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是对我们中小学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升华,是对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创新(布卢姆、加涅等都有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分类,国内目标教学也提出要在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有机融合知识、技能、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
但从当前的新课程实验来看,大家对三维目标本身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
如:知识与技能维度,知识的概念是什么?如果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知识包括三类: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技能主要属于程序性知识。再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概念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还是包含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观点看,方法可能主要是策略性、程序性知识。
对知识学习的分类,有学习水平分类,如布卢姆,如高考大纲;有认知层级的分类,如加涅等。过程与方法有没有科学、系统的分类?学一个知识点或感受一个情境、或参与一个学习活动,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过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有哪些类型?方法有哪些种类?情感可否分类,如按喜、怒、哀、乐、爱、恶、欲(惧)?态度按照积极、肯定、中立、否定、厌恶?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吗?学校教育、学科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是学校教育决定价值观,还是社会实践决定价值观的形成?
如果是一个人来理解、应用三维目标,可能我们不需要去深究这些所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但是,要是2亿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些目标,2000万老师要用这些概念、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和具体实验,就有必要把这些概念理清晰。
我们每位教师也都有责任去思考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
赞 (0)