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匠郭三
〓 第 1416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他姓郭,在家排行为三,从事皮匠手艺,人称三郭皮,乌盟兴和、商都、后旗农村、牧区,方圆百里无人不晓。
他个头不高,五短身材,腹部微凸,紫棠面皮,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小眼晴,总给人一幅慈祥的面孔。他穿着与他从事的职业很协调,上下身衣服全是黑色铮亮,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皮的味道。
在农业社大集体时代,三部皮匠因手艺精湛,各生产队的牛皮制作非他莫属,生意红火,非常吃香。
他和蔼可亲没有艺人架子,做工精细,无论去到那里都吃住在生产队的饲养院里,一干就是十天半月,他所制作皮革的流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他把牛皮用硝浸泡,折叠数日后,用特制的铲刀开始去毛和油腻子,院里支架上放有一根粗檩把牛皮铺上去,你看他腰系大遮巾,双手执铲刀,不慌不忙有条不紊逐步铲掉皮上的毛和油腻。你别瞧这第一道程序粗简,那也得有一定的技巧,需要两臂力平衡,力度掌握精准到位,否则轻了去不掉毛腻,重了容易铲破皮子。
在完全铲尽毛腻后,就开始裁剪制作各种作品的料,这需要的是手和眼力的功夫。因所需料宽细不同,所有皮条都得均匀也拉下来,有做套绳宽的,有做座桥、搭腰用长的,还有做跨板用的细条等等,农业社大皮车上用的很多,还有弄绳子的做大小鞭子鞭稍的。
解料完备后开始制作,三郭皮师傅的手掌就是锤头,那里需要打眼、钻孔、切割,你看他那手掌真够厉害,随着锋利的工具几掌下去就都齐备了。再看他制作的跨板、座桥结实美观,上面编绣着美丽的图纹。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里面大有学问,为啥不说其他艺人,可能是臭皮匠睿智不一般吧,是否还有别的典故不得而知。
我曾用过三郭皮师傅精心制作的一根牛皮裤带,柔软而耐磨,一直使用了十多年。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下户,集体分开,臭皮匠这一行业在农村退出了舞台(牧区还行),家家户户所用东西绳线一类的全部用胶轮带塑料绳所替代,再难见农村以前的皮制绳线了。
臭皮匠在农村没了市场,但皮革制品琳琅满目,城市里的皮作坊蓬勃发展,各种各样新颖皮鞋、皮衣在市场销量看好,乌兰察布市就有皮件一条街供大家选购。
三郭皮老师傅虽早已做古,但他皮匠手艺的绝活记忆尤新,祝愿他在天堂那边安好。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