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染色大全之醋酸 | 内镜色素的使用及配制方法
醋酸可破坏胃黏液层中糖蛋白的二硫键,导致黏液变稀,易被洗去,起到清洁胃黏膜表面的作用。
醋酸可通过细胞膜进入胞浆,细胞角蛋白聚合成束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形态结构,进而在白光照射下,突出柱状上皮细胞,产生白色化现象,当醋酸逐渐被胞浆中和后,上述效应即消失。
醋酸可以通过黏膜到达间质,导致毛细血管充血,因此,醋酸喷洒后黏膜在发白2~3分钟后将逐渐变红。而醋酸喷洒后增加了上皮细胞表面不反光物质,可以掩盖上皮下的血管网。
腺体或隐窝的开口是醋酸渗入的通道之一,增加了细胞暴露于醋酸的表面积,使得黏膜总体变厚、发白,小凹形态清楚显示,并且可以看到清晰的微腺管开口形态。
根据黏膜病变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黏膜发白的持续时间也不同。
被染对象:一般作为普通的内镜下微血管结构不清或者无构造的黏膜表面染色。
染色方法:充分清洗黏膜,清晰地暴露病变后喷洒观察,用NBI观察会显得更加清楚。
正常黏膜发白时间较长(1~2分钟)。
而分化癌或黏膜下层癌发白时间较短(3~10秒钟),且癌组织与周围正常的黏膜组织之间会形成分界线,勾画出癌变组织的范围。
对普通放大内镜下难以判断微血管异型性且表面微细结构不清晰的病灶,能起到帮助鉴别诊断病灶性质的作用,显著提高胃黏膜肠化生的检出率。
醋酸染色内镜具体分类和使用方法
1.醋酸轮廓法。
2.醋酸动态化学法。
3.醋酸+靛胭脂三明治法。
4.醋酸喷洒后NBI观察法。
喷洒1.5%醋酸后用NBI观察病变的方法。癌部位很快呈茶色,非癌部位呈绿色,醋酸喷洒后在白光下消失的不明显病变在切换到NBI后,通过茶色和绿色的对比来判断,采用B8模式(B8模式以微细血管为观察对象),色彩模式为1。通常用于侧向进展范围的判定。
醋酸对早癌黏膜病变有辅助诊断价值。
黏膜病变及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白化效应的持续时间不同,我们一定要动态观察。
5s以内:黏膜下浸润癌及以上;6~30S:非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0~60S以上: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癌尤其是黏膜下层浸润癌褪色快,肠化黏膜及低级别瘤变褪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