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的彷徨:30到40岁之间的曹操、刘备、孙权,都在做什么?
文/格瓦拉同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30到40岁之间堪称人生创业的“黄金时期”,但由于未来带有不确定性,前行的道路充满曲折坎坷,因而产生彷徨、迷茫的心情在所难免。其实,而立之年的彷徨并非今人的“专利”,古代人亦是如此。那么,作为汉末三国的3大“主角”,曹操、刘备、孙权,他们的而立之年都是如何度过的?
01 曹操:“潜力股”的震荡前行
如果可以把人生比作股票的话,那么30-40岁之间的曹操堪称“潜力股”,只是他前行的道路充满了太多的挫折坎坷,一度还有沦为“垃圾股”的危险。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官三代”曹操,借助老爹曹嵩在朝中的势力,加之参与平定黄巾军叛乱有功,由骑都尉晋升为济南国相,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
曹操年轻时的剧照
彼时的曹操意气风发,很想有一番作为,因此刚到任便拿贪官污吏开刀,一举奏免辖区内80%的长吏,并大力推行文化教育事业,史称“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见《三国志·卷一》)。曹操在济南国相任上的作为固然为他赢得好名声,但也无形中得罪很多权贵,因此横遭诽谤、排挤。曹操忧谗畏讥,最终选择托病辞职,在老家过上春夏读书、秋冬弋猎的隐居生活。
然而,东汉的政治此时早已是昏暗至极、奸邪群生,并处在大动荡、大分裂的前夜,乱成一团麻的天下,哪里允许忧心国事的曹操在乡间永远做悠闲的隐士?正因如此,辞官不到4年的曹操再度出山,从担任朝廷的典军校尉到充当大将军何进的谋士,从暂时依附董卓到参加讨董联盟,从出任东郡太守到割据兖州,曹操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渐渐明确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中老年时期的剧照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曹操,派堂弟曹洪率军西迎从长安逃难到洛阳的汉献帝,并将他迁往许昌,由此控制整个朝廷。此后20余年间,曹操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四处征讨,最终完成消除群雄、统一中原的目标,并奠定曹魏王朝的基业。回顾曹操从而立到不惑的人生经历,很像一支“潜力股”在震荡中不断前行,并渐渐转化为超级“蓝筹股”。
02 刘备:“垃圾股”的长期低迷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刘备在老同学、幽州大军阀公孙瓒的荐举下出任平原县令,此时他刚好30岁。虽然跟曹操同时起兵,但刘备在长达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是依附于公孙瓒、陶谦,便是在吕布、曹操、袁绍手下做“小弟”,始终未能形成独立的势力。由此说来,从而立到不惑之年的刘备,真好比“垃圾股”,永远在人生低谷徘徊,根本看不到“出头天”。
刘备剧照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就在曹操在官渡击溃袁绍、基本上成为北方霸主的次年,刚好的40岁的刘备再次改换门庭,投靠荆州牧刘表,被安置在小城新野驻扎。虽然是本家,但刘表对刘备猜忌甚深,令本已深感屈辱的刘备又增添几分忧惧。刘备在新野度过长达6年的屈辱、恐惧、无聊时光,他的人生似乎走向绝境,直到诸葛亮的加盟,才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03 孙权:“蓝筹股”的狂飙突进
相比于“自主创业”的曹操、刘备,孙权无疑是个“幸运儿”,因为他年仅18岁便接手由父兄为他打造的一份大“家业”,在很多同龄人尚未出仕之际,便已经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手,在赤壁击败亲率80万大军南征的曹操,随后瓜分荆州,使孙氏集团的地盘由江东扩展到长江中游。此时的孙权,才只有26岁。
孙权年纪轻轻的便继承庞大“家业”
建安十七年(212年),刚好30岁的孙权将治所迁往建邺,并正式确定结盟刘备、北伐曹操的战略规划。然而,这项战略规划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并且无法掩盖刘、孙联盟内部愈发严重的利益冲突。最终,孙权趁刘备率主力攻略益州的机会,派遣大将吕蒙袭取荆州并杀死关羽,随后又在夷陵击败刘备的东征军,由此以一种相当不道义的方式实现“市值”扩张,最终成为与曹刘两家对峙的大集团。
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就在夷陵之战的同年,刚满40岁的孙权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册封,将江东集团深度改组为半独立的孙吴集团,并在5年后正式开国称帝。回顾孙权从而立到不惑的人生经历,很像一支“蓝筹股”在狂飙突进,“市值”在不断扩张,直到下一个阶段达到极限。
孙权在三国中最后称帝
虽然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但无论是摸索前进的曹操还是低谷徘徊的刘备,抑或是狂飙突进的孙权,其实跟普通人一样,在从而立到不惑之年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和坎坷,有过彷徨和质疑。好在,三位“大佬”都没有被眼前的障碍所困扰,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懂得不屈不挠、砥砺前行,这或许就是他们最终获得成功的诀窍吧?
参考书目
范晔(刘宋):《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陈寿(西晋):《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