不是说病气来了在身体上不停的去排,最根本的办法不要让他粘上,他来了之后粘不上,即便对你有影响可能也是暂时的,短暂的,这就需要一个好大夫要把自己的心态调好。

15.  老师,你好!有的脉书说上、中、下三部,这与浮、中、沉三部是同一意思还是不同啊,不同的话又是指哪三部呢,谢谢。
      答:这是不同的,上中下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就是浮取、中取、沉取的意思。

16.  老师好,左尺脉无脉象,摸不到,右手寸关尺都洪大,补肾的药膳吃了半年都未果,该如何呢?
      答:这个脉象来讲左边阴虚很厉害,右边整个都阳气不藏,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先泻火啊,右边可能有郁,是不是有郁火啊,可能需要先泻泻郁火然后再补。

17.  老师,我上周拿的药,效果感觉挺好,基本上都改善了。不知道还用不用复诊?如果复诊,隔一周再去不知是否影响治疗?
      答:你这必须要复诊,你这好还早着呢。我的药只是见效比较快,但是并不代表你就好了,隔一周来也没关系,但是最好来几次,或者说我把治疗的方法告诉你回去自己慢慢治也行。

18.  两脉摸起来又浮又微,中,沉取都没?这是什么状况?是全脉。
      答:这个情况可能属于正气偏虚为主,正气虚的可能有点气往外散的感觉,可能是这样,但是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就看你脉摸的准不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个单纯的虚证了,直接往里收就可以了。

19 . 左尺脉浮大而空,其余皆细而无力如何理解?

答:左尺脉浮大而空的话,这就是一个左尺为肾阴,阴精亏;其余的脉细而无力也是一个阴亏而弱的象,这可能是整个正气阴亏为主,然后加上身体的下焦,左路血分里边,可能还是有一些虚火,一气根基不固,然后又要往上升,所以显示出一个浮大的空象来,正常的尺脉都应该是偏沉的,可能下面有点郁火往外散,这个情况可以以滋养阴精为主,滋阴为主就可以,可以试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