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上行频遇阻力,利好临近,“飞天猪”要卷土重来?猪贩子咋说

供强需弱,猪价上行仍困难重重,何时能涨?看机构、猪贩子咋说的

下图为猪价系统显示的最近一个季度的生猪价格走势,不难发现,6月底迎来大幅上涨后,在继续上涨的过程中就频遇阻力,每当猪价有抬头的迹象就被压了下来,而致使猪价难涨的根本性原因就是“供强需弱”,这也是猪价上行路上的“绊脚石”。

1、超体重猪依然存在,由于猪价的突然下跌超出了多数养猪户的想象,养猪户还在按照十五六元的习惯养猪,还有不少养猪户在3、4月份猪价刚开始下跌的时候抄底二次育肥,致使生猪出栏体重增加的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超体重猪。关键是超体重猪的养猪户在当下猪价状态下亏损严重,所以大肥清栏缓慢,持续对猪价施压

2、冻肉库存巨大,据专家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了230万吨猪肉,再加上去年年底两个月的进口量,共有300多万吨。这些冻肉只有部分流向了市场,剩下的有超过100万吨的冻猪肉积压在冷库当中,虽然相比国内猪肉消费总量不高,但是其对猪价的抑制作用不可忽视。

3、消费迟迟不上量,业内机构统计,虽然当下猪肉批发价格下降到了11元左右,零售价格下降到了12-15元,但是各地的猪肉消费迟迟没有恢复,一直只有正常水平的75%左右。反而产能在不断恢复,猪肉供应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据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只有等到超体重猪和库存冻肉被彻底消化掉,猪肉消费得以恢复之后,猪价才有希望迎来反弹,也就是说制约猪价上涨的“绊脚石”被搬离的时间就是猪价上涨的时间。

据收猪的猪贩子介绍,当下市场上大肥的存栏量在经历了6、7、8三个月的清空之后,存栏量相比6月份已经明显下降。猪贩子介绍有一部分压栏大肥的养猪户盯的是9月份,赌9月行情,不管9月猪价涨与跌都会出栏。还有部分不管时间,就看价格,只要价格上涨到12元以上就会出栏。

据各地猪友介绍,虽然部分地区因为非瘟导致存栏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非瘟稳定的地区还有不少大肥,小则三四百斤,大则五六百斤,关键是养猪户短时间都没有卖猪的打算。根据以上两个因素可以推断,超体重猪这一“绊脚石”被搬离的时间应该需要等到9月底

虽然进口猪肉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加上关税和储存成本,当下库存的冻猪肉价格明显高于国内猪肉价格,这种状态下贸易商是不会交易冻肉的,机构分析认为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到15元的时候这部分冻肉才会进入市场,猪肉涨到15元的时候,毛猪价格应该在10元以上,以当下国内猪肉供需情况,毛猪价格上涨到10元是几乎不可能了,那也就意味着冻肉这一“绊脚石”会长期存在,难以被搬离。

剩下的一个就是猪肉消费上量的问题,在2018年发生非瘟之前,虽然每年肉类的消费总量在上涨,但其实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是逐年下降的,非瘟之前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使用牛肉、羊肉、家禽肉、鱼肉等替代猪肉了。非瘟和猪肉持续高价又进一步推动了猪肉消费占比的下降,我认为猪肉消费不可能再恢复到非瘟之前的水平了,即使猪肉降价,即使有节日消费利好的刺激,在同时期对比都将是处于低位。

虽然,后续猪价走势依然不容乐观,但依然有消费者坚信9月两个利好到来之后,猪价将会重启上涨,甚至借着大肥出清的机会来一波“飞天上涨”。

一个利好是9月初学生开学带来的消费利好,学生开学之前,学校食堂都会加大采购做好库存准备,这会形成短时的消费高峰。

另一个利好是9月21日的中秋节,只要新冠不再反复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那么在中秋节的带动下,猪肉消费还是会得到提升的。

但猪贩子认为,要依靠这两个利好让猪价“飞天”是几乎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食堂备货首选的是价格相对便宜的冻猪肉,其次才是鲜肉,而且价格偏高情况下更偏向于备货成本偏低的鸡蛋、家禽肉等,其对猪肉消费提振作用并没有养猪户期盼的那么高。中秋节虽然算是大节,但从往年的猪价走势来看,其对猪肉消费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反而因为月饼需求量增加鸡蛋的价格迎来上涨。

机构专家则表示,虽然下半年猪肉消费相比上半年会有所好转,但是下半年的消费依然不容乐观,短期来看新冠稳定后需求会出现一定好转,但是依然有大肥和库存冻肉需要消化,短期猪价仍维持震荡为主,上涨乏力。反而过低的猪价会刺激养猪户的压栏动作,对长期的猪价也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建议关注元旦后南方腌腊季节,以及春节前猪肉备货这两个时间段,不过这两个时间段虽然有望上涨,但上涨空间有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