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妈糖尿病7年,肾衰竭!专家:2件事不做好,都得肾衰

陈大妈终于舍得去医院了!

和很多中老年人一样,陈大妈对医院有着本能的恐惧,秉承着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的理念,陈大妈硬是等自己肿得像个气球了,才坐上了去医院的公交车上。

陈大妈是广西玉林人,60岁,除了糖尿病外,身体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但是从15年开始,陈大妈的双下肢水肿,但她想着肯定不是什么大问题,便在当地的卫生所进行了简单的治疗,服用药物后水肿退了。尽管这几年间,腿肿总是反反复复,但陈大妈也没放在心上。

直到2019年3月份,陈大妈双下肢出现严重水肿,这才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疗。

检查显示胱抑素C升高,确诊慢性肾脏病5期

到了医院,医生在询问过病史后,给陈大妈进行了全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6.69mg/L,严重超过0.59-1.03mg/L标准值,肌酐值为611umol/L,严重超出正常范围血肌酐水平53-88umol/L之间,确诊为慢性肾脏病5期以及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因为情况比较严重,在医生的建议下,陈大妈先进行保守治疗,并且转院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转院后,医生根据陈大妈的情况,先给她进行了下腔静脉内滤网置入术,但是由于效果不佳,甚至产生了不良影响,于是医生再次取出了陈大妈身体里的下腔静脉内滤网,随后一直进行保守治疗。

但没过多久,陈大妈突然右侧肢体乏力,突发脑梗塞,同时胱抑素C升高到7.28mg/L,血肌酐升高的369umol/L。

结果显示,陈大妈急需要紧急血液透析。

陈大妈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因为自己作的。2012年,陈大妈因为出现口渴、消瘦等症状,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来陈大妈一直进行药物治疗,但是不控制饮食,并且没有定期检查血糖,这便导致了后面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

事后,陈大妈的儿女问医生应该怎么办?医生怒斥道:“明明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还不控制饮食,还不检查血糖,现在这样我也无能为力。”

一、得了糖尿病,2件事不做好,并发症都得来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不然就会像陈大妈一样,诱发各种的并发症,因此得了糖尿病,这2件事一定要做好。

1、不控制饮食

糖尿病病人如果不注意饮食,比如每顿饭吃得过饱,摄入过多的糖类、脂肪等,容易导致肥胖和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水果、碳水等食物都不能随意吃,特别是在血糖不稳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忌口,不要吃太饱,这样才有利于控制好血糖。

2、不监测血糖

糖尿病病人还需要严格监测血糖,特别是空腹、睡前、餐后的血糖,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好血糖。如果不监测血糖,无法知道血糖情况,更加无法很好地用药,这对病人来说是不利的。

除此之外,糖尿病病人还要注意体重管理,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特别强调要控制体重,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控制血糖。

二、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首选药物

得了糖尿病,不仅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还需要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其中,二甲双胍就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二甲双胍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诞生的,属于近百年的一种老药。在临床上,二甲双胍的表现非常优异,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王牌药物,它可以降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护心血管,控制体重等优点。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二甲双胍依旧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如果病人没有相关的禁忌症,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三、“神药”二甲双胍虽好,但3类人最好别用

二甲双胍虽然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糖尿病病人,有些病人最好不要使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过敏:跟其他药物一样,对二甲双胍过敏病人,不要使用二甲双胍来治疗[3]。对二甲双胍过敏通常会出现恶心、纳差、呕吐、消化不良、进食后腹胀等症状,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口腔有金属异味感,同时可能会伴有腹泻的症状。

乙肝:乙肝病人由于肝功能受损,所以应该慎用[2]。在《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就明确指出: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会明显降低乳酸的清除能力,所以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要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心肺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服用二甲双胍容易出现乳酸中毒的症状[2]。轻者会出现恶心、乏力,案重者会危及生命。因此,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慎用二甲双胍,以免出现乳酸酸中毒。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重视控制饮食和监测好血糖情况,服用降糖药物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己随便选择药物服用,以免发生副作用。#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杨淑芳.治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84-185.

[2]孙雪.糖尿病患者该注意些什么[J].健康博览,2017

[3]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用二甲双胍.央视网.2019-12-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