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集
对天才而言,找到自己的天资所在,那里就是他的天空他的海洋他独裁的王国;而对于我,找到那点微不足道的天分,就拥有了一片小小的园地:天天除草松土,期待朝露,企图用一星半点的花苞,来回应人间广袤的无聊。每天一段话,读懂《伤寒论》。与才叔死磕《伤寒论》。
经方
《伤寒论》第一季(第01讲-第30讲)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经方
经方
《伤寒论》第三季(更新第61讲到第90讲)
经方
《伤寒论》第四季(更新第91讲到第120讲)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之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
经方
《伤寒论》第五季(更新第121讲到第150讲)
经方
《伤寒论》第六季(更新第151讲到第180讲)
经方
《伤寒论》第七季(更新第181讲到第210讲)
经方
《伤寒论》第八季(更新第211讲到第240讲)
经方
《伤寒论》第九季(更新第241讲到第270讲)
经方
《伤寒论》第十季(更新第271讲到第300讲)
经方
经方
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