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治疗虚痛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而现通用者为《校注妇人良方》补入当归、远志二药所成之方。
归脾汤方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当归、远志各一钱。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本方由四组药组成:用参、芪、术、草益气,用归、枣、龙眼肉以养血,用酸枣仁、远志、茯神以宁神,用木香、生姜以醒脾行滞。从而发挥气血双补,心脾兼顾,补而不滞的作用。是治疗心脾两亏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证的首选方。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1.脾虚血少而致的头昏倦怠,面色萎黄。
2.脾气亏虚而致的食少困倦,肌痿乏力,大便稀溏。
3.脾不统血而致的妇人崩漏,慢性衄血,皮下瘀斑。
4.心脾亏虚而致的心悸征忡,失眠健忘。
5.脾虚湿甚而致的带下清稀,身沉体重,微微浮肿。
6.气血亏虚而致的“不营而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夜间或空腹时胃脘疼痛,慢性头痛。
归脾汤证的脉多细弱,舌淡、苔薄白。
本方特别之处在于它对“不营疼痛”的“特异性”治疗作用。对于疼痛,特别是剧痛,临床首先想到的总是不通则痛,因此,人们熟知寒性收引而致的挛急剧痛,热毒壅滞的炎性剧痛。对于虚性疼痛,则多以绵绵疼痛为辨证指征。不知气血不营于脏腑,一样可产生剧烈疼痛,而归脾汤正是这类疼痛的克星。
病案举例
李某,女,43岁。头痛,以两侧太阳穴为甚,且多为交替痛,痛剧时呕吐。因系医务人员,治疗方便,但经由西医治疗痛仍不止,只好在疼痛难忍时注射吗啡止痛,如此痛程已数年。其间子宫已切除。今年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愈后头痛发作次数更频。且出现失眠,腹胀。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辨为脾虚血少,脑失充养,风邪乘袭之头痛。
处以归脾汤加味:
黄芪30g,炒白术12g,红参12g,当归12g,炙甘草12g,茯苓15g,生姜10g,炒枣仁30g,菊花12g,元肉10g,大枣20g,川芎20g,刺蒺藜12g,钩藤30g,柴胡10g。
上方服完3剂,疼痛大减。又服6剂,仅时出现轻微疼痛,腹胀消失,失眠已随之好转,自觉十分清爽。续方去钩藤、菊花,加半夏20g、苡仁30g、夜交藤30g,以巩固疗效,观察3年,未再复发。
胃脘痛
贾某,男,52岁。胃脘痛断续发作数年,初为一月左右一发,发时绵绵悠悠,喜热手按压,服药可缓解。近半年来疼痛加重,发作间隔缩短,且多于夜间发作,疼痛影响睡眠。两月前胃镜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西药虽可缓解,而停药不久又发,且感体力下降,倦怠纳差。面色少华,脉细,舌偏淡。辨为胃失所营之胃脘痛。
处以归脾汤加减:
黄芪30g,明参30g,泡参30g,炒白术12g,当归10g,炙甘草12g,茯苓12g,大枣20g,良姜10g,香附10g,山药30g,生麦芽12g。
服药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夜可安然睡至天明,纳食稍增。坚持服上方30余剂,历3年亦未见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